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湖南文學》2018年第6期|陳再見:新生
來源:《湖南文學》2018年第6期 | 陳再見  2018年06月11日07:59

陳再見,男,1982年生于廣東。中國作協(xié)會員,廣東文學院簽約作家。作品發(fā)表于《人民文學》《當代》《十月》等刊,并多次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新華文摘》選載;出版有長篇小說《六歌》,小說集《一只鳥仔獨支腳》《喜歡抹臉的人》《你不知道路往哪邊拐》《青面魚》《保護色》;榮獲第七屆《小說選刊》2015年度新人獎、廣東省短篇小說獎、深圳青年文學獎等。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顧亞荔有了看新聞的習慣。深圳電視臺有一檔子新聞節(jié)目她很喜歡,每天晚上六點三十分開始。顧亞荔就趕在六點三十分之前把晚飯做好,桌子擺好,飯菜端好,一家三口坐好,一邊吃飯一邊看新聞。陳陽生其實不愛看新聞,不但是新聞不愛看,連電視他都感覺討厭,要不是考慮到小商鋪的生意,他才不習慣買那么大一電視機擺在鋪里頭,還得朝外放,為的就是方便附近的工人來看電視。陳陽生還在鋪子門口放了幾張百事公司送的桌凳,撐起幾把大傘。每到傍晚,鋪門口就聚滿了來看電視的工人,當然他們也不是白看,偶爾進來鋪里買點零食,或者要了瓶啤酒一個武漢鴨頭,就那樣邊看邊吃。

陳陽生不明白怎么會有這么多人喜歡看新聞,電視里的那點破事與自己又何干呢?都是胡說八道。陳陽生從來不相信自己有一天會和電視扯上關(guān)系,更何況是官方的新聞。所以顧亞荔對新聞的癡迷在陳陽生看來簡直有些可笑,無非就想證明自己知道的事兒多一點,好在陳陽生面前炫耀,然后和前來看電視的工人們一起討論,哪里又發(fā)生什么重大交通事故啦,泥頭車把漂亮的小轎車壓成了老婆餅啰!聽顧亞荔那口氣,敢情她可惜的是那漂亮的轎車,而不是車里的人。好幾次,顧亞荔還因為什么新聞事件和工人發(fā)生爭論,雙方觀點不一,吵得差點掀桌子。

以前的顧亞荔不是這樣子的。陳陽生想。以前的顧亞荔勤快,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把鋪里的生意做好。那時他們?nèi)卞X,剛從工廠出來,頂下這么一間鋪子,就相當于把自己逼上梁山了,不進則退,搞不好就得雙雙回老家吃老米。好在一段時日下來,鋪里的生意蒸蒸日上,附近的工人們也挺捧場,懸著的心自然就定了下來。是不是從這時候起,顧亞荔開始有看電視的清閑了呢?好像又不是。另一個石塊一樣的難言之隱,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壓得顧亞荔喘不過氣來,同樣被壓著的還有陳陽生,但顧亞荔似乎更難受一點,因為醫(yī)生說了,患不育癥的是顧亞荔,不是陳陽生。在這樣一個現(xiàn)實面前,顧亞荔哪還有心思關(guān)心政府大事,雙方家庭給予的壓力不說,單懷疑陳陽生會不會一狠心當上陳世美就已經(jīng)夠她煩的了。其實陳陽生不是那樣的人,多年夫妻做下來,陳陽生早就意識到自己離不開身邊這個做事風火的女人了。要不是顧亞荔,陳陽生可能還在村里掄鋤頭呢,即便到了深圳,頂多也是在電子廠里擰螺絲。

