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內(nèi)蒙古當代小說中的草原書寫
來源:《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19年第5期 | 趙富榮  2019年09月25日15:01

內(nèi)容提要:草原書寫展示出內(nèi)蒙古當代小說70 年的主要表達內(nèi)容,展示出美麗草原、寫意草原、記憶草原、圖畫草原、荒漠草原、神奇草原的風景話語,承載了內(nèi)蒙古文學的詩意情懷、浪漫主義和昂揚向上的精神,也承載了內(nèi)蒙古文學現(xiàn)代性批判和對于歷史、現(xiàn)實和未來的思考。

關(guān)鍵詞:內(nèi)蒙古 當代小說 草原書寫

一 美麗草原與革命理想主義

新中國成立之初,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展開的大規(guī)模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shè)事業(yè),召喚和吸引著作家去體驗新生活,謳歌新時代,表現(xiàn)新人物。內(nèi)蒙古小說立足本土,以“回顧革命史,歌頌新生活”為主題涌現(xiàn)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長篇小說有瑪拉沁夫的《在茫茫的草原上》(上部),扎拉嘎胡的《紅路》《草原霧》,烏蘭巴干的《草原烽火》等。中篇小說有納·賽音朝克圖的《春天的太陽照耀著烏珠穆沁草原》,朋斯克的《金色的興安嶺》,敖德斯爾的《草原之子》,短篇小說集有瑪拉沁夫的《春的喜歌》,敖德斯爾的《布谷鳥叫了》,安柯欽夫的《草原之夜》,扎拉嘎胡的《小白馬的故事》等。這些小說中,草原是人物活動的自然背景,草原更是意象和象征,廣闊的草原在作家筆下是美的象征,力的源泉。

在回顧革命史的作品中,草原是祖國母親的化身?!昂?!草原—我們慈愛的媽媽!為了你,你的兒女們在戰(zhàn)斗著、前進著,雖然他們身上血跡斑斑,但是他們充滿了勝利的信心!他們站在你那壯闊的身軀上,迎接著黎明的曙光。”1草原風景變遷,嚴寒酷暑,冬去春來,一批批革命者投身其間,迎來了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成立,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草原成為英雄兒女寄托革命理想與革命精神的世界。“深秋了,從天空到草原都顯得格外遼闊。賽罕烏拉山山峰的積雪,閃著耀眼的光彩,好像是戴著銀盔的將軍,巍然挺立。南山坡上,長滿了松、柏、槐、楊、柳,在陽光的照射下,翠綠與金黃相映,好像鋪滿了燦爛奪目的錦緞。秋營地上的蒙古包,像一個個閃光的水泡;橙黃的牛群和潔白的羊群,向無邊無際的草原慢慢地撒去?!? 1947年至1966 年間,瑪拉沁夫、敖德斯爾、朋斯克、扎拉嘎胡、安柯欽夫等草原作家,以自在而清麗的風景書寫,以高亢的格調(diào)、粗獷的風格,真實反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shè)時期的豪邁氣魄和壯麗豪情,成為內(nèi)蒙古大地社會變革的形象化編年史。

“早期的‘頌歌’關(guān)注的是宏大的、具有‘崇高美’的自然物像,比如太陽、月亮、星星、江河、高山、大海。這些巨大的自然物像對應的是最崇高的現(xiàn)實主題、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如‘風暴—革命—戰(zhàn)爭’‘太陽—領(lǐng)袖—黨’‘大?!嗣瘛恋亍赣H—民族’‘高山—青松—英雄’等等?!?這一時期,內(nèi)蒙古的草原書寫也和全國文學創(chuàng)作基本一致?;仡櫢锩?,謳歌新生活的書寫內(nèi)容決定了這一時期草原書寫以質(zhì)樸、明朗、熱烈、高昂的主導風格,表達激情澎湃的革命理想主義?!熬薮蟮淖匀晃锵駥氖亲畛绺叩默F(xiàn)實”,風景話語與現(xiàn)實語境緊密相聯(lián)。“彌天的烏云一團一團地向南飛去,草原的東邊天際顯出了黎明的光;遍地的花朵微笑著抬起頭來,鴻雁在高空歌唱。太陽出來了?!?“太陽出來了”是作家們的共同心聲,他們欣喜地迎接新中國的誕生。許多內(nèi)蒙古作家是放下槍,拿起筆。他們用比較高亢的調(diào)子,比較尖銳的斗爭事件,比較鮮明的色彩塑造英雄人物,真誠地書寫內(nèi)心的激情和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這時的草原書寫用“太陽—黨”“草原—祖國—母親”“駿馬—鴻雁—英雄”較為明晰化、固定化的象征體系,展現(xiàn)著草原書寫地域性、民族性的特征,將對新生活的歌頌文學化、抒情化、精致化,詩意的草原書寫讓全國文壇矚目。

