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推出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文學里的村莊》

[一幅生動厚重的文學地圖] [10月23日起,隨魯迅、沈從文、莫言、路遙等走進《文學里的村莊》]

第一期

文學里的村莊①丨穿行在魯迅的“故園”

文學里的村莊①丨穿行在魯迅的“故園”

文學里的村莊①丨穿行在魯迅的“故園”

魯迅是帶著決絕的心情離開故鄉(xiāng)的,然而那一方水土卻成了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不竭源泉和厚土。時間猶如酵母,多年以后,他青少年時代所經(jīng)見的故鄉(xiāng)的種種景象、故事和人情況味,被他淬煉成了濃釅如酒的文字,變成了一個個不朽的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祝?!贰豆枢l(xiāng)》《孔乙己》《阿Q正傳》……中國現(xiàn)代鄉(xiāng)土文學也正式從他的筆底發(fā)端。 歷經(jīng)百年滄桑,魯迅筆下的魯鎮(zhèn)、未莊變得怎么樣了?“鎮(zhèn)上”和“村里”的人們還好么?盛夏時節(jié),我們帶著一種文學愛好者朝圣般的心情,從湖南長沙來到了浙江紹興。[詳細]

第二期

文學里的村莊②丨滿城盡是紅高粱

文學里的村莊②丨滿城盡是紅高粱

文學里的村莊②丨滿城盡是紅高粱

光膀子的莫言、姜文、張藝謀與年輕的鞏俐笑得肆無忌憚、一頂紅轎被幾個壯漢顛得塵土飛揚、周迅和朱亞文躲進了高粱地……莫言舊居前的這些老照片,張揚地告訴你,《紅高粱》拍了電影和電視劇。 高密人坦坦蕩蕩地揭秘:“張藝謀花幾千元種了60畝地,電影里高粱來回晃蕩,其實是鼓風機吹的”“我岳父是酒坊里的群眾演員,大熱天穿著褲衩到水庫邊上曬背”“九兒死了,那個黑太陽,就是拿我媽那個廠機床上的齒輪代替的”…… 那么,85年前那場慘烈的高密東北鄉(xiāng)人和日軍的對抗,是真還是戲?[詳細]

第三期

文學里的村莊③丨文韻悠悠,清溪奔涌

文學里的村莊③丨文韻悠悠,清溪奔涌

文學里的村莊③丨文韻悠悠,清溪奔涌

行走在初秋薄暮下的清溪村,總?cè)滩蛔∩袼硷h搖。60多年過去了,周立波所描寫的那場轟轟烈烈的“巨變”也過去了。但總感到那些鮮活的故事,那些可愛的人物——颯爽干練的鄧秀梅、沉穩(wěn)敦厚的李月輝、克己奉公的劉雨生、火辣剛毅的陳大春、活潑率真的盛淑君、寬厚糊涂的“亭面胡”……依然活在這片土地上。 是的,他們永遠活著,活在歷史的時空里,活在讀者的心上。而他們的作者“周立波”,靜靜地矗立在故居旁,深情地眺望著腳下的土地。在他的眺望里,這個村莊的故事一直在延續(xù),在發(fā)展……[詳細]

第四期

文學里的村莊④丨紅旗渠,你慢些流

文學里的村莊④丨紅旗渠,你慢些流

文學里的村莊④丨紅旗渠,你慢些流

理想如炬,信念如磐。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考察時指出:紅旗渠就是紀念碑,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zhàn)天斗地的英雄氣概。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干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沒有老一輩人拼命地干,沒有他們付出的鮮血乃至生命,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們。 2023年8月,河南鄭州。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李佩甫先生淡呷一口清茶:“壁立萬仞!”回想起上世紀九十年代為創(chuàng)作電視劇劇本《難忘歲月——紅旗渠的故事》,在太行山下的采訪經(jīng)歷,70歲的老人依然心潮澎湃……[詳細]

第五期

文學里的村莊⑤ | 追尋平凡里的那束光

文學里的村莊⑤ | 追尋平凡里的那束光

文學里的村莊⑤ | 追尋平凡里的那束光

“我知道,父親是要將我擲在這里,但我假裝不知道,等待著這一天。那天,他跟我說,他要上集去,下午就回來,明天咱們再一起回老家去。我知道,他是要悄悄溜走。我一早起來,趁家里人都不知道,躲在村里一棵老樹背后,眼看著我父親,踏著朦朧的晨霧,夾個包袱,像小偷似的從村子里溜出來,過了大河,上了公路,走了。那一刻,我沒有出聲,只有淚水在臉上嘩嘩流淌……” 多年后,已成為著名作家“路遙”的王衛(wèi)國,好幾次在公眾場合回憶起這一幕,仍忍不住傷心落淚。 這個7歲男孩的經(jīng)歷,是那時黃土高原無數(shù)村落里人們困頓生活的縮影……[詳細]