“總而言之,我陳陽生雖然姓陳,但絕對和陳世美那混蛋沒絲毫關(guān)系?!?/p>

好幾次陳陽生都拍著胸脯說話,把胸脯拍得比鼓還響。顧亞荔抓住了陳陽生的手,說,要不,咱就去抱養(yǎng)一個吧,男的女的,都行。陳陽生沉一會說,好,那得花點錢。

夫妻倆就那樣達成了共識。大半年過去了,想辦的事卻沒辦成,一點消息都沒有。陳陽生也不過問,把事情交給顧亞荔去處理,她好歹比自己要精明一些。顧亞荔其實早就把意圖跟幾個平時要好的工廠姐妹說了,讓她們幫忙留意,看哪位姑娘未婚先孕或者生了養(yǎng)不起的,跟顧亞荔說一聲,她花錢買過來,關(guān)系必須得買斷,不許有任何糾葛。然而老天不遂人意,沒有,別說是孩子,連個蛋都沒有,姐妹們也替顧亞荔著急,恨不得自己生一個去。顧亞荔就納悶了,她在工廠那會,廠里的小姑娘經(jīng)常上班上得肚子大了還以為是胖了,別說是未婚先孕,連孩子是誰的種都不清楚哩。其中有個四川小姑娘還把孩子生了下來,是白白胖胖的小子,當時顧亞荔還去看了,那小孩足足有八斤重。那時顧亞荔還不知道自己不會生,要不早把他抱回家了。結(jié)果眼睜睜讓接生婆給抱了去,只答應(yīng)給四川小姑娘坐月子的費用。想起這事,顧亞荔還真的悔青了腸子??涩F(xiàn)在,沒有了,大概是小姑娘們都懂事了,月經(jīng)稍稍一遲到,就知道要去醫(yī)院檢查了,做個人流,也就是三分鐘的時間——小門診的廣告冊子上是這樣說的,比撒泡尿還輕松。

顧亞荔應(yīng)該就是從那時候起喜歡上看電視的,而且只看新聞。

陳陽生說,算了,沒有就算了。陳陽生不希望顧亞荔為了孩子的事把自己的身體都搞垮。顧亞荔卻不依。顧亞荔偷偷地把嘴巴安在陳陽生的耳邊,急促地喘著氣,弄得陳陽生癢癢的,想笑。很快陳陽生就笑不出來了,因為他聽見顧亞荔說,電視上不是經(jīng)常有人丟孩子嗎?不知那些孩子都賣到哪去了哦。說完,顧亞荔意味深長地看了陳陽生一眼。陳陽生就不敢說話了。他感覺事情有點鬧大了。顧亞荔是非要一個孩子不可的,哪怕是人家偷來的。

恰好那段時間,深圳丟了不少孩子,孩子在門口玩著玩著,突然一輛面包車停下來,吱的一聲,孩子就被抱走了,連哭聲都聽不見,只留下一只鞋子或半塊餅干,在孩子玩過的地方寂寞地躺著。然后面對記者鏡頭,孩子的父母淚如雨下,拿著孩子遺留下來的東西抽泣著表達自己的控訴……顧亞荔每次都看得入神,恨不得把眼睛都貼到熒屏上去。那段時間深圳一共丟了幾個孩子顧亞荔都知道,哪里丟的怎么丟的,孩子幾歲,男的女的,顧亞荔都能如數(shù)家珍一般在陳陽生面前說起。陳陽生聽著害怕,心想,顧亞荔怎么會變成這樣?一點都不同情那些丟了孩子的父母。好幾次陳陽生都看著落了淚,顧亞荔卻興奮不已。

陳陽生說,亞荔,你不是不知道,那可是犯法的。顧亞荔說,又不是我們?nèi)ネ?,我們就抱養(yǎng),能犯么個法?。筷愱柹鷮Ψ傻氖乱仓跎?,被顧亞荔這么一說,也沒了主張。陳陽生說,反正我覺得不好。顧亞荔就生氣了,說,你一點都不著急,你心里想什么我還不知道嗎?你不就想再找一個會生的嗎?說著顧亞荔的眼淚都夾了出來。陳陽生不敢再多說話,好好,你看著辦,問題是你哪買去,你還上電視做廣告不成?顧亞荔抹了一把淚,這你別管,我會想辦法。顧亞荔確實會想辦法,這點陳陽生知道,這么多年來,家里的大事小事棘手事哪一件不是靠著顧亞荔的辦法解決的。想起這,陳陽生想不佩服這個女子都不行。

