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他山的石頭:世界文學的互譯”專家交流會在京召開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王楊 |   2016年06月28日16:44

會場

會場全景

  6月23日,“他山的石頭:世界文學的互譯”專家交流會在魯迅文學院召開。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魯迅文學院院長吉狄馬加,美國《馬諾阿》雜志主編弗蘭克·斯圖爾特,《人民文學》主編施戰(zhàn)軍,翻譯家、學者高興、劉文飛、董強、郭英劍、余澤民、郭燕和匈牙利漢學家巴爾特·艾麗卡出席交流會。會議由魯迅文學院副院長邱華棟主持。

吉狄馬致辭

  吉狄馬加在致辭中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世界慢慢走向“同質(zhì)”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強調(diào)文學的多樣性,而世界范圍文學作品的互譯為我們了解這種多樣性提供了借鑒。他說,中國作協(xié)將依托《人民文學》雜志的外文版,加大中國文學的對外推介力度;重視譯者的作用,積極聯(lián)絡翻譯家和漢學家,為他們提供幫助;同時,國際文旭交流也將成為魯院今后工作的常態(tài),“國際寫作計劃”也在積極籌備當中。

弗蘭克·斯圖爾特介紹《馬諾阿》雜志

  創(chuàng)刊于1989年的《馬諾阿》雜志至今已經(jīng)發(fā)表了1200多位不同國家作家的文學作品,曾出版名為《天燈》的中國作家專號。弗蘭克·斯圖爾特介紹說,雜志的辦刊宗旨就是從文學的角度,盡可能關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語種特別是亞太地區(qū)作家的作品。作品的選擇標準是根植于某一地區(qū)的文化但面向世界,具有獨特的視角和復雜的表述。

  《人民文學》雜志外文版如今已成為中外文學互譯和對話的一個重要平臺。施戰(zhàn)軍表示,文學互譯是為了了解對方,也是為了豐富自己。巴爾特·艾麗卡也表示,很多匈牙利讀者是通過翻譯的中國古典文學開始對中國文學產(chǎn)生興趣,由此進一步接觸更多的中國當代作家并了解了當代中國人的心靈?!拔膶W交流也許不能改變世界,但可以改變一個人?!卑惪ㄏMㄟ^譯介中國文學,不僅改變自己,也能改變更多的匈牙利讀者。

  與會的中外翻譯家暢談了各自對于文學互譯的刊發(fā)。高興不贊成“大國文學”與“小國文學”之分,認為文學無分國界大小,作品的深度和高度才是譯介的真正標準。董強表示,“他山之石”固然可以“攻玉”,但要求翻譯家首先要識“玉”,具有較高的人文基礎、文學感悟和世界視野。郭英劍提出,文學翻譯不僅僅是追求“信達雅”和解決“異化”與“歸化”的問題,而要“主動求變”。劉文飛追溯了中俄文學交流的歷史,認為目前中國文學還沒有完全進入俄語普通讀者的視野,強調(diào)在提倡文化輸出的同時,要注重文化的內(nèi)涵和價值體系是否能在譯入國產(chǎn)生共鳴。余澤民談到了匈牙利漢學家譯介中國文學的成就和所面臨的困境,希望社會能給文學翻譯一個更公正的地位,同時也呼吁以文學眼光去選擇作者、看待作品。

合影

(文:王楊 攝影:王繼國 編輯:超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