美麗草原的書寫一直是內(nèi)蒙古小說的文脈傳承?!拔母铩笔?,遍地風暴,馮苓植的長篇小說《阿力瑪斯之歌》《神秘的松布爾》,照日格巴圖的長篇小說《鐵騎》,張長弓、鄭士謙的長篇小說《邊城風雪》仍舊延續(xù)著“十七年”草原書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1980 年代敖德斯爾的長篇小說《騎兵之歌》,張長弓的《漠南魂》,額爾敦札布的《伊敏河靜靜地流》,1990 年代扎拉嘎胡的長篇小說《黃金家族的毀滅》,21 世紀薩仁托婭的長篇小說《靜靜的艾敏河》,一直到2018年出版的肖亦農(nóng)的長篇小說《穹廬》,記述布里亞特蒙古部落東歸祖國的艱難歷程,仍舊洋溢著濃郁的家國情懷。草原上涌動著英雄主義的情懷感召著一代代作家或回望歷史人物,或面向現(xiàn)實英雄,以宏大的敘事,承繼著內(nèi)蒙古文學理想主義的激情,書寫那些點亮歷史,有理想、有信念、執(zhí)著前行的人。

二 寫意草原與激情理想主義

80 年代初,政治上逐步走向開放,經(jīng)濟上逐漸走出貧窮,文化上走向自由。整個社會文化呈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態(tài)勢,充滿個性和自由的理想主義精神開始復歸。草原書寫在牧歌悠揚中重塑理想與激情之夢。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除了上文提到的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有馮苓植的《駝峰上的愛》,白雪林的《藍幽幽的峽谷》《吉荷德爾》《拔草的女人》《成長》,鄧九剛的《駝道》,路遠的《牧歌》《在馬販子的宿營地》,滿都麥的《瑪雅特老人》,力格登的短篇小說《生活的邏輯》,阿云嘎的《浴羊路上》等等都是這一時期寫意草原的代表。

