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新聞 >> 各地文訊 >>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 正文
“從寫完《繁花》開始,我就收獲了很多驚喜,有很多年輕人包括非文學讀者都很喜歡這部作品,這些消息慢慢傳遞到我這里,令我很感動!碑?shù)弥约韩@得了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后,金宇澄這樣對記者談起《繁花》創(chuàng)作完成后的種種感受。而獲得茅盾文學獎更讓他感到是對“寫作中所付出的努力的承認,也是對《繁花》這部作品中所運用的語言、傳統(tǒng)敘事方式和話本元素的肯定!
《繁花》的語言是經(jīng)過改良過后的上海話,整部作品呈現(xiàn)出很強的地域性,在小說敘事中也利用了傳統(tǒng)敘事方式和元素。對于這種寫作方式,金宇澄說自己是有意為之。中國作家接受了幾代的西方文學教育,很多人的寫作受到翻譯文字和內(nèi)容的影響很深,更年輕的作者很多都懂外語,直接讀原作,但金宇澄覺得這可能會影響小說敘事,出現(xiàn)敘事的翻譯腔和同質(zhì)化、缺少個性等問題!八囆g需要個性的,小說需要有鮮明的文本識別度,我希望《繁花》顯示一種辨識度和個性,比如通過借鑒傳統(tǒng)話本元素等方式!敝袊膶W學西方已有100多年,但金宇澄仍然認為,傳統(tǒng)是我們生活乃至文學最基本的發(fā)動機,“西方理論也說,作者感覺無力時,可以從傳統(tǒng)中找到力量”。語言方面,金宇澄之所以選擇改良的上海話作為敘述語言,是覺得相對于固定的普通話而言,方言更有個性,更活潑,它一直隨時代在變化,更生動,也更有生命力。
《繁花》除借鑒傳統(tǒng)的寫作方式,也傳達傳統(tǒng)中國文化對于人生的看法。作品題為《繁花》,讀來卻讓人有人事飄零之感。金宇澄曾說,如果自己是在年輕的時候,可能寫不出《繁花》這樣的作品。而到了六十幾歲,就會覺得人的一生真的很短,人生變得簡單,似乎用一個公式就可以概括!爱斎唬疫@種想法也與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有關,傳統(tǒng)的中國人就是這樣想,普通人不是小說,一輩子沒什么大風大浪,普通瑣碎地就走過來了。這樣看人生,有一點悲傷,但這不是負能量,而是提醒我們要更加珍惜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