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歸家的翅膀——《耶路撒冷之鴿》觀劇隨感

http://marylandtruckinsurance.com 2014年03月27日10:13 來源:北京日報 林克歡
  戲劇《耶路撒冷之鴿》劇照  戲劇《耶路撒冷之鴿》劇照

  這些年來,連續(xù)訪華的以色列戲劇,無論是卡梅爾劇院的《安魂曲》、《手提箱包裝工》,還是蓋謝爾劇院的《敵人,一個愛情的故事》、《耶路撒冷之鴿》……總能給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愉悅與震顫。與時下招搖自售、被消費文化消磨得只剩下明星與爆笑的貧血作品不同,那簡樸、純凈的舞臺,輕聲細語的抒情,蘊含著藝術想象的無限暗示與巨大的精神感染力;那一則則普通人流離遷徙、出生入死的奮斗故事,沉積著一個民族充滿磨難與輝煌的歷史以及歸家的渴望、信仰與尊嚴。

  新近在首都劇場演出的《耶路撒冷之鴿》,根據(jù)梅厄·沙萊夫獲得以色列最高文學獎Brenner獎的同名小說改編。它敘述1948年以色列獨立戰(zhàn)爭期間,一對少男少女——年輕的信鴿放飛員——之間,令人心動又令人心碎的愛情故事。

  故事的高潮出人意表:在一次戰(zhàn)斗中,少年信鴿放飛員大腿、骨盆被擊中,鮮血淋漓。在瀕死之際,為了信守他同心愛女孩的約定與承諾,放飛了腿上綁有信息膠囊的信鴿,膠囊中裝著他自己摻和著鮮血的精液。少女接到信息膠囊后,將精液用注射器打入體內(nèi),孕育了新的生命。

  這是一個匪夷的神奇故事,一個不可能卻可信的故事。可信,因為讀者/觀眾愿意相信。在血肉模糊的小伙子完成自己的心愿之前,連死神都得佇立在一旁伺候。作為凡人的我們,為什么不能相信呢。我們明白,綁在鴿子腿上的信息膠囊,裝的是一位年輕戰(zhàn)士的靈與肉、愛與生命,是一個民族的精血。

  陣亡的年輕戰(zhàn)士本有名字,但所有的親戚朋友和戰(zhàn)斗伙伴都稱他為“孩子”。我猜測這其中大有深意在。猶太人的先祖亞伯拉罕,要虔誠地祭獻給上帝的,正是自己的“孩子”以撒。美國著名猶太批評家喬治·斯坦納(George Steiner)說:“沒有孩子的犧牲,歷史會顯得空洞。正統(tǒng)派猶太人把自我定義在祈禱的豐富人生中,在充滿悲劇和輝煌的遺產(chǎn)中。他從猶太社群的聲音和神圣的語詞中收獲他自己生命的回聲。他的孩子就像化為歌聲的黑夜!(見《一種幸存者》·1965年)

  為了呈現(xiàn)這樣一個神異的浪漫故事,導演葉甫根尼·阿爾耶將舞臺布置成一座圣潔的祭壇。空蕩蕩的舞臺上,除了幾塊高低錯落的立方體作為表演支點,兩重白色半截幕方便場景遷換外,僅僅依靠置于臺右樂池的一臺老式軍用吉普提示戰(zhàn)爭的環(huán)境。構(gòu)成舞臺景觀的,主要是幾片從頂棚直垂而下的白紗幔,潔白、輕盈、飄忽,似白云,似青煙……在這樣一個充滿內(nèi)在詩意的嚴酷環(huán)境中,來自約旦河谷的小男孩和來自特拉維夫的小女孩,兩小無猜,因信鴿而結(jié)識,因信鴿而相愛。除了養(yǎng)鴿、馴鴿外,他們的親近、愛戀,所有動作都近乎兒童游戲。連小男孩的叔叔、嬸嬸、信鴿專家勞費爾醫(yī)生等人的步伐,也如舞蹈般輕盈、靈巧。導演不讓丑陋烏糟污染這個世界,即便是酷烈的廝殺與痛徹心扉的犧牲,也只聞槍炮聲,沒有聲嘶力竭的慘叫,沒有鮮血淋漓的噴涌。惜色如金的導演和燈光設計師,只在“孩子”獻出寶貴生命的一剎那,讓空中的太陽變成耀眼的紅色,但那是勝利的色彩,生命的光暈,是為“孩子”祈禱的圣歌。

  全劇最出彩之處,是由五位演員扮演的作為猶太民族象征的鴿群。無論是表現(xiàn)中央鴿舍的生活情景,高低錯落、并列站在半截幕后面的鴿群,那惟妙惟肖、意趣橫生的抖翅膀、撅尾巴的摹擬動作,還是“孩子”背負鴿舍奔赴前線時,眾信鴿圍繞在“孩子”身后,輕輕晃動身體的憨態(tài)……都為整場演出增添不少生機盎然的情趣。

  在《圣經(jīng)·新約》中,鴿子是圣靈的化身。早在古埃及和雅典第一屆奧運會期間,就有信鴿出現(xiàn)。信鴿永遠只認準一個方向——自己的家園。許許多多猶太人將自己比作信鴿,其中寄托著對家園、對重返故土的深深渴望。在《耶路撒冷之鴿》中一再出現(xiàn)的鴿群,既是寫實的,也是象征的。劇中最慘烈的戰(zhàn)事,是以眾多鴿子中槍墜地加以表現(xiàn)的;最奇妙的愛情結(jié)晶,是由一只“比利時鴿子”幫助完成的。在“孩子”中槍之后,從舞臺深處連續(xù)翻滾到臺口,扮演“比利時鴿子”的女演員,跳上臺口正中的站樁,攤開雙臂和披在身上的斗篷,在槍炮聲、音樂聲中,大力抖動——“向上,向上,飛越鮮血,飛越戰(zhàn)火與硝煙。向高處,向遠方,朝向家的方向,絕然飛去!

  至此,觀眾大受感染。情感激蕩的觀眾,大多不理會這是生活故事還是歷史傳說,也無意分辨其中有多少假定因素與扮演成分;蛟S正如喬治·斯坦納所說的,以色列的立國是一個悲傷的奇跡,但我寧愿抹去民族主義的印記,將歸家的渴望,看作猶太民族深在的歷史情感與不可剝奪的精神遺產(chǎn)。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