《駝峰上的愛》《在馬販子的宿營地》《牧歌》中草原成為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見證者和推動者,荒野大漠、戈壁草原,人們承受著大自然的粹煉和撫慰, 有粗糲樸拙的一面,更有柔情似水的一面。愛的尋找和回歸就是在這宏闊的、色彩絢麗、變幻的風景中展開。《藍幽幽的峽谷》《成長》《大漠歌》《浴羊路上》的景色描寫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塑造人物形象、調(diào)節(jié)敘事節(jié)奏、營造詩意氛圍,成為草原小說意境生成的重要手段?!对⊙蚵飞稀吩趦?yōu)美、明麗、歡欣的草原背景下,展現(xiàn)了天真、淳樸、友誼、青春、成長等溫暖的記憶?!耙蛔魃称律希蛉红o靜地臥著。羊兒的倒嚼聲,草叢里的蟲鳴,象一曲柔和的音樂,使戈壁之夜變得更加迷人?!覀冏矫圆兀教貏铡??!?懵懂少年與草原夜色自然交織,情感變化與自然景物相互感應和契合,呈現(xiàn)出詩意的色彩?!端{幽幽的峽谷》中人物的心理與景物描寫以及讀者的心理聯(lián)系在一起,營造詩意的氛圍;人與狼的大戰(zhàn),是在“夏夜的天空多么美呀 , 月色那般柔和明亮, 星星又是那樣的細密 ”6的描寫之后展開,欲揚先抑,調(diào)整文章的節(jié)奏;而在“峽谷藍幽幽的,寂靜得象沉入了海底”7的一唱三嘆中,故事漸次展開;善良與邪惡的對峙,尊嚴和愛情的呼喚,主題漸次升華。結(jié)合《拔草的女人》《吉荷德爾》《成長》以及后來的《霍林河歌謠》,白雪林的風景話語中有高高的額爾敦山,嘩嘩流逝的霍林河,烏云散盡后璀璨的星河,紅犍牛拉的勒勒車,成群的白底紅花牛像一團團彩云飄過;有微微顫抖、憂傷動人的歌聲,澎湃熱烈的閑話,木頭疙瘩睡一宿的人們;他的風景話語和草原上男人、女人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和山峰、河流、星河,以及牧村的味道融合在一起,成為了1980 年代寫意草原的重要建構(gòu)者。這些書寫中草原仍是母親的代名詞,但和1950 年代的祖國母親不同,草原也成為了勇敢、仁慈、堅韌的人文精神的象征。之后,張秉毅的《黃土高坡》,王建中的《準格爾女人》,谷豐登的《酒鬼》等小說進一步追求小說的意境生成,人物詩化、景致畫面化、筆法散文化,進一步豐富草原書寫的寫意特征。

1980 年代初的草原書寫,在內(nèi)容上“普遍選擇凡人小事、杯水風波一類的小題材,以及專注于個人情感、情緒的剖析 , 揣摩道德自我完善的心理變化軌跡的特點, 使蒙古族傳統(tǒng)文學也包括前草原小說中的理想主義、英雄主義的因素和成分減弱和衰微了”8。和50年代的草原小說相比,內(nèi)容的改變讓草原書寫從美麗草原向?qū)懸獠菰卣?,和時代氛圍相契合,這一時期的草原書寫有著更多激情理想主義的氣息。《藍幽幽的峽谷》中的扎拉嘎是“地道的蒙古族硬漢”,他能打狼,能擔當。為了維護作為人的價值和尊嚴,離開村子,來到峽谷;為了補償杜吉雅高尚的情感,犧牲自我,又一次離開。他在離開峽谷之前,“一種對狼的仇恨,一種上升到對世界上邪惡勢力的仇恨,一種對于善良的呼吁”9促使他與狼進行了一場殊死的搏斗。扎拉嘎是十年“文革”后一個具有激情理想主義氣質(zhì)的新人形象,體現(xiàn)了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的時代精神?!赌粮琛分兴瓐D放棄城里優(yōu)越的生活,在草原上尋找自己的位置。深愛的少女投入了別人的懷抱,他痛苦不已。對草原的愛,對科學事業(yè)的愛,讓他戰(zhàn)勝了失去的愛情的痛苦。收養(yǎng)戀人的孩子,孤獨而堅決地走著人生的長途。暴風雨吞噬了他的生命,但被愛闊大了的胸襟,被愛高揚起的靈魂,在草原上被人們永久地傳唱著。10《在馬販子的宿營地》講訴以德報怨的故事,贊頌西熱圖草原純凈的人心。《駝峰上的愛》飽蘸著濃厚的感情,熱情謳歌人與動物、人與人之間的大愛,思考并力圖回答人性與愛的問題。1980 年代的草原書寫在牧歌悠揚中高揚著愛的頌歌,濃郁的情感,激情理想主義氣質(zhì),延續(xù)著草原書寫陽光、激情、溫暖向上的情懷。

