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送別“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來源:華西都市報 | 張杰  2024年12月06日09:59

冬日的南開園,天空湛藍。馬蹄湖的荷塘雖然凋零,但生機猶存,讓人想起李商隱的詩句“留得殘荷聽雨聲”。 李商隱是葉嘉瑩先生生前投注眾多生命熱情給予闡釋的古典詩人。她曾說,“我遭遇到很多人生中的挫折、苦難、不幸的事情,都是用李商隱的詩來化解?!敝皇邱R蹄湖的這些冬景,再也等不來賞荷吟詩的葉先生了。

2024年11月24日,有“詩詞的女兒”之稱的南開大學講席教授、中華詩教與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央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葉嘉瑩先生逝世,享年100歲。11月30日,葉嘉瑩先生的告別儀式在天津舉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現(xiàn)場吊唁。

葉嘉瑩農(nóng)歷荷月出生,小名“小荷”。她寫過不少詠荷詩。而巧合的是,南開校園的一個重要景點馬蹄湖,一到夏天滿塘荷花。葉嘉瑩在南開大學執(zhí)教幾十年,她曾寫詩表達自己與南開的情誼,“結緣卅載在南開,為有荷花喚我來?!焙芏嗳嗽谀祥_看到荷花的時候,天然會想起葉嘉瑩。一個地理空間與詩意世界,形成了互文對照。

眾人送別:

“天池定有人相待,何懼扶搖九萬里”

葉嘉瑩逝世后,在南開大學八里臺校區(qū)逸夫圖書館內(nèi)設有追思靈堂。靈堂中央,花圈層層簇擁著葉嘉瑩先生的遺像。照片中的她面帶笑容凝望遠方。 11月30日上午10時,葉嘉瑩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天津第一殯儀館濱河廳舉行?,F(xiàn)場,大屏幕上打著一句詩:“天池定有人相待,何懼扶搖九萬里”。

冬天的天津,氣溫較低。記者看到,南開多位學子及葉嘉瑩親友陸續(xù)趕來,現(xiàn)場還特別設置了“社會人士等候區(qū)”。早上8點多,已有很多人在等候入場。其中有從上海、鄭州等地趕到天津的90后、00后,也有天津本地的退休工人,他們都是深受葉嘉瑩影響的詩詞愛好者。

來自上海的90后孔女士,此前聽過葉嘉瑩的講座,深受感染,這次趁周末,她坐了一夜火車,早上直接拉著皮箱趕到天津告別儀式現(xiàn)場,送葉先生最后一程。她還在火車上抄寫了一段《古詩十九首》表達哀悼:“葉先生講過《古詩十九首》,特別精彩?!?/p>

曾表心跡: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煙”

葉嘉瑩一生花費很大精力投入在詩詞教育上,努力促進詩詞潤及現(xiàn)代社會。 葉嘉瑩用生命體悟詩詞、傳播詩詞,將詩詞感發(fā)的力量升華為蕩滌心靈的能量,在無數(shù)人心間播下文化的種子。在葉嘉瑩的詩學理念倡導下,南開大學文學院大力推動“迦陵杯·詩教中國”詩詞講解大賽、“詩教潤鄉(xiāng)土”等活動,繼續(xù)致力于在現(xiàn)代社會中將詩詞營養(yǎng)傳送給普通大眾。

張靜是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也是葉嘉瑩嫡傳弟子。她先是跟著葉嘉瑩從事博士后研究,出站后留在先生身邊工作,與先生“攜手日同行”已有20多年,見證了葉嘉瑩生活簡樸、惜時如金、堅強豁達的珍貴瞬間。

張靜回憶,2014年7月下旬,葉先生在加拿大溫哥華家中收拾回國裝箱的資料書籍時,不慎摔倒,腰部扭傷?!皫滋旌?,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為葉先生舉辦九十華誕慶祝會,她堅持站著用英文發(fā)表了半個多小時的講話。第二天傷痛加劇,下床都十分艱難?!?/p>

在為弟子張靜2024年10月出版的《詩詞大先生:葉嘉瑩的詩教人生》所作的序文中,葉嘉瑩再次闡述她對師生關系的理解。“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這種情誼,有時甚至比骨肉更親近。師生的情誼,是他們的理想和志意的一種傳承。我們講授古典詩歌,我們的理想和志意都是寄托在詩歌里面的。不只是我們自己的理想和志意,我們還透過古人的詩歌,把他們的品格、理想,他們的志意、懷抱,他們的情操、修養(yǎng),傳遞給學生?!?/p>

