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醉后見天真
萬竿煙雨(中國畫)
傅抱石作
今年是著名畫家傅抱石誕辰120周年。日前,由江蘇省文旅廳主辦的“傅抱石:二十世紀山水畫的高峰”特展在南京博物院開展。展覽以傅抱石山水畫為重點,集結了南京博物院、江蘇省美術館、江蘇省國畫院、傅抱石紀念館收藏的150余件(套)山水畫精品,是傅抱石山水畫最大規(guī)模、最全面系統(tǒng)的一次展示。此次特展包括“往往醉后——臥游古人詩境”“換了人間——壯游祖國山河”“異域行旅——漫游東歐山川”和“不及萬一——神游偉人詩境”4個部分,呈現(xiàn)傅抱石的藝術及精神世界。
展覽學術顧問、江蘇省美術館副館長萬新華介紹,作為新金陵畫派領軍人物之一,傅抱石以山水畫家、山水理論家和美術史論家的身份參與了20世紀山水畫變革的前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傅抱石奉行石濤“筆墨當隨時代”的藝術主張,創(chuàng)造性地散鋒用筆,對山水皴法進行創(chuàng)新,并對山水畫的章法、墨法進行變革,對色彩融入水墨頗有心得,還把古詩的意境移入畫面,創(chuàng)作“古人詩意畫”;第二階段,傅抱石提出“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等藝術主張,以嶄新的筆墨和昂揚的精神描繪山河新貌。他以自己的藝術理想和創(chuàng)作成就,開辟了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新境界,成為20世紀中國山水畫的一座高峰。
臥游古人詩境
傅抱石是江西新余人,小時候因為家貧,并未拜過名師,而是經常到西鄰的裱畫坊和東鄰的刻字攤看人刻印,后得到鄰里資助入學。那時,因為尊崇詩人屈原愛國忠忱的高尚品格,他遂取“抱石懷沙”之意,以“抱石齋主人”為號。他有一方常用的“往往醉后”印章,好石濤,追求天真的審美情趣。
早年在江西,傅抱石看了許多以清初四王為宗的山水畫,認為這種風格束縛了山水畫的發(fā)展。此時,他發(fā)現(xiàn)了石濤,并為之癡迷,孜孜不倦地收集整理石濤散佚題畫詩跋,并選擇石濤的詩文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笆捜环磐W漁人”是石濤題畫的七絕之一,南京博物院藏的《蕭然放艇學漁人》正是對這句詩的圖解。作品以斧劈皴揮寫遠景山石,酣暢淋漓;近景則中鋒勾寫枯柳,運筆飛快,線條飛動。
抗戰(zhàn)期間,傅抱石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住在重慶歌樂山金剛坡下,他提道:“四川的山山水水給我?guī)椭鷺O大。四川多霧滋潤,那氣勢雄偉的山巒植被繁茂,又可見山骨嶙峋的復雜結構,真是山水畫最好的張本。八年歌樂山金剛坡的山村生活,給了我‘搜妙創(chuàng)真’的良好條件?!?/p>
南京博物院藏《萬竿煙雨》是傅抱石在金剛坡時期的代表作之一。彼時,他每周要走山路去學校,每星期往返兩趟,來回10余里,都是山間崎嶇小道。這段路程成為他觀察自然的好契機,自然界不同季節(jié)、不同氣候的變化,晴、雨、風、雪的表現(xiàn),晨、昏、午、夜等光景的區(qū)別,都落在他眼里?!度f竿煙雨》就是他在山路遇雨,竹林躲雨時被奇妙的景色所感染而作。
《瀟瀟暮雨》《風雨歸舟》《巴山夜雨》……這些作品都是其畫雨的力作。談及畫雨,傅抱石認為:“古代畫家不直接畫雨,而能使人產生下雨的感覺……到了清代的金冬心,開始摸索直接畫雨的方法。我受了他的影響,也吸收了西洋水彩畫的表現(xiàn)方法。但是,對我來說,最重要的老師是大自然本身?!?/p>
壯游祖國山河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讓山水畫創(chuàng)作迎來了新局面。1954年2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召開山水畫創(chuàng)作問題座談會,確定了“中國畫寫生”的創(chuàng)作途徑,“寫生”成為時代潮流。傅抱石緊跟時代,體驗生活,大膽革新,以“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的重要論述,引領了中國畫發(fā)展新潮流。
通過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南京寫生、1959年的韶山寫生、1960年的二萬三千里行旅寫生、1961年的東北寫生、1963年的浙江寫生、1965年的江西寫生等系列寫生活動,傅抱石對山水畫寫生形成了獨特的經驗,提出了中國山水畫寫生要按“游”“悟”“記”“寫”4個步驟進行的方法論。