第六期

文學里的村莊⑥丨賈家莊,故事蓬勃生長

文學里的村莊⑥丨賈家莊,故事蓬勃生長

文學里的村莊⑥丨賈家莊,故事蓬勃生長

我們?yōu)轳R烽而來。馬烽(1922—2004),呂梁孝義市人,16歲參加八路軍,1940年先后在延安魯藝部隊藝術(shù)干部培訓班和部隊藝術(shù)學校學習,開始了文學創(chuàng)作。寫書,是要“盡一個革命戰(zhàn)士所應(yīng)盡的天職”。新中國成立后,他在呂梁山下選定了一片村莊,這成為他以筆為犁精耕細作的寫作“根據(jù)地”。住下來后,《我們村里的年輕人》《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個上級》……名篇不斷。他從革命文學寫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文學,從“小馬”寫成“老馬”,跨越中國文學現(xiàn)代史與當代史,寫成“山藥蛋派”的代表作家。 落地。呂梁橫亙天邊,巍峨亦溫厚……[詳細]

第七期

文學里的村莊⑦丨秦嶺“邊城”醉秦腔

文學里的村莊⑦丨秦嶺“邊城”醉秦腔

文學里的村莊⑦丨秦嶺“邊城”醉秦腔

清風街原名棣花老街,賈平凹的童年就在這里度過。在弟弟賈栽娃的記憶里,上世紀八十年代,土地承包了,老街變得繁華喧鬧。然而,隨著312國道改建北移,棣花老街逐漸冷清寥落。“老街地勢低,很多人都慢慢地搬走了。1995年之后,基本就騰空了,最少的時候,只剩三五戶人住在那里了。” 賈平凹回憶,“我站在老街上,老街幾乎要廢棄了,門面板有的還在,有的全然地腐爛,從塌了一角的檐頭到門框腦上,亮亮地掛了蛛網(wǎng)……街面上生滿了草,沒有老鼠,黑蚊子一抬腳就轟轟響?!?a href='/n1/2023/1031/c458131-40106985.html' target=_blank>[詳細]

第八期

文學里的村莊⑧丨山南水北賦歸來

文學里的村莊⑧丨山南水北賦歸來

文學里的村莊⑧丨山南水北賦歸來

是山風,是鳥語,還是那像聽筒掛在電線上的絲瓜泄露了信息?迎面撞上幾朵像牽?;ň`放的村民的笑臉,他們似乎早偵知我們的行蹤:“你們來看韓爹?。 ?4年,著名作家韓少功已不知何時被他們從“韓主席”“韓老師”叫成了“韓爹”。 那一棟棟樓房或鄉(xiāng)村別墅占據(jù)C位,彰顯著主人的氣派。韓爹的梓園藏在樹木的濃蔭里,藍頂紅磚,木門木窗木沙發(fā),愈顯素樸。 兩相映襯,韓爹笑出了酒窩,也笑出了南瓜的味道:我想要和他們打成一片,結(jié)果他們的房子越蓋越好,不愿跟我打成一片。[詳細]

第九期

文學里的村莊⑨丨漫水流淌望家山

文學里的村莊⑨丨漫水流淌望家山

文學里的村莊⑨丨漫水流淌望家山

公元前296年,從流放地回到朝廷不到3年的屈原,再次被放逐。他從楚都郢出發(fā),輾轉(zhuǎn)江南。后又經(jīng)長江到達洞庭湖,溯沅江涉溆水,到達莽莽雪峰山北麓。 冬春之季,天色晦暗陰冷,高峻幽深的山中猿聲不絕。這條水路一定漫阻且長,屈原幾近迷途。 他寫下“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溆浦,從《楚辭》里流出來了。屈原在這里生活9年,一次次的行吟,讓這片古楚屬地,有了情。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作家王躍文出生在這里?!耙粋€人受地域文化的影響是必然的、無形的,很多時候是不知不覺的?!彼麍孕?,自小踩過的土地,必定印有屈原的足跡;溆水兩岸的芷草和香蘭,也必定是屈原采擷過的。 [詳細]

第十期

文學里的村莊⑩丨“邊城”山水 百年詩情

文學里的村莊⑩丨“邊城”山水 百年詩情

文學里的村莊⑩丨“邊城”山水 百年詩情

這群山,與從山中發(fā)源的洶涌激流,讓身處中國腹地的這一隅成為了與華夏互動上千年卻依舊堅挺難移的邊緣地帶,成為了一條溝通著云貴高原與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的多民族接觸交流的艱險走廊。 千百年來,這里“百蠻風古洞民多”,他們“飲食言語,迥殊華風”。直到20世紀初葉,這里仍然不通公路與鐵路,與外部世界的溝通主要依靠沅水及其各支流。 路上遇得一場暴雨。墨云罡風,呼嘯奔來??晌覀兘K究是在車內(nèi)好好坐著,干燥的,安全的。高速公路開山度嶺、穿云越雨,我們毫無意外地在小半日光景中,走完了沈從文89年前返鄉(xiāng)探親時花了12天才走完的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