接下來的時間,顧亞荔就顯得忙了,三天兩頭往外跑,有時一待就是一兩天。陳陽生好幾次都在噩夢中驚醒,他夢見顧亞荔的手上戴著一把銀閃閃的手銬。更奇怪的是,顧亞荔的懷里還抱著一個陌生的孩子。孩子在哭,在叫媽媽,顯然他不把顧亞荔當媽媽。顧亞荔生氣地說,我就是你媽媽,我就是你媽媽。一個穿制服的人冷笑著說,你等著坐牢吧,還媽媽呢。然后陳陽生就驚醒了,額上滿是汗。陳陽生可以沒有孩子,但不能沒了顧亞荔啊。陳陽生問顧亞荔,你這幾天都忙了些什么?顧亞荔看了看周圍,確定鋪子里沒其他人,壓低聲音說,已經(jīng)有眉目了,小孩兩歲,男的,三萬塊。陳陽生嚇一跳,哪里來的?顧亞荔說,他們說是外地的,絕對安全。說著鋪里來了顧客,陳陽生本還想問點什么,立刻噤了聲。

第二天,顧亞荔又出去了一整天,這次帶了錢。臨出門,陳陽生囑咐她小心點。望著顧亞荔離去的背影,陳陽生莫名激動了起來,具體激動什么,他也弄不太清楚,是終于可以當爸爸了,還是其他。關(guān)鍵是這爸爸當?shù)貌蝗菀?,又有那么一點不光明的意思。說到底還是得佩服顧亞荔的能干,不知道她在哪里找到了賣孩子的頭家。這可不簡單,要是換作陳陽生,買把螺絲刀可能還要滿大街跑呢。整整一天,陳陽生都心不在焉,好幾次都找錯了錢給人家,找少了人家會向他要,找多了人家可就跑得比兔子還快。陳陽生不計較了,他只想顧亞荔能早點回家。天稍稍暗下來后,顧亞荔還是沒有回來,陳陽生撂下鋪子走出來路口張望。打顧亞荔手機,提示已經(jīng)關(guān)機。陳陽生頭腦一陣麻,頓覺渾身無力。好在顧亞荔還是回來了,一切順利,那個兩歲的孩子也抱了回來??粗檨喞笠荒樀男θ荩愱柹鷽]搶先看孩子,而是問她,怎么關(guān)機了,急死我了。顧亞荔還是笑,說,急什么,我做事你放心,手機是人家要求關(guān)的,他們怕我是記者警察什么的。

那天陳陽生早早就關(guān)了鋪門,兩口子像看一件寶貝看著這個用錢買來的孩子。孩子還真乖,不哭也不鬧,躺在顧亞荔的懷里沉沉地睡著了,小手還抓住了顧亞荔的乳房,看樣子真把顧亞荔當成媽媽了。顧亞荔第一次這樣抱孩子,滿臉洋溢著當母親的幸福,陳陽生也被這樣的情景感動,想起這些年來的不容易,淚水唰唰地就往下流。顧亞荔罵他,今天可是個喜日子,你哭么個?陳陽生抹了淚,笑著說,給他取個名字吧。顧亞荔說,在路上我就想好了,就叫團圓,多有意思,團團圓圓。陳陽生說,好,團圓。

團圓是花錢買來的事陳陽生夫婦當然不會亂說,他們對外面的說法是,團圓是陳陽生哥哥的孩子,哥哥的孩子生得多了,就過繼一個給陳陽生。來小鋪看電視的工人們都為陳陽生感到高興,抽個空抱一下團圓,說,你們還真別說,這孩子雖說是陳陽生的侄子,跟陳陽生卻也長得蠻像。顧亞荔滿臉堆笑,說,是嗎?我看看。顧亞荔就把團圓舉到陳陽生面前,對比了一番,嘿,還真的挺像,看那眉毛,還有這小嘴巴,都像是一個模里印出來的。陳陽生知道顧亞荔是在演戲,就眨了一下眼,提醒顧亞荔別演過火了,反而引起人家的懷疑。怎么說呢?陳陽生還是有些擔心,盡管顧亞荔要他放一百個心。

