中國作家網(wǎng)>> 美術 >> 理論探討 >> 正文

論黑與白

http://marylandtruckinsurance.com 2013年08月23日09:48 來源:光明日報 姜澄清

  中國文人畫的擇色十分特殊,西方用色,時時在變,從未有千年一色的怪事。而中國選擇“水墨”,自唐至今,執(zhí)守不變,這反映了一種社會性的共識,盡管每個畫家用墨之法各異,卻始終離不開這“黑”的涯限。研究現(xiàn)象誠然重要,而探索“思想”也有價值。數(shù)十年來,畫史研究有潘天壽、俞劍華、鄭午昌等的洋洋宏著,近人又有王伯敏氏推出畫史,成績斐然。而思想史、批評史這類,單篇短札雖時有見于刊物雜志者,長篇專著卻付闕如。此或因畫家多注重于技巧、風格的傳承、興替,而忽略思想和觀念。今之畫家在習畫的過程中,并不將“讀書”放在第一位,于經(jīng)史罕有涉獵,故研究思想史勢必難作畫外考察。比如,中國畫的“空白”,石濤的“一畫”,謝赫“氣韻生動”,便不易在畫內(nèi)求解。

  《老子》中用的最頻繁的虛、無、靜、默之類,凡此在語義與哲學精神上,無不與黑白相通!按笙鬅o形”,與十四章所說“無狀之狀”“無物之物”的精神是相諧不悖的。這些言論暗示了黑與白的無邊、無際、無限的表現(xiàn)力。簡言之,一無所有的黑與白,是擁有一切,無所不包的。

  中國畫最終走入水墨的玄界,其美學精神是早已“規(guī)定”了的,民族文化思想的強大馭控力導迫著繪畫選擇與自身同一“血型”的色種。文人們稱書、畫曰“墨戲”。這“戲”,不是市俗人間的悲歡離合,而是精神的游戲、理性的游戲、“玄”的游戲。他們遨游在玄妙的“空”之靈界,與“道”同體,委實“逍遙”之至。

  以黑白構(gòu)染成像,是中國畫用色的鮮明特色。但這“白”,不是顏料所加,而是紙的色。在三棱鏡下的色光光譜,白為“100”,而黑為“0”,亦即處于兩個極端。我們祖先雖不能以科學手段測得黑白的光度,但在實用上卻得此精神。潘天壽先生云:“黑與白為至明朗、確實之對比,又為至高雅、質(zhì)樸之配合,吾國繪畫以黑與白為主色,即所謂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也!庇衷唬骸坝诤诎字猓殖E湟孕涯恐t色,黑白紅相間遠從彩陶始,極具古厚之意趣。民族性格使然!(引自《潘天壽談藝錄》,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版,潘公凱編)實用既在遠古,而理論卻構(gòu)建在漢季!稘h書·藝文志》著錄之陰陽五行家著述,凡1300余卷,占其總數(shù)的十分之一強,僅此可見其流行之盛。漢人以陰陽五行解色彩之構(gòu)成、變化、性質(zhì),于無意中,竟奠定了我國繪畫色彩美學的原理。加之,其時雖獨尊儒術,而黃老之學反大流行,在精神上,處于兩極的黑、白最通玄學之門。黑白為陰陽之色征,故后世的太極圖,其陰陽魚即以黑白為色,而“黑”為玄道之象征,“白”又與空無、虛靜相通。在諸色中,黑、白最具玄理。

  書畫的空白前人論述已多,倘不從哲理入手去破譯它,徒知以西方美學來加以分析,則必不能揭示本土藝術的美學精神。“空白”是“無”,是“寂”?瞻渍故玖嗽诩艧o中無限開拓與博大的精神。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