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2015年第一、二季度中國網(wǎng)絡小說排行榜 >> 正文

《沒有人知道我看見彩虹》

http://marylandtruckinsurance.com 2015年07月09日12:57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作品梗概】

  《沒有人知道我看見彩虹》一書中共收入李沫霖的14篇短篇小說。筆者通過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以較為意識流的筆法,給讀者們展現(xiàn)了一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情感世界。

  初看《喪尸圍城》這個題目時,很多人會以為這將是一個關于人類與感染了T病毒變?yōu)閱适娜祟愔g的殊死搏斗,最后身為主角的人類獲得最后勝利的故事。然而作者卻另辟蹊徑,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在面對喪尸圍城時,同他的飄搖機一起展開旅程過程中的所思所感。作者看似自行給文章安放了一個結局,實則是故事的必然結果,全文通過貫穿其中主角對于親情、愛情不斷深刻的思考,以及他對于世界,對于人類深沉的永不放棄的愛埋下伏筆,讓讀者在結尾處恍然大悟,留下足夠的空間任由讀者遐想。語言詼諧幽默,在通俗易懂的敘述中透露著作者細膩的心思,通過不同的描寫方式帶給人極為震撼的畫面感。

  作者通過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帶給我們一場在面臨人類巨大災難時,人類最普遍的情感體驗——對活著的執(zhí)著追求,對親人愛人的難舍難分,對其他受難人們的同情和無奈……這并不是一個大英雄主義的時代,這只是一個屬于普通人的世界,沒有超能力也沒有主角光環(huán),反而更將打動讀者內(nèi)心的世界。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這樣寫到,“我描述不出我的沖動,也沒有什么足夠的理由。但當我回過身來,面對已經(jīng)變成喪尸的爹媽,已經(jīng)不再漂亮的冉然,我突然感覺,我必須要加入他們。冉然率先靠近了我,她捧起我的胳膊,開始輕輕噬咬,奇怪的是,一點都不疼。我爹媽圍了上來,更多的喪尸也圍了上來。而我仰起頭,靜靜的撫摸冉然已經(jīng)枯萎的頭發(fā),看向天空。飄搖機越飛越高,終于消失不見。”身為人類一員的他,從充斥著T病毒威脅的人類中出發(fā)逃離,最后終將回歸人類成為喪尸中的一員。

  在《直到遇見另一個十七分之一》的故事里,作者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暗戀未果,努力追求幸福的少男心事,通過自述式的口吻將一段青澀的暗戀經(jīng)歷躍然紙上。從初見時的相互吸引,到少年時期不得已的離別,“我”在和上官的相處中愛慕的情愫日益濃厚,直到最后離別之時“我憋住了眼淚,只想多看一看她。那時我還不知道如何定義這種暗生的情愫,可是我想多看一看她。因為我知道,轉(zhuǎn)身一去,后會無期!敝械竭_了頂峰。文中的“我”對于愛的追求永不止步,哪怕只是慢慢地靠近她,對他而言也是莫大的幸福。在結尾處作者巧妙地照應開頭“她在十七分之一的城市里奔跑,我愿意在剩下的十七分之十六的城市里來回停駐。直到靠的再離她近一點,再近一點,直到再次遇見她!苯o讀者們留下一個不斷追逐幸福的身影,帶給人們滿滿的正能量。

  《見鬼》這一故事似乎被賦予了很多現(xiàn)實的意義,當一個人從天真無邪無話不說成長到看人臉色圓滑世故的時候,終究是被周邊的環(huán)境所屈服。文章用了極大的篇幅去書寫主人公對鬼的好奇以及之后見鬼的情形,而本文的點睛之筆則在于最后一段作者遇到同樣可以看見鬼的小男孩時,對他的教育。他并沒有贊同他的觀點,而是說了這樣的話,就像當年他的媽媽對他說的一樣“要相信科學,不要讓腦袋里總裝滿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這世上,哪有鬼這回事。”他似乎害怕小男孩同他一樣受到他人異樣的眼光和嘲笑,擔心小男孩重蹈覆轍,又或許是他用這樣的行動暗示了自己的屈服。大人們似乎已經(jīng)缺少了想象力和好奇心,在這同時,他們還自以為是地扼殺了擁有這些美好品質(zhì)的人,這才是最大的悲哀。作者通過這樣一個奇妙又形象的故事帶給讀者深思。

  《白日夢》一文,作者并沒有采用傳統(tǒng)的寫作模式,而是通過故事中的故事,帶給讀者一種新奇的閱讀體驗。行文較為隨意,跟隨作者的思路而為,以現(xiàn)實和故事相互交織的形式連接起整篇文章。作家在現(xiàn)實中所見之景與文章所寫的上帝與撒旦的故事緊密聯(lián)系,講述了作家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他在開頭便這樣定義我們的人生:“生于光明,死于黑暗。每個人都被賦予了演員的身份,由生至死,都在一場戲劇中!比松鐟颍瑧蛉缛松,身為編劇的作者深諳這個道理,并在文章中將這個道理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作者立于故事之外,卻將自己的情感蘊藏在行文之間,探討著善與惡、戰(zhàn)爭與和平、愛情與信仰等問題的不同理解。在故事的最后他這樣總結道,“有學者認為,玫瑰意味著和平,三篇故事則分別揭示了人生、愛情和信仰的高貴和愚蠢。“充滿新意的見解和講述,讓這個故事顯得更加活潑生動,并在不自覺中讓讀者對自己的人生、愛情和信仰進行思考和探索。

  【作者簡介】

  李沫霖 無簡介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