不管怎么樣,有個孩子的家才像個家。有了團圓的存在,夫妻倆的生活過得更起勁了,歡聲笑語不斷。團圓還只是個兩歲的孩子,對以前的父母自然沒了印象,不用多久就把陳陽生和顧亞荔當成了爸爸和媽媽。這會小孩剛好又是學說話學走路的時候,就更顯得可愛了。只要顧亞荔一撒開手,團圓就踉踉蹌蹌地往前走,咯咯地笑著,把口水都笑出來了,然后跑到陳陽生面前,叫爸爸。陳陽生的心像是吃了蜜一樣甜,一把把孩子抱在懷里。陳陽生感覺這個世界到處都充滿了陽光,而所有的陽光都照在了這個小小的家里,這個三口之家,幸福得叫人羨慕哩。

這樣的美好時光一晃過了一年,團圓已經(jīng)三歲,會走會跳,會自己上桌吃飯了,說話也挺厲害,普通話廣東話都會說。顧亞荔尋了一家幼兒園,把團圓送了進去。幼兒園就在小區(qū)附近,顧亞荔一大早親自送去,傍晚再去接回來,每到周末,顧亞荔還得放下忙碌的生意,獨自帶團圓出去玩,一周玩一個地方,深圳好玩的地方都被他們母子玩了個遍。陳陽生雖然不能同往,但看著顧亞荔和團圓雙雙出去再雙雙回家,感覺挺溫馨。

小團圓管陳陽生叫爹地,管顧亞荔叫媽咪,叫得他倆心花怒放。如果不是那個婦女手拿照片在他們的視線里出現(xiàn),他們還真的就已經(jīng)忘了這個孩子是用三萬塊買來的。

那個婦女是在電視里出現(xiàn)的,六點三十分的新聞,主持人說得挺煽情,婦女不遠千里到深圳尋找丟失一年的兒子,表現(xiàn)母愛是何等偉大。本來那天的天氣和心情都挺好,是個周末,顧亞荔和團圓剛從歡樂谷回來,玩得有點累。陳陽生早早做好飯菜,趕著在六點三十分之前顧亞荔和團圓回家,一家三口又像往常那樣邊吃飯邊看新聞。陳陽生不知道顧亞荔為什么還對新聞如此著迷,也許是上癮了,也許正如顧亞荔所說的那樣,老擔心有什么事情會發(fā)生。

結(jié)果正應(yīng)了顧亞荔的擔心,該發(fā)生的事情最后還是發(fā)生了。當那個婦女淚流滿面地出現(xiàn)在電視屏幕里時,顧亞荔的心唰的一聲,像是被一把鋒利的刀子割落了,咽了一半的飯也咽不下去。顧亞荔看了這么久的新聞仿佛就是為了等這一刻的到來。如果單單是一個哭泣的婦女來找兒子,顧亞荔沒有必要擔心,問題是婦女還帶了照片,她把照片往記者的鏡頭一放,顧亞荔的臉瞬間變得鐵青,差點昏了過去。陳陽生本無心看電視,他是看了顧亞荔的反應(yīng)后才注意到電視里的畫面,照片上那個笑著的孩子正是一年前的團圓,或者更早一點,那時他還不叫團圓,是另一個陳陽生不知道的陌生名字,然而人是同一個人卻是無疑的。雖然現(xiàn)在的團圓已經(jīng)和照片上的不叫團圓的團圓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如果細心看還是能看出來。

