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在交流中找到文學表達的新路徑 二〇一七國際寫作計劃在京啟動
來源:文藝報 | 李曉晨  2017年11月13日14:21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已在國家間達成共識。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我們因何緊密相連,未來將走向何方,文學在這一進程中又該如何產(chǎn)生影響?來自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們將給出各自的解答和闡釋。11月11日,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辦、魯迅文學院承辦的2017國際寫作計劃在京啟動。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出席啟動儀式并致辭。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魯迅文學院院長吉狄馬加,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閻晶明出席啟動儀式。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邱華棟主持活動。作家們以不同的語言朗誦各自的作品,《頭發(fā)》《深圳》等詩篇娓娓道來,講述著關于中國、關于世界、關于人類的故事。

國際寫作計劃是一種在世界范圍內(nèi)廣泛流行的文化交流形式。曾參與過類似計劃的鐵凝在致辭中談到,在一些享譽世界的國際寫作計劃中,擁有迥異的文化背景、操持各種寫作語言的作家們,跨越語言的屏障,繞過文本中話語的迷津,展開了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交流是卓有成效的,許多作家在離開國際寫作計劃之后,都留下了深情的回憶文字,那段經(jīng)歷也更加內(nèi)在地融匯于作家們的創(chuàng)作之中。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國際寫作計劃,也曾熱情地邀請包括她在內(nèi)的中國作家前往交流、生活和創(chuàng)作。一代代的中國作家走出國門,在世界文學的大家庭中吸納優(yōu)秀的文學經(jīng)驗,確證自身的文化特性,找到文學表達的新路徑。包括本屆國際寫作計劃在內(nèi)的各種國際文學交流活動,正是為作家們提供機會,讓各國作家體會人類生活與文化的差異和多元。

鐵凝表示,今天的中國正在以無與倫比的熱情向世界打開自己的大門,正在積極呼吁、倡導著各國人民同心協(xi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在無保留地與世界分享中國幾千年的悠久文化和古老智慧。今天的世界也前所未有地需要文學藝術的參與。如果說便捷的交通條件、先進的網(wǎng)絡技術拉近了人們的空間距離,那么文學和藝術則拉近了人與人心靈的距離,好的文學有能力帶領人們的心靈穿越有形與無形的界線。她說,我相信,今天,我們的文學可以讓讀者向往那遙遠世界的樣子,感知未曾謀面的人們的心靈,可以讓“自我”與“他者”的對立與界限被打破,可以讓沉默的人們發(fā)出聲音并獲得帶有敬意的聆聽,可以讓脆弱不安的生命被撫慰和救贖。我相信,世界可以由文學重繪一幅別樣的圖景。另外,當人類為那些未知而嶄新的發(fā)明感到戰(zhàn)栗興奮時,當人類為那些潛在的可能和危機感到惶惑不安時,文學可以帶領我們重溫人類古老而永恒的命題——生、死與愛,文學能以“同理心”去反思歷史和預見未來,并獲得勇氣和智慧。從今天起,魯迅文學院的歷史會記下各位遠道而來的朋友和你們的作品,會記下你們在這里度過的每一天,會記下你們在這里與中國作家、中國讀者與中國文學結下的友情。

吉狄馬加介紹了2017國際寫作計劃及魯迅文學院概況。他說,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和而不同的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更加證明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文學需要密切的對話和交流。2017國際寫作計劃是中國作協(xié)今年啟動實施的一項重要國際交流計劃,是為了在中國走向新時代的今天更好地促進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深度交流。他希望,國際寫作計劃能為來自不同國度的詩人、小說家、翻譯家、批評家、出版者提供深入了解中國的機會,同時也期待國外同行帶給中國不同的思考方式、寫作經(jīng)驗和文學作品,大家共同努力為加強國家間的文學對話、文化交流提供新的可能。

匈牙利作家佩泰爾斐·蓋爾蓋伊、俄羅斯作家吉澤爾·雅辛娜在發(fā)言時談到,來中國參加2017國際寫作計劃對他們而言將是一次難得的經(jīng)歷,他們對中國文化和這片土地上的變化充滿興趣和熱情,中國作家如何描繪身邊的世界,中國讀者喜愛哪些作品,文學怎樣表現(xiàn)崛起的中國,所有這些都是他們關注的焦點。無論是文學還是科學領域,跨文化、跨國度的合作發(fā)展都令人欣喜且卓有成效,相信在接下來的交流中,中外作家既可以深刻體驗東方文化,也可以不斷探索西方文化,并在這種探究中反觀自身,彼此激發(fā)。

中國作協(xié)外聯(lián)部副主任李錦琦,魯迅文學院副院長邢春、王璇,以及參加首屆國際寫作計劃的作家、魯迅文學院學員等參加活動。

據(jù)悉,首屆國際寫作計劃為期30天,共有來自俄羅斯、英國、匈牙利、西班牙、波蘭、土耳其、墨西哥、克羅地亞、埃及9個國家的10位作家參與其中?!笆澜纭晌膶W重繪的疆域”“文學的力量:歷史、現(xiàn)實、語言與虛構”“文學的旅行:跨越邊界與再創(chuàng)可能性”等多場主題文學活動將陸續(xù)舉行,此外,作家們還將前往上海與更多中國同行進行深入密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