葉先生在序言中,還引用陶淵明的詩句“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煙”來表露心跡。序文的末尾,她作詩感慨人生:“天外從知別有天,人生雖短愿無邊。枝頭秋老蟬遺蛻,水上歌傳火內(nèi)蓮?!?/p>

心愿得遂:

古典詩詞熱正在年輕人當中興起

1979年,在海外已拿到終身教職、生活安穩(wěn)的葉嘉瑩,主動申請回國義務講學,將身心投注到中國古典詩詞的教育和傳播中。她受邀來到南開大學執(zhí)教。晚年她個人累積捐贈3568萬元,在南開大學設立“迦陵基金”,志在全球弘揚中華詩教。她希望,一定要有青少年的不斷加入,“來一同沐泳和享受這條活潑的生命之流?!?她的心愿沒有落空。如今,古典詩詞熱正在年輕人當中興起。

來自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的高中生張梓燁,是專程來吊唁葉先生的其中一位。他所寫的兩首挽詩被登在南開大學文學院公眾號上。在接受采訪時,張梓燁談到,讀初二時他曾參加央視《2022中國詩詞大會》節(jié)目錄制,從此開始讀葉嘉瑩先生的書,并產(chǎn)生了將來“以研究古典詩詞為志業(yè)”的想法。

葉嘉瑩去世消息傳出后,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張元昕從美國紐約飛回天津。張元昕14歲時,被南開大學文學院破格錄取,成為葉先生年紀最小的愛徒,跟著她學習了6年。在追思會上,張元昕說:“詩歌是全息的,它承載著每一位詩人的生命。葉先生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什么叫作詩歌的全息,什么叫作詩教,它不僅是一種文學的形式,也是一種情感的教育,一種倫理的教育。我在先生身上看到的是整個生命狀態(tài)的學問,是以心應心的知行合一的學問。葉先生已經(jīng)把燈傳下來了。作為學生,我們需要用一輩子去努力完成這樣的責任和使命。”

影響巨大:

“她把自己整個生命融進去了”

古典詩詞的當代研究者、創(chuàng)作者眾,名家輩出,但葉嘉瑩在古典詩詞教育與大眾傳播領域內(nèi)的影響范圍尤為突出、廣泛。 南開大學講席教授、原常務副校長陳洪提到,在研究和傳播古典詩詞領域,葉先生最大的特點是,“她把自己整個生命融進去了,既是一個研究者、一個傳播者,又是一個踐行者?!?/p>

1979年4月24日,葉嘉瑩在南開大學的第一講,是在第一階梯教室。她用自己的詩句“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作為開場白,一下子就把同學們?nèi)嘉×恕4撕?,白天講詩,晚上講詞……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里,每堂課,學生們都聽得如癡如醉。

葉嘉瑩曾為南開大學中文系1977、1978兩個年級的學生上課,很多學子至今仍記得她在幾十年前上課時的盛況——能容納300人的階梯教室,不光加座加到了講臺邊上,連門口、窗邊都擠滿了人。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副會長、研究員張衛(wèi)1978年考入南開大學中文系,當年曾親身感受過葉先生的講課魅力。張衛(wèi)說:“她的課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因為她講課的方法、關注的重點,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中國古典文學。她帶領我們從人性、人情的角度來看待中國文學,讓我們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新的寶庫?!?/p>

弟子回憶:

“溫潤的話語有萬鈞之力”

天資聰穎,幼年受到書香之家的熏陶,加上青年時期在輔仁大學受到恩師顧隨的點撥,為葉嘉瑩在古典詩詞的欣賞和創(chuàng)作上打下深厚的根基。浮世坎坷的憂患經(jīng)歷,使得她在作為師者講詩論詞之時,能以生命體驗和直悟進行興發(fā),所以見解獨到,感染力強??梢哉f,葉嘉瑩集深厚的國學功底、精湛的西學修養(yǎng)、深刻的生命體驗于一體,形成了非常獨特的詩學范式。

中國教育出版?zhèn)髅郊瘓F出版部主任遲寶東是葉嘉瑩在南開大學帶的首位博士生。在追思會上,他回憶了自己跟葉先生學習的往事:“葉先生講課充滿了生命力和感染力。她常常旁征博引,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愛跑野馬’,但這種講法卻讓我們對詩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葉先生的學問不是死學問,而是活的,有生命的,能隨時隨地靈活運用。她常說詩詞擁有可以讓人心不死的力量。”

遲寶東還提到,葉先生性格溫潤,在她身邊常有如沐春風之感?!拔以诠诺湮膶W方面的根基是很淺薄的,但先生從來沒有流露過惱怒厭煩之意,而是手把手教,一點一點帶我,從不厲言厲色批評我們,但溫潤的話語卻有萬鈞之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