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青梅煮酒 黃梅煮雨
來源:北京晚報 | 朱彤  2024年06月28日08:19

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的故事向來為人津津樂道,清代顧舜年《酷相思》云:“手摘青梅將酒煮”,就是對這種閑情雅致的效仿。但細究《三國演義》原文,“煮酒”當作名詞解,宋人陸游所言“青梅薦煮酒”,更符合當時的真實場景。

在古代文人筆下,梅子實在常見。春夏之交有青梅,李白《長干行》云:“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而進入夏季,梅子成熟,則為黃梅,周邦彥《滿庭芳》有“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之語。梅子,為何會成為文人們的心頭好呢?

春盡夏來 梅子青黃

春季,梅子尚未成熟,果皮顏色為青,是為“青梅”。故詩詞中的“青梅”意象,有時代表春季。宋代歐陽修有一首《阮郎歸》,描寫了女子在南園踏春的旖旎景象:“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春分時節(jié),青梅初長成,果實較小,因此很多詩人都會描寫“青梅如豆”。這一句既點名了時令,也描繪了女子的容顏與春景相映襯。更為經(jīng)典的還有宋代寇準的《踏莎行》:“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贝耗r分,繁花落盡、青梅長成,春光盛景已然要過去了。相似的,還有宋代晏殊的一首《訴衷情》:“青梅煮酒斗時新,天氣欲殘春?!倍际怯谩扒嗝贰眮順?gòu)建晚春中的一景。

再到夏季,梅子成熟后顏色變成金黃,稱為“黃梅”。宋代趙師秀《約客》云“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說的是江南一帶,梅子成熟之際往往伴隨著雨天,故稱為“梅雨”。因此作為氣候的意象,“黃梅”習慣與“雨”同時出現(xiàn)。最經(jīng)典的當屬賀鑄的《青玉案》。這首詞的最后一句向來為人所稱道:“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在江南生活過的人,都體會過夏初時節(jié)的黃梅雨,天氣潮濕悶熱,連續(xù)數(shù)日、經(jīng)久不絕。一句“梅子黃時雨”,不僅點出這段邂逅的具體時間為春末夏初,更是用絕佳比喻道出了詩人心中的無限愁思:彩筆寫下讓人斷腸的句子,愁緒蔓延在心頭,這沒有方向和目標的閑愁到底有多少?回答說,像遍地的煙草、像滿城飛起的柳絮、像黃梅時節(jié)連綿不斷的雨,沒有終止也沒有盡頭。煙草、柳絮和梅雨的意象層層遞進,使抽象化作具象,直擊人心。此句語出新奇,又明白易懂,讓賀鑄從此有了“賀梅子”的別稱。

佐酒調(diào)梅 稱人懷抱

有關(guān)梅子的典故,最為人熟知的莫過于“青梅煮酒”?!度龂萘x》描寫“青梅煮酒論英雄”,短短一段話,便使兩個鮮活的主角人物——曹操和劉備躍然于紙上。文中談及曹操邀請劉備相會的理由是:“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會”。二人討論天下英雄前,亦“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從語法結(jié)構(gòu)看,這里的“煮酒”當作名詞,并非直接用酒來煮青梅,但目前人們印象中的“青梅煮酒”,卻多作動詞使用。

實際上,“青梅煮酒”最早發(fā)源于宋朝,其意思是以青梅佐酒,常見于宋人筆下。晏殊的“青梅煮酒斗時新”,還有陸游詩《初夏閑居》云:“煮酒青梅次第嘗,啼鶯乳燕占年光”。蘇軾《贈嶺上梅》亦曰:“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姜夔也有詞《鷓鴣天》:“呼煮酒,摘青梅,今年官事莫徘徊”。不難看出,上述詩詞中“青梅”與“煮酒”兩個詞是并列關(guān)系,“煮酒”并不是一種動作或行為,而是名詞。再看王炎詞《臨江仙》云:“擘泥嘗煮酒,拂席臥清陰。”可見“煮酒”與“清陰”相對,是嘗的對象。陳文蔚詩《程子云欲還鄉(xiāng)阻雨聊戲之》云:“榴花照眼新篁翠,盧橘盈盤煮酒香。”新竹青翠,煮酒香醇,“煮酒”又與“新篁(竹子)”相對了。

宋人筆下的“煮酒”,到底是什么酒呢?在釀酒中,“煮酒”亦是一道工序,將釀好的酒煮沸以除菌。唐代房千里《投荒雜錄》記載:“飲既燒,即實酒滿甕,泥其上,以火燒方熟,不然不中飲”?!爸缶啤弊鳛槊~,便是指燒煮完成密封的酒,亦如“燒酒”。

能夠佐酒的水果、小食不在少數(shù),為何宋人愛用青梅來佐酒呢?這與煮酒的上市時間有著密切關(guān)系。范成大《冬季田園雜興》:“煮酒春前臘后蒸,一年長饗甕頭清”。煮酒一般在冬季釀成,密封好之后,貯存數(shù)月方可開壇飲用。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就記載:“臨安府點檢所,管城內(nèi)外諸酒庫,每歲清明前開煮。”意思是臨安府每年清明節(jié)前開售煮酒。謝逸《梅》也說:“底事狂風催結(jié)子,要當煮酒趁清明?!倍K軾《岐亭》則說:“我行及初夏,煮酒映疏幕”。可見煮酒一般在清明到初夏之際上市,這段時間,恰恰就是青梅長成的時節(jié)。另外,這種“煮酒”多為水稻釀成,而水稻又多集中在江南,這同樣是青梅主要生長的地區(qū)。如此這般,二者相遇也就不足為奇了。