陳陽生努力保持平靜,此刻看新聞的還不止他們一家三口,團圓當然不會聰明到認定電視里就是一年前的自己,然而鋪子門口那些工人呢?他們看出來了沒有?想到這,陳陽生回頭望了一眼,只見門口還是和以前那樣聚滿了人。時下正值夏末,深圳的空氣里還彌漫著熱氣,好多男工人都脫了上衣,光著膀子坐在凳子上,喝著啤酒看電視;女工們有的吃著冰激凌,有的打毛衣,也有抱著孩子的。抱著孩子的看到新聞,禁不住就嚷嚷了起來,說這些人太缺德了,這個婦女好可憐啊。然后就不覺把懷里的孩子抱緊了一些,會走路的孩子此刻也被追了回來,嚇唬他們,看見沒有,有人抱孩子啰,還敢亂跑。好在,沒人會把電視里那個小男孩和陳陽生的兒子團圓聯(lián)系在一起,或者聯(lián)系了隨即也否定了,畢竟這種事不能開玩笑。

顧亞荔朝陳陽生使了個眼色,陳陽生一下明白了過來,他撂下飯碗,朝鋪門口走去,掏出煙,給在場的男工們發(fā)了一圈,然后說,他媽的這天這么熱,吃頓飯流了幾擔子汗。工人們把陳陽生發(fā)的煙捏了捏,看看標簽,是好煙,比平時抽的要貴幾倍,就一個個都把眼神從電視里挪開,看著陳陽生笑。陳陽生趁機說,這么熱,你們平時上班可怎么辦啊?這話題一下子得到了工人們的熱烈反應(yīng),大家七嘴八舌就聊開了。陳陽生還急中生智,把前幾天在新聞里看到的關(guān)于高溫補貼的話題也拋了出來,沒看新聞之前,他根本沒聽說過什么高溫補貼,即使看了他也不太相信,不過如今作為一個話題,倒是起了作用。說起高溫補貼,民工們更憤憤不平,說他們一整天就在腳手架上,是離太陽最近的一幫人,可從來沒聽工頭說起過什么高溫補貼。

看陳陽生和民工們在門口聊得正歡,顧亞荔趁早把電視關(guān)了,撤了飯碗,一會,就帶著團圓上了小閣樓。顧亞荔拉著團圓的手使了些勁,差點把孩子捏痛。是啊,從現(xiàn)在開始必須死死地拉住孩子的手了,一不小心,這小手就有可能不再屬于自己的了。

那天深夜,趁著團圓睡著,夫妻倆就這個問題討論了一下,該怎么作下一步的打算。但說了半天,也沒說出個結(jié)果來。按陳陽生的意思,深圳這么大的一個城市,況且又已經(jīng)是一年后了,那個婦女想要找到她的兒子無異于海底撈針。顧亞荔可不像陳陽生這么天真。她踢了陳陽生一腳,說,你真是笨,你沒看人家都已經(jīng)上電視了嗎?上了電視就不是她一個人在找了,而是整個深圳的人都在幫她找了。被顧亞荔這么一說,事情果真嚴重,陳陽生馬上想到了幼兒園,對,幼兒園的老師要是看到了新聞,肯定一眼就認出來了,這可怎么辦?顧亞荔說,能怎么辦?明天就不去了。不去?那也不是辦法啊。萬一要是……陳陽生的聲音竟開始哽咽了起來。顧亞荔又踢了陳陽生一腳,不行,得想個辦法。顧亞荔的淚其實已經(jīng)下來了,不過她沒哭。

那晚顧亞荔沒睡,她守在兒子團圓的小床旁邊,看著他睡,淚水一行行地在顧亞荔的臉上流著。那小床是顧亞荔特意為團圓買的,粉紅色,帶蚊罩,很美,還可以像秋千一樣晃動。沒有團圓之前,顧亞荔就在商場里看上了這樣一張小床了,當時她想,要是有個孩子該多好啊,那樣就可以買個小床回家,看著孩子在小床里睡覺,應(yīng)該是每個女人都會有的夢想吧。然而顧亞荔就是實現(xiàn)不了,這對她來說是一件殘酷的事情。直到團圓的到來,顧亞荔的夢想才終于實現(xiàn),她立馬跑到商場,把那之前看中的小床二話不說買回了家,平時買東西喜歡討價還價的她那會少見的大方,連標價都沒看,提著小床就出去結(jié)賬了。