寫意草原也是內(nèi)蒙古文學的重要傳統(tǒng)。孫泉喜的《牧村》,阿尤爾扎納的《一個人的戈壁》《密密的胡楊林》,吉日木圖的《月亮凹》,以深沉的詩意情懷,展示眷念中的理想生活。晶達的《所有的靈魂都到河里去了》用唯美、詩意的筆觸關(guān)注留守老人和兒童,以樂景寫哀景,倍增其悲憫之情。這些小說在藝術(shù)手法上拓展了草原寫意的無限疆域。

三 記憶草原與現(xiàn)代性反思

20 世紀80 年代中后期和之后一段時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轉(zhuǎn)型的歷史變革與深固傳統(tǒng)之間的沖突日益明顯。草原書寫從創(chuàng)作傾向上而言,在理性上接受社會的變革和進步,在情感上充滿了懷舊的光芒。內(nèi)蒙古作家在記憶草原和現(xiàn)代性批判中,著力弘揚傳統(tǒng)文化,尋找精神的棲息地。烏熱爾圖的小說《一個獵人的懇求》《琥珀色的篝火》《七叉犄角的公鹿》,滿都麥的《三重祈禱》,阿云嘎的《大漠歌》,哈斯烏拉的《虔誠者的遺囑》,杜梅的《那尼罕的后裔》等等小說是這一時期記憶草原的代表作品。

烏熱爾圖的風景話語與民族心理、民族生存環(huán)境融合在一起,充滿了挽歌式的懷舊色彩和憂郁筆調(diào)?!傲肿诱婧?。天挺藍挺藍的,沒有霧,也沒有風。山坡上的雪真白,林子里靜悄悄的,松樹和樺樹好像都在做著夢,準是美好的夢,也許它們正等待我來喚醒它們。”11在這安靜的林子里,我欣賞著七岔犄角公鹿,“它那一岔一岔支立著的犄角,顯得那么倔強、剛硬;它那褐色的、光閃閃的眼睛里,既有善良,也有憎惡,既有勇敢,也有智慧;它那細長的脖子,挺立著,象征著不屈”12。公鹿身上有著鄂溫克人的靈魂?!剁晟捏艋稹分心釒炜吹饺齻€迷路人的腳印, 便不顧病重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 順著腳印去尋找、救助迷路人,他“仰起頭,望著遙遠的藍天。它是那么藍,那么干凈。他覺得這塊藍天現(xiàn)在離他并不遠,一點也不遠。他心情變得明朗,變得痛快,變得舒服了。他忘掉了一切憂愁”13。烏熱圖用記憶中的風景話語再現(xiàn)民族風情圖畫,在回望中極力張揚傳統(tǒng)文化中崇高、昂揚、向上的一面,誠摯的認同中帶有濃烈的浪漫氣息。滿都麥的記憶草原里有神奇漂亮的白馬,“鐵蹄下面迸射著火星,箭一樣向這邊馳來”14;有熊熊燃燒的火焰,“從火產(chǎn)生的時刻以來,我們氈帳之民就把它接到蒙古包里,千百年來守護著它,延續(xù)著它”15?;鹗敲褡宓男叛觯N含著天地的生生之德。馬與祖先的豐功偉績、與時運和吉祥、與超拔向上的民族精神聯(lián)系在一起?;鸷婉R作為民族精神的圖騰,連通著被現(xiàn)代化進程所沖擊的文化傳統(tǒng)和歷史根基。《大漠歌》中吉格吉德“只覺得耳邊狂風大作,天昏地暗,他做牽駝人以來第一次迷了路;路斷了,路被沙浪淹沒了,路在他面前消失了。駝群在驚恐地呼號,他必須找到那條路,或者以牽駝人的堅韌的毅力與勇氣,去另外走出一條路來”16。這一時期的草原書寫用一系列富有意味的風景符號與自己民族文化本源保持著血肉相連、休戚與共的聯(lián)系,在記憶草原中探求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途徑和民族的自我更新。