更加巧合的是,梅子還兼有醒酒作用,《本草綱目》卷29記載梅“消酒毒,令人得睡”。時令水果與煮酒相遇,產(chǎn)生奇妙的化學反應(yīng),讓青梅成為當時最流行的佐酒小食。因此,“青梅煮酒”也成為江南地區(qū)春末夏初使節(jié)的流行飲食和風物代表,在文學作品中被廣泛吟詠和描寫。李清照就在《卷珠簾》中寫過:“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

梅子味酸,不僅能佐酒,在食醋出現(xiàn)和普及之前,它還是菜肴中酸味的主要來源?!渡袝ど虝ふf命下》云“若作和羹,爾惟鹽梅”,肉湯離不開鹽和梅這兩種調(diào)味品,就像國家離不開賢臣的治理。從烹飪中,果酸在去腥的同時,還能使肉質(zhì)更易軟爛,故而在此后一段時間內(nèi),人們?nèi)栽敢庥妹纷觼砼腼兠朗?。著名老饕蘇軾在《物類相感志》中記載:“煮豬肉,用白梅、阿魏煮,或用醋或用青鹽同煮,則易爛”。

當然,梅子也可單獨食用,不過因為它酸味極重,生食口感不佳,所以人們更喜歡給它加點“底料”。具體吃法有蜜漬和鹽漬兩種?!度龂尽肪?8《孫亮傳》注引《吳歷》記載,東吳少帝孫亮就喜歡蘸蜂蜜吃梅子。但蜂蜜在古代不是尋常之物,普通人很難吃到。因此在古代,梅子更常見的吃法是鹽漬之后制成梅干,既美味也更易貯存?!洱R民要術(shù)》記載:“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

少年心事 盡付梅酸

在古代文學作品中,“一切景語皆情語”。梅子初長成時,青小稚嫩,所以在描寫愛情時,人們會用“青梅”來形容年少時的第一次心動。最廣為流傳的當屬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春末時節(jié),梅子青小。小女孩在門前折花嬉戲,小男孩騎著竹馬在井欄周圍把弄梅子,兩個人追逐打鬧,一片溫馨活潑之感。通過對細節(jié)的生動描寫,李白貢獻了“青梅竹馬”這個浪漫的成語,用來比喻男女之間幼年相識相伴、成人后相知相愛的美好心愿。

李白之后,還有李清照的《點絳唇》。這首詞寫一個少女見到客人進門,出于規(guī)矩禮法的約束,立馬跑開不敢相見;其實,她內(nèi)心又十分想見,于是就“和羞走,倚門回首”,偷偷望一眼,卻要裝作“卻把青梅嗅”。用“青梅”這個初生果實的青澀,作為少女情竇初開時懵懵懂懂的象征,可謂余韻悠長。

用“青梅”來比擬初戀的還有白居易的《井底引銀瓶》:“妾弄青梅憑短墻,君騎白馬傍垂楊。墻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單看這樣一個剪影,少女在墻下把弄一枝青梅,少年騎著白色的駿馬倚靠在柳樹邊,二人遙遙相望,眼里只有對方,明眸皓齒、鮮衣怒馬、顧盼生輝。如果畫面定格在此,那也是初戀最好的模樣。于此處所見,“青梅”這個意象依然代表了少年男女相見時的心動。但可惜的是,少女不顧一切地以身相許,結(jié)局卻是情郎的拋棄。此時此刻,一種酸楚、無奈之感頓時涌上心頭,令人回想起了青梅入口的酸澀。

“梅子留酸軟齒牙”,令人感到酸澀的何止是愛情?生活的辛酸、游子在外漂泊的無奈、友人別離時的悲愁……亦像極了梅子未熟的味道。南朝宋鮑照《代東門行》即借梅子抒發(fā)漂泊思鄉(xiāng)的愁苦:“野風吹秋木,行子心腸斷。食梅??嗨幔赂鸪?嗪??!背悦纷痈惺艿降目嗪退幔嗳缢监l(xiāng)之愁,令人念之斷腸。

除了離家的孤獨,梅子也用來比喻離別的愁緒。如劉璉《自君之出矣》云:“思君如梅子,青青含酸苦”。寫女子思念情郎的心情如梅子的味道,青澀中飽含酸苦。呂渭老《南歌子》云:“夜妝應(yīng)罷短屏間。都把一春心事、付梅酸”。也是用梅子的酸澀來比擬內(nèi)心之愁苦,讓感情的傳遞更加直觀和深刻。

梅子既可生食,也能用作調(diào)味,還能制成梅干,或佐以美酒……因為梅子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以及它與“煮酒”結(jié)下的不解之緣,好酒的宋代文人在飲食書寫中,都喜歡談及這種佐酒小食。當文人的目光聚焦在梅子身上,它就不再只是一種水果;在更多時候,由梅子衍生出的時令、閑適、酸澀等意象,因為留住了某段時刻人們對它的最初印象,所以也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