第二天一早,陳陽生起來開鋪,發(fā)現(xiàn)卷門邊上放著一個行李箱。隨之顧亞荔從洗手間里走了出來。顧亞荔說,我要帶團圓回家,等事情過了再回來。陳陽生也感覺這樣比較安全。陳陽生說,也只好這樣了。顧亞荔說,你要是忙不過來,就去雇一個工,我們得待一段時間。陳陽生說,好吧,這里我安排,你在路上先給媽打個電話,免得她擔心。陳陽生說著,一股悲愴的感覺躥上了心頭。這才一天的時間,因為電視新聞里的那個拿著照片的婦女,一個在陳陽生看來完美幸福的家就這樣被破壞掉了。他甚至怨恨起了顧亞荔,沒事看什么新聞,不看新聞不就不知道那個婦女,不知道那個婦女他們一家就還是像以前那樣快樂啊。

天還早,街上走動著幾個清潔工。顧亞荔一手拖著行李箱,一手抱著還在熟睡的團圓,朝著車站匆匆走去。顧亞荔走后不久,陳陽生放心不下,打了個電話回家,把事情的大概跟母親說了。陳陽生有擔心。顧亞荔平時就和陳陽生的母親關(guān)系不好,原因當然是因為孩子的事,按母親的想法,這一個男人無后可是大事,況且不會生的又不是兒子。這樣一來,有些不好聽的話就傳到了顧亞荔的耳邊,什么陳家娶了只不會下蛋的母雞之類。顧亞荔當然感覺委屈。這些年來為了陳陽生她付出不少,如果沒有她,陳陽生也不可能有今天。婆婆竟然還要陳陽生離婚,這怎么說都有點絕情了。此后每到過年回家,顧亞荔都不怎么和婆婆說話,待不了幾天,就催著陳陽生返城了。如今顧亞荔卻要帶著兒子回家和婆婆一起生活,看來做出這樣的決定對顧亞荔來說有點不容易。

顧亞荔回家不久,幼兒園那里來過一次,詢問孩子的情況,陳陽生找了個借口敷衍了事。交了幾千元的學費,還沒上幾天課呢,陳陽生還是有點心痛。附近的工人也問,怎么最近不見嫂子和團圓?陳陽生說,家里有事回去了。

雖說陳陽生開的只是個小商鋪,一個人還是忙不過來,再說還要進貨,沒個幫手真不行。思來想去,陳陽生覺得還是請個工。本來陳陽生想在家里找一個的,畢竟是看鋪子,要碰到錢財,隨便找個外人不放心。陳陽生打電話給顧亞荔,看能不能在家里找個工。顧亞荔說現(xiàn)在村里的年輕人都出外打工了,連一個小伙子都沒有,到處是老人和小孩。陳陽生問顧亞荔在家過得怎么樣,要不把團圓留在家里讓媽帶。顧亞荔說不行,團圓一步都離不開她,再說你媽根本就不喜歡團圓,說那是別人家的骨肉,親不起來。陳陽生抓著電話不說話,心里很不是滋味。顧亞荔說,好了好了,我就在家熬幾個月,你去請個工吧,記得挑老實點的,找個女的吧。陳陽生有些驚訝,顧亞荔竟然要他請女工,平時他只要多看大街上的女孩一眼,顧亞荔都會說他一頓,而且晚上絕對不允許他出去,必須守在她的視線范圍內(nèi)。陳陽生問,女的?顧亞荔說,你看著辦吧,老實點就好。顧亞荔一點都聽不出陳陽生的意思??磥碛辛撕⒆釉谏磉叺呐藢δ腥硕疾辉倌敲丛谝饬恕?/p>