記憶草原的書寫內(nèi)容指向現(xiàn)代性的反思。“《琥珀色的篝火》中,即便妻子塔列病重急于下山救治,但是獵人尼庫還是遵守了鄂溫克人對于迷路者的救助傳統(tǒng)……尼庫的舉動并不是出于某種外在道德的指引,而是作為內(nèi)在律令體現(xiàn)出來。他在初秋雨夜密林中生起的琥珀色篝火,是內(nèi)在光芒的煥發(fā),它照亮、溫暖迷失者的身體和心靈。”17烏熱爾圖在變遷和傷痛的記憶中,“返回傳統(tǒng)中尋找‘種族之根’和‘道德之氣’,用以解救當代城市文化的墮落以及現(xiàn)代人的精神困惑”18。尋求民族現(xiàn)代化的支撐點。《三重祈禱》主人公蘇尼特受喇嘛蠱惑,活著的時候,夾在愛人、恩人、兒子之間備受折磨;死了以后,靈魂也不得安寧,仍在懺悔、自責為她生命中的三個男人祈禱。蘇尼特的悲劇暗示了喇嘛教對人及人性的壓制和腐蝕,表現(xiàn)了其極端的殘酷和陰暗的一面。不僅如此,小說更深刻的寓意在于,“把蒙古民族走向衰微的歷史原因歸結(jié)為接受喇嘛教的精神奴役”“彰顯出對喇嘛教精神統(tǒng)治的徹底否定和呼喚人性、愛情、民族之運的價值取向”19。滿都麥在回望中揭露民族文化的因循與落后,強調(diào)民族文化吐故納新,表達的是民族的革新和求變訴求。《大漠歌》“是對牧民文化現(xiàn)狀的整體寫照,拒絕適應現(xiàn)代工業(yè)文化會導致自身衰落,失去發(fā)展契機,但是跟進意味著迷失自我甚至是一種文化形態(tài)的消亡,站在現(xiàn)代化門口的憂傷回望是當代牧民們的真實境遇”20。大漠惡劣的自然條件、奇崛的自然風光,與牽駝人不屈服的堅守傳統(tǒng)的精神品格融為一體,形成對現(xiàn)代化的一種偏執(zhí)抵御,對民族傳統(tǒng)延續(xù)下來的文化價值的悲壯守護。

現(xiàn)代化進程推動了內(nèi)蒙古小說由一般性故事講述走向人的心理和精神層面的深刻描寫。草原書寫在傳統(tǒng)清新剛健之風、昂揚向上的情感基調(diào)中注入了憂傷深沉的氣息。進入21 世紀,薩娜的《多布庫爾河》,阿云嘎的《草原上的老房子》,孫泉喜的《北方原野》,空特勒的《獵人與麥子》,海勒根那《騎手嘎達斯》等小說仍在記憶草原和現(xiàn)代性反思中尋找精神的棲息地?!抖嗖紟鞝柡印逢P(guān)注民族生存的困境以及民族在前行中的迷茫,書寫著一體化進程中身份認同、文化認同的挫折感和糾結(jié)情緒,揭示民族在轉(zhuǎn)型過程中所經(jīng)受的巨大心理黑洞。當“人與土地的關(guān)系破裂之后,生命無處扎根、靈魂無處落實、心無處皈依的那種巨大的空曠和寂寞”21。面對他鄉(xiāng)的陌生化和他者性的存在,存身處未必是心安處,現(xiàn)代性的痛苦裂變將長期伴隨著人們。

四 荒漠草原與大德無言的生存

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了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任務。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的轉(zhuǎn)型帶動了中國社會各方面的轉(zhuǎn)型,生存方式的更替,價值觀念的變遷,給社會生活和人們的思想觀念帶來了極大的沖擊。草原書寫面對急遽的社會變革,市場化、商品化的沖擊,在參與、體驗、逐漸認同的過程中,尋求引導、啟示和轉(zhuǎn)化的契機,尋求超越性和實踐性相結(jié)合的精神依托。阿云嘎的長篇小說《有聲的戈壁》《燃燒的水》,海德才的長篇小說《遙遠的騰格里》,娜仁高娃的中短篇小說《醉陽》《熱戀中的巴岱》《雌性的原野》《馬楠河左岸》等則從美麗草原、詩意草原、記憶草原走向荒涼的戈壁大漠,面對生態(tài)困境、人文困境,開啟了荒漠化的草原書寫。

