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摘要:5月4日,由河南文藝出版社傾力打造的“2011年度重點圖書”張學東長篇小說《人脈》首發(fā)儀式暨座談會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舉行。陳建功、單占生、白描、陳曉明、何向陽、吳義勤、顧建平、孟繁華、郎偉等專家、學者應邀參加。張學東對后文革時代及改革開放初期的歷史書寫可謂情有獨鐘,《人脈》是作者繼《西北往事》《妙音鳥》等之后推出的第四部長篇新作。

專家研討 更多>>

陳建功:歲月之河·人性之光

在我的印象中,寧夏青年作家張學東新作出現(xiàn)的速度與質(zhì)量,不斷地給我們帶來驚喜。最早讀的是他的中短篇作品,比如短篇小說《跪乳時期的羊》,比如中篇小說《女人別哭》,這些作品的特色,不僅在于展現(xiàn)了濃郁的西北生活風貌,更令人欣喜的是,它們對生活殘酷性的揭示……

郎偉:《人脈》對寧夏長篇小說發(fā)展史的意義

長篇小說《人脈》以20世紀80年代前后西北小鎮(zhèn)五尺鋪上的喬姓人家的生活命運為敘述內(nèi)容,以被喬家收養(yǎng)的流浪兒喬雷的生活變遷和心靈波瀾為聚焦點,相當真切地描畫了中國社會近三十年來的世態(tài)人情變化,在生活變遷和人心變化的表層描繪當中,作品對20世紀中國社會的“傷害”問題和人性的明亮與幽暗,都做了比較深入的揭示和探索。與張學東此前的許多小說作品相異的是,《人脈》不僅寫出了人間永久的“傷害”,同時,它也寫出了人生永遠的溫暖和人與人之間須臾也不可缺少的心靈的溝通與撫慰。從這個角度而言,《人脈》是一部標志著張學東創(chuàng)作風格轉(zhuǎn)變的重要的長篇小說。

陳曉明:一次文本探險與精神奉獻

我始終以為,張學東是一名潛力不可估量的作家。這些年我先后讀過他的《超低空滑翔》等多部重要作品。他在把握社會、人物、小環(huán)境和大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上確實非常到位,筆法可謂十分精細。

白描:《人脈》閃現(xiàn)著中華傳統(tǒng)儒家文化光芒

張學東在寧夏作家群中確實有其獨特之處。早些年,我曾為張學東的第一部小說集《跪乳時期的羊》入選《21世紀文學之星》作序,那時我就提出一個觀點,作為一名青年作家,一定要在某個群體中表現(xiàn)出非常個性化的一面。

孟繁華:《人脈》彌補了當代中國“流浪漢小說”的缺憾

實現(xiàn)一次小說的革命,是一件夢幻般的事情。我們說“小說已死”是錯誤的,但是“小說革命之死”卻是不可否認的。誰能再發(fā)動一場文學劇變,引爆巨大的公眾事件,這只是個夢幻。但是多數(shù)人仍然希望哪幾位小說家和評論家能夠再掀起一股風潮,帶來一次文學革命。

何向陽:《人脈》讓敘述人稱達到天衣無縫的轉(zhuǎn)換

在當代70后作家中,我最欣賞的兩個作家是:魏微和張學東。我也一直以為,張學東的作品起點是非常高的。二十一世紀初期,張學東剛剛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就寫出了短篇小說《跪乳時期的羊》,這篇作品不但寫出人的生命的可貴,也表達人與動物生命的平等,是對生命本身一次大的肯定,其視野開闊,用情深遠。

顧建平:一部道德體驗的生活化小說

說起來我在魯迅文學院結識張學東之后,就一直在關注他的作品?梢哉f他是同齡作家中寫得最勤奮,也是成就較大的一位。在我個人看來,張學東的《人脈》既不是流浪漢小說,也不是成長小說,而是一部道德體驗的生活化小說,因為作者主要寫人、寫人性。

張學東:70后作家必須要有所擔當

非常感謝建功主席和各位文學前輩能夠出席拙作《人脈》首發(fā)座談會,還要特別感謝吳義勤先生能夠在百忙中主持今天的會議。同時,我更要感謝河南文藝出版社在 5月4日這樣一個特殊日子,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首發(fā)我的第四部長篇小說。在今天的特殊的氣氛里,我最想說的就是“感謝”二字,因為我的每一部作品問世都離不開在座各位老師(以及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與會的諸多前輩)不斷提攜和厚愛。

作者簡介 更多>>

張學東簡介

張學東簡介

  寧夏吳忠人。1993年畢業(yè)于民航某直屬院校,大學學歷。曾在魯迅文學院作家班進修。1993—2002年在中國民航寧夏區(qū)局工作,2003年至今任寧夏文聯(lián)文學編輯。1999年開始發(fā)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有長篇小說《給蝌蚪想象一種表情》、《超低空滑翔》,中篇小說集《女人別哭》,短篇小說集《跪乳時期的羊》。短篇小說《獲獎照片》獲2001年《中國作家》精短小說獎、入圍第三屆魯迅文學獎,《送一個人上路》獲第八屆《上海文學》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寧夏第七次文藝評獎小說一等獎。

封肩

數(shù)據(jù)標題文字1

創(chuàng)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