兩天后,陳陽生通過關(guān)系請到了一個女工,二十幾歲的小姑娘,還是老鄉(xiāng),剛從工廠出來,正找工作。陳陽生給她開了不錯的月薪,還包吃,就管給陳陽生做一下飯,陳陽生出去進貨時幫忙看鋪,工作輕松,工資還比工廠高,女孩當然高興。而女孩沒地方住,問陳陽生能否住他鋪里,陳陽生這下卻為了難,孤男寡女住一個商鋪多少感覺不好,讓顧亞荔知道了也不會答應(yīng)。然而女孩確實沒地方住,總不能讓她租房去吧,周圍的房租都不便宜。陳陽生看她是老實人,又是老鄉(xiāng),知根知底,錯過了可惜,就打電話給顧亞荔說明了情況,沒想到顧亞荔二話沒說就答應(yīng)了,說本來就要包住啊,鋪里不是有個空房間嗎?陳陽生說,哦,知道了。

女孩看起來實誠,但人心隔肚皮,陳陽生也無法確定,于是專門試探了幾次,故意把錢掉地上,女孩撿了以后都如數(shù)還給了陳陽生。陳陽生這才放了心。

對于鋪里的生意,平時幾乎就是顧亞荔在打理,陳陽生頂多只是她的助手。如今丟給陳陽生,顧亞荔當然放心不下,一天打一個電話,問鋪里的情況,交代接下來該進什么貨。“中秋也快到了,月餅可以進了?!鳖檨喞笳f。陳陽生這才想起,訕訕地笑,就忙著去進月餅。陳陽生感覺沒有顧亞荔在身邊還真是不行。

然而沒過多久,陳陽生驚訝地發(fā)現(xiàn),請來的女孩竟然和顧亞荔一樣是個做生意的料子,別看她不怎么愛說話,卻一肚子記憶,什么時候該進什么貨,鋪里什么貨沒了,什么貨還剩下多少,她竟都一清二楚。陳陽生喜出望外,真是找對人了。于是顧亞荔再打電話下來時,就直接由女孩去聽了。陳陽生站在一邊,反倒成了工人似的。這樣一來,陳陽生也有了偷懶的時候,以前讓顧亞荔管得太嚴,好多朋友都沒走動,陳陽生正想趁這個機會去走動一下,就把鋪里的生意都交給了女孩打理。以至于好幾次顧亞荔找不到陳陽生,問女孩,女孩說陳哥出去了。顧亞荔的心才有些不平靜。

顧亞荔在老家過得也不順心,和婆婆雖沒什么矛盾,卻走不親近,唯一的樂趣只能在團圓身上得到。

這天顧亞荔和團圓在屋里玩,聽見窗外婆婆和鄰居說話。剛開始還是大聲聊天,說著聲音就壓小了,小得顧亞荔聽不清楚。雖然聽不清楚,顧亞荔卻認定婆婆是在說自己,肯定沒什么好話,不然也不用怕被人聽見。顧亞荔的心情壞到極點,整天黑著個臉,她感覺有淚要流,卻忍著不愿在婆婆面前流。

夜里,剛把團圓哄睡,顧亞荔撥通了陳陽生的手機,想說幾句,可響了半天都沒人接,再打,一會,有人接了,卻是女孩的聲音。顧亞荔問,他呢?女孩說,陳哥在睡。顧亞荔莫名火了,嚷道,你怎么會和他在一起?女孩慌了,說,沒有,他把手機落柜臺上了。顧亞荔說,這么巧?就把電話摁了。顧亞荔的淚水涌了出來,她突然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錯誤的,從始至終,她一錯再錯——她不能再錯下去了。

