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垠:老將青史殊勛在 ——從《李自成》第二卷獲首屆茅盾文學獎談起
1982年12月15日,是載入中國當代文學史的一天,因為這一天是第一屆茅盾文學獎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頒獎的一天。父親的《李自成》第二卷和《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東方》《將軍吟》《芙蓉鎮(zhèn)》《冬天里的春天》等五部優(yōu)秀長篇小說,獲得首屆茅盾文學獎。父親和其他四位獲獎作家登上主席臺,領取了獎章、證書和3000元獎金。這筆獎金相當于父親當時一年多的工資,但在會后他全部捐給了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對少年兒童事業(yè)表示一點心意。
光陰荏苒,不覺首屆茅盾文學獎頒獎至今已過去37個年頭了。茅盾先生與父親雖早已先后作古,《李自成》背后的故事特別是茅盾對《李自成》第一、二卷的重視、支持和評價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傳播于一時,成為文壇佳話。而父親與茅盾先生的彼此往來書信,已成為重要的文學遺產(chǎn)。
1973年父親從湖北羊樓洞五七干校回到武漢,繼續(xù)抓緊寫作《李自成》第二卷,把“文革”中耽誤的時間盡量補回來。他在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道路上的探索、追求和遇到的拿不準的藝術問題,需要和有關專家學者磋商和探討,他首先想到了創(chuàng)作經(jīng)驗豐富、理論學養(yǎng)深厚的茅盾先生。于是,父親于1974年10月開始致信茅盾,恢復了與茅盾多年的音信聯(lián)系。茅盾很快復信,直到1982年茅盾逝世前為止,父親先后寫給茅盾58封信。茅盾在耄耋之年且體弱多病的情況下,也以極大的熱情接連寫出了32封信,且多是長信,父親從中深受指導和鼓勵。特別令父親感動和感激是,茅盾先生不僅看了“文革”前出版的《李自成》第一卷和七八萬字的《〈李自成〉全書內(nèi)容梗概》,接著對70余萬字的第二卷抄稿一氣讀了兩遍,作了詳細的筆記,然后進行一一分析和點評。第二卷書稿從《商洛壯歌》到《河洛風云》的10個單元,他逐一進行了詳細評析,其信書寫之工整、評點之深刻、文字之娟秀,學者說這在我國當代文學史上是少有的。并且稱贊:單從茅公和姚老的不論是毛筆字還是鋼筆字看,這些書信本身就是令人賞心悅目、價值很高的書法作品。而且從中可以看出兩位文學大家學風之嚴肅,即使寫信也一絲不茍,令人敬佩。
父親對茅盾先生的這些書信極為重視,視為珍寶。1975年冬,父親從武漢來北京之前,把茅盾的部分書信粘貼成冊,在冊頁前面用毛筆手書《前言》。全文如下:
茅公已八十高齡,身體不好,眼睛患黃斑盤病,一目一尺外不見五指,一目視力為〇.三——〇.四。承其將《李自成》第一卷看了一遍,并將第二卷抄稿七十萬字讀了兩遍,寫出比較詳細的意見。這種關懷和熱忱,使我十分感激。他有豐富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涉獵中外作品極博,自五四運動以來經(jīng)常分析別人的作品,故善于從小說的藝術特點評論小說作品,非同于一般評論家從干枯死板的條條框框出發(fā)。他的這些信件,有許多精辟入微,探出作者匠心。我通過寫作實踐,探索長篇小說的若干美學問題,而茅公在來信中所作的分析,常常與我的藝術追求恰相吻合,可謂獨具“法眼”。今將他關于《李自成》的來信匯集成冊,以便翻檢。以后來信,另行匯編。茅公在五四新文學運動史上有杰出貢獻,而他談論小說技巧的意見又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故相信他的這些書信必為后代所珍視。茅公不是研究晚明史的,對這些書信中所談問題的局限性,不宜作過多要求。
姚雪垠
七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現(xiàn)在,讓我們摘取茅盾于1974年6月18日復信中關于《李自成》一單元《商洛壯歌》的兩小段為例,以窺見其評析之精辟和行文之美:
關于《商洛壯歌》
一、整個單元十五章,大起大落,波瀾壯闊,有波譎云詭之妙;而節(jié)奏變化,時而金戈鐵馬,雷震霆擊,時而鳳管鹍弦,光風霽月;緊張殺伐之際,又常插入抒情短曲,雖著墨甚少而搖曳多姿。開頭兩章為此后十一章之驚濤駭浪文字徐徐展開全貌,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最后兩章則為結束本單元,開拓以下單元,行文如曼歌緩舞,余韻繞梁,耐人尋味。
……
四、第一章大段對話很多,這些對話有的說明情況,有的回敘過去,文氣因此松弛,讀之有沉悶之感。建議:這些對話太長的應求文字精簡,或者,有些帶有回敘性質(zhì)的,不如另行改為正面的回敘,文字也求精簡。
又有些大段獨白,也覺沉悶。建議:改為一問一答的短對白,使文字流暢活潑。
姚雪垠與茅盾合影