二萬三千里行旅寫生中,傅抱石和同行的江蘇國畫家留下了不少佳作,為新金陵畫派的崛起奠定了堅實基礎。在華山期間,他創(chuàng)作出《待細把江山圖畫》等力作。此次展出的南京博物院藏《漫游太華》乃彼時途中所作,雖為冊頁小品,但小中見大,十分精彩,并奠定了《待細把江山圖畫》的創(chuàng)作基調?!叭A山天下險”,陡峭壁立,直上直下,缺少變化,不易畫好。傅抱石畫的依然是筆直的山勢,重重疊疊,增強了整體氣勢的雄偉巍峨,加之山間流云飄飛,使得畫面靈動而活躍了起來。更突出的是筆墨技法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華山之山巖結構、肌理紋路,多是上下走向,傅抱石用筆雄肆奔放,交替使用大塊重墨和獨特的抱石皴式的荷葉皴法,既畫出了山上林木之繁茂,又使山勢有了豐富的變化。
東北之行對傅抱石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這一次,他到過許多地方,畫了鏡泊湖、天池、長白山等關內沒有的雄奇山水。在畫家黃苗子對傅抱石的追憶中,曾寫道——
回來以后,抱石興致勃勃地對我說:“前人早就說過,山水畫的皴法是從畫家接觸到的真山真水中體會出來,而不是畫家為了好看,就能在畫室里憑想象把‘披麻’‘解索’畫出來的。這次到東北,使我見到東北許多山水的形質奇詭,絕不是過去的‘斧劈’‘披麻’……所能表現(xiàn)的,原因是我國過去的畫家由于條件的限制,足跡很少到過關外,他們未見我國東北部山川的面貌。因此我到了長白山和鏡泊湖等地,親自感受到那里的水石嶙峋,使我悟出新的皴法來?!?/p>
傅抱石游遍長白山,感受到那里的瀑布與天臺山的石梁瀑、廬山的三疊泉、貴州的黃果樹瀑布都不相同。南京博物院藏《天池飛瀑》以高遠構圖法進行空間布局,利用強烈的黑白對比效果,傳達出東北山水奇?zhèn)?、雄邁、博大、渾莽的地貌特色,并采用“取上舍下”的方法,突出了長白山瀑布從天而降的氣勢。
漫游東歐山川
1957年東歐之行,傅抱石在新的自然風物面前又給自己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把西洋建筑和中國畫山水技法結合。這是擺在許多現(xiàn)代國畫家面前的共同課題,傅抱石將其解決得渾然自在。
在東歐寫生系列作品中,傅抱石采用西式的特寫模式進行取景構圖,但未像西方人那樣把建筑物放在畫面最主要的位置,而將建筑隱在自然景色之中,頗有中國畫意趣。近景高樹挺立,以濃墨為之;遠景虛實相生,而表現(xiàn)主題的著眼點則往往在遠景部分。
南京博物院藏《布拉格宮》是傅抱石東歐之行中為數(shù)不多的大尺幅作品,也是此行的佳作之一。他以平視角度完成構圖,突出自然性,經營頗見巧思,近景樹木蔥郁,布拉格宮處于遠景部分,十分醒目。1962年秋,傅抱石又創(chuàng)作《回憶布拉格》,題識曰:“布拉格莊嚴美麗,無以復加,五年前嘗訪問,垂二閱月。每一回想,輒深神往。”與前者相比,《回憶布拉格》已經褪去了寫生的成分,是地道的創(chuàng)作,十分精妙。
神游偉人詩境
從1950年起,傅抱石就開始了毛主席詩詞的繪畫創(chuàng)作。最為人熟悉的莫過于懸掛在人民大會堂的《江山如此多嬌》。這張巨幅山水畫作是他與關山月合作完成的,畫面上同時出現(xiàn)了中國東西南北的不同地貌和春夏秋冬4個季節(jié),巧妙地運用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把四季山水或四季花鳥集于一圖的方式來表現(xiàn)廣袤山河。
南京博物院藏《創(chuàng)作毛主席詩詞插圖的幾點體會》手稿中,傅抱石歸納了繪制毛主席詩意畫的3種方式:其一,深刻體會作者的原意,不拘于跡象,自然合拍,這是最好的畫法;其二,把全文意思全面畫出來,句句緊扣,畫面與主題一致;其三,全文包含太多,不易在一幅之中聯(lián)系起來,這種情況下允許畫其中主要的一句、一聯(lián)或一部分。
南京博物院藏《強渡大渡河》描繪的是長征途中紅軍強渡大渡河這一歷史事件。大渡河兩邊是懸崖絕壁,中間是驚濤駭浪,18位紅軍先遣隊員乘坐一艘小船迎著敵人的炮火和洶涌的江水,沖向重兵把守的對岸。畫作在表現(xiàn)大渡河湍急的水流時運用了“抱石皴”,居于畫面中心的一葉小舟則采用俯視視角,加劇了險勢,并通過光影效果的處理,表現(xiàn)大渡河浪濤及河對面山峰的險峻,將整幅作品氣氛渲染至頂點。
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1960年作《龍蟠虎踞今勝昔》取自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南京是傅抱石長期生活和工作的城市,這首詩詞也是他反復創(chuàng)作的主題。作品將沐浴在朝暉之中的紫金山及其周圍景致以浪漫而夢幻般的詩意境象呈現(xiàn)出來,借助紫金山、松柏、朝霞及淡遠的煙囪、游艇等山川物象,象征新中國蓬勃向上的精神氣象。
1965年9月,傅抱石因病在南京家中去世。當時,他的畫室中掛著一幅尚未完成的作品——《西陵峽》。江蘇省國畫院收藏的這幅未完成絕筆之作也出現(xiàn)在這次展覽中。肆意地揮毫潑墨,未完成的大片留白……這幅畫作永遠定格在了南京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