第二天,顧亞荔帶著團圓,匆匆坐上了返回深圳的客車。

車上,團圓問顧亞荔,媽咪,我們要去哪里?顧亞荔說,我們回家。團圓又問,回哪個家?。款檨喞笳f,你就一個家,我到哪哪就是你的家,知道嗎?團圓說,知道了,媽咪。顧亞荔想,眼前這個孩子要是她和陳陽生親生的那該多好啊。顧亞荔立馬又堅定起來:就是親生的,團圓就是我們的親生兒子,誰也不能把我們分開,那個在電視上流淚的婦女不能,現(xiàn)在鋪里的女孩更加不能。

顧亞荔緊緊地把團圓抱著懷里。團圓問,媽咪,你怎么哭啦?顧亞荔說,團圓,如果有一天我不是你媽咪了,你還會叫我媽咪嗎?團圓說,你就是我媽咪。顧亞荔說,我是說如果。團圓說,那我也叫你媽咪,你永遠是我的好媽咪。

淚水在顧亞荔的臉上流成了河。

在場語錄

我的寫作猶如守株待兔

○陳再見

我的小說幾乎都有生活原型。我并非想象型的寫作者,需要不斷從現(xiàn)實生活里獲取寫作的素材和刺激。我曾經(jīng)把自己比喻成一個守株待兔者,守的是寫作這門手藝待的是現(xiàn)實這只兔子。日常生活中,我總能遇到可供處理的小說人物,有些人物的經(jīng)歷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小說,都不需要做多少虛構(gòu),有時虛構(gòu)反而是為了削弱現(xiàn)實本身的鋒芒,讓它們不那么戲劇,不那么決絕。當然,更多的作品卻如魯迅所言,“雜取種種,合成一個”,把材料打碎糅合再拼湊,當然,打碎和拼湊的過程也是對小說理解的過程。從寫作技藝的角度看,我更看重后者的訓練,它讓我的寫作更具創(chuàng)造性的難度。

《新生》不是近作,由于之前沒有在文末標注時間的習慣,現(xiàn)在也想不起來具體完成于什么時間。它確實是我比較糾結(jié)的作品,因為它幾乎完全臣服于現(xiàn)實給我的指示,整個故事寫起來便沒能體驗到所謂創(chuàng)造性的難度,在寫作者都追求給自身設(shè)置難度的創(chuàng)作生態(tài)里,它對現(xiàn)實的臨摹性書寫,確實讓我好長一段時間羞于示人。如今重讀,其質(zhì)樸之氣卻似乎更為接近小說講故事的本意,非我現(xiàn)在所能做到了,孰得孰失,無以定論。有幾年時間,我很鐘情于類似《新生》這樣的現(xiàn)實題材,小說里的人物真實得似乎觸手可捉摸,故事也透著一種實實在在的“愣勁”,活生生的,不說纖細如毫,至少也是輪廓鮮明,如現(xiàn)實寫生稿。那段時間我寫了《尋找》《大梅沙》《七腳蜘蛛》《云南,云南》,包括更早一些的《張小年的江湖》,都是截取于生活的某一段真實事件,或者真實人物。這當然是取巧的辦法,卻是我們寫作者介入現(xiàn)實繼而理解文學的一個必要過程。

說實話,我很少從學理上來歸納或者總結(jié)自己的寫作。不過客觀上,讀者和評論家們也許會從我多數(shù)的作品中窺視到了某種規(guī)律,以及我對某些題材、人物和故事的偏執(zhí)和偏愛。顯然,這里面無意識占多數(shù),寫作的魅力,大概也源于此,似乎有一種暗藏的力量裹挾著寫作者,宿命一般,他寫什么樣的人,寫什么樣的事,甚至,他將往哪方面去突破和成長,事先都有了定數(shù)。我作為一個不算機靈的寫作者,更多時候只能臣服于身體里、性格上的某種暗涌之力,往往一篇小說從構(gòu)思到下筆,突然發(fā)現(xiàn),我所能寫的,我能寫好的,終究也是這么一點事情,這么一些人物了。以前我會糾結(jié)于此,懷疑自己在題材拓展上的能力,現(xiàn)在我不這么想了,我覺得能把顧亞荔、陳陽生這些人物和故事寫好,也算是有大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