《李自成》第二卷初稿創(chuàng)作于“文革”之前,“文革”后期修改定稿,1977年1月由中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一時好評如潮,洛陽紙貴。為滿足讀者需要,全國不少省市從中青社租用紙型抓緊趕印,出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后少見的一本小說熱銷的情況。對此,茅盾先生撰文說,他上海的親戚買不到《李自成》第二卷,托他在北京買,書寄去后家人排隊爭閱。
上世紀70年代后期,茅盾與父親關于談《李自成》創(chuàng)作的部分通信陸續(xù)發(fā)表在《光明日報》《文獻》等多家報刊上,受到《李自成》讀者和研究者的重視和好評?!拔母铩苯Y束不久,全國迎來了文藝的春天,這批書信的發(fā)表,對活躍文藝界氛圍、蕩滌左的文藝思想無疑起到了積極作用。2005年,我把兩位文學老人的往來書信匯編成《茅盾姚雪垠談藝書簡》一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茅盾先生是一位長篇小說的大師,中國現(xiàn)代偉大作家之一,對五四新文學運動做出了杰出貢獻。他也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至新中國成立后青年作家的導師,培養(yǎng)、提攜了一代又一代文學新人。父親從青年時代起就受惠于茅盾先生。1938年父親在武漢寫的短篇《差半車麥秸》,因小說中運用中原大眾口語刻畫人物,敘述故事,反映一個落后農(nóng)民參加抗日游擊隊后經(jīng)過鍛煉,覺悟提高,而成長為英勇殺敵的戰(zhàn)士。朋友辦的救亡刊物嫌其語言“太土”棄而不用,父親轉(zhuǎn)而投稿茅盾在香港主編的《文藝陣地》,不但很快刊載,而且茅盾親自撰文評價,給予充分肯定和熱情贊揚,頓時在文壇引起轟動,成為抗戰(zhàn)文學的名篇。其后,父親的報告文學《戰(zhàn)地書簡》、中篇小說《戎馬戀》《牛全德與紅蘿卜》及長篇小說《春暖花開的時候》,都先后受到茅盾的關注、介紹和評論。茅盾稱贊說:“作者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作家”,“我們對于作者抱有無窮的希望”。1977年茅盾先生又給父親書寫七律條幅,稱父親是“壯志豪情未易摧,文壇飛將又來回”。
對于茅盾先生五四以來在革命文學和文化運動上的卓越貢獻,父親在茅公81壽辰時賦詩祝賀:
筆陣馳驅(qū)六十載,功垂青史仰高岑。
平生厚誼兼師友,晚歲飛函論古今。
少作虛邀賀監(jiān)賞,暮琴幸獲子期心。
手澆桃李千行綠,點綴春光滿上林。
在“文革”中左的思潮嚴重干擾下,父親在武漢難以正常寫作,無奈之下于1975年10月19日上書毛澤東請求給予支持。不到半個月,毛澤東對《李自成》作出批示:“印發(fā)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寫《李自成》小說二卷、三卷至五卷。毛澤東 11月2日”。于是父親來到北京。父親到京后,曾幾次去茅盾寓所看望師長,兩人促膝暢談《李自成》創(chuàng)作和文學藝術,父親受益匪淺。1981年茅盾生病住院后,父親兩次前去探視,兩人交談十分投機,分別時彼此依依不舍。父親萬萬沒有想到,這次病房晤談竟是他與茅公的永別。茅盾先生辭世后,父親在撰文中發(fā)自內(nèi)心地說:“茅盾是我的恩師與知音?!薄皢韬?,恩師溘逝,我心中永留遺憾!”
1981年茅盾先生臨終囑托,要用他一生的稿費積蓄對全國的優(yōu)秀長篇小說進行獎勵。茅盾逝世后,中國作家協(xié)會很快設立了“茅盾文學獎”?!独钭猿伞返诙碛行耀@得首屆茅盾文學獎。父親沒有辜負恩師對《李自成》的關懷、支持和期許。茅盾先生若九泉有知,對他付出過心血的《李自成》第二卷的獲獎一定會感到欣慰的。
1982年3月27日茅盾辭世。從3月30日到4月11日,在短短的12天里,父親接連撰寫發(fā)表了《老將殊勛青史在》《讀舊信追懷哲人》《一代大師安息吧!——悼念茅盾同志》3篇悼念文章。1991年和1996年,父親又發(fā)表了《茅盾十年祭》《為紀念茅盾先生誕辰一百周年而作》。這些紀念文章,都是父親在緊張創(chuàng)作《李自成》四、五卷的情況下滿懷深情寫出來的,寄托了他對亦師亦友和知音的哀思和追懷,從多方面高度評價了茅盾先生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的卓越貢獻。
1997年2月父親倏然病倒,但有一個愿望仍掛記在他心上,就是《李自成》四、五兩卷出版后,有了一筆較多的稿費收入,要像茅盾先生一樣捐出來,設立一個“長篇歷史小說獎”,為推動我國長篇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的繁榮和發(fā)展盡綿薄之力。1999年11月父親去世半年后,《李自成》第四、五卷出版,我即遵照父親的心愿和囑咐,代表家人捐出其版稅50萬元,中國作家協(xié)會設立了“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迄今它已成為全國性的重要文學獎項之一,先后有8部優(yōu)秀長篇歷史小說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