《有聲的戈壁》的風景話語是大漠。沙漠步步緊逼,生命家園日漸縮小,這是人類近幾百年貪婪地、無計劃地開墾草地荒原的惡果。市場經(jīng)濟極大地鼓動起了人的貪欲,為了獲得巨大的經(jīng)濟利益,戈壁上還要建立麻黃廠,蓄水和固沙的最后一點植被也要被鏟除。為了活下去,來自黃土高原的流浪漢們也在戈壁上盜古墓、挖藥材、抓藏羚羊、抓野駱駝。小說中反復出現(xiàn)一個背景性的細節(jié),一座古城被流沙掩埋。流沙將掩蓋一切,戈壁人也將成為無家可歸,無所依托的“流浪漢”。《燃燒的水》寫大漠深處三代人為開發(fā)石油給草原帶來的破壞性影響。賽西亞和朗和為了開采石油,覬覦王府的財產(chǎn),手上血債累累;丹巴、桑嘎為了增加牧民收入,建起了煉油廠,草原上高樓矗立,但草原生態(tài)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青巴圖為尋找埋在大漠中的寶藏,拋棄愛情、幸福和生命。大漠的風暴、油田的大火埋葬、燒毀那些貪婪、墮落的人。盡管如此,“重建煉油廠的工程很快啟動”,草原的物質(zhì)生態(tài)和人文生態(tài)都面臨著修復和重建。

阿云嘎并不拒絕發(fā)展經(jīng)濟,他以民族文化代言人的身份,書寫著現(xiàn)代文明及其價值觀念給環(huán)境生態(tài)、人文生態(tài)帶來的影響。《燃燒的水》中追求無限欲望的三代人,付出了人生幸福和生命的代價。如果只關(guān)注經(jīng)濟發(fā)展,“無限向前,卻是無限的不滿足與無休止。此將是人生之苦痛與禍害,絕非人生之幸福與理想”22?!队新暤母瓯凇芬詫ふ疑?,尋找信仰來指向現(xiàn)代性的反思、民族精神的堅守以及現(xiàn)代文明的精神建構(gòu)。戈壁女人嘎比拉按照本性中建立起的一種習慣,也就是信仰,救助那木拉,撫養(yǎng)流浪漢的孩子阿米坦(有生命的意思),喂養(yǎng)野駝羔,用母性的柔情對待一切生靈。無論自然生態(tài)、人文生態(tài)如何凋零、凋敝,她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和信仰,仍在大漠戈壁中散發(fā)著詩意的神性的光輝。戈壁上也有古城,連通著歷史,連通著敬畏蒼天的信仰;有地聲,用大地的憤怒來警示、懲戒人的貪婪。阿云嘎面對荒漠的嚴峻書寫仍秉持著“浪漫”的基調(diào),散發(fā)著詩意的情懷。他在不動聲色地書寫分崩離析的現(xiàn)實時,實質(zhì)精神歸向詩意的大漠和大漠般的男人和女人,他們將以大德無聲的信仰救贖這片土地,用民族文化的內(nèi)在精神抗拒現(xiàn)代工業(yè)主義帶來的環(huán)境危機和人文危機。

《遙遠的騰格里》中大漠叮當?shù)鸟勨徛?、銀杉樹橘黃的葉子,巴音淖爾湖蕭索的蘆草,乃至穆吉朗寺的銅鐘、幾百名喇嘛的誦經(jīng)聲、悠長的法號、九十九盞“朱拉”佛燈、九十九座香爐佛煙繚繞等等,所有細節(jié),都同葛根一生在信仰和情愛之間掙扎,所承受的沉痛的精神悲劇相融合。作者對于神秘莊嚴的宗教氛圍的描摹,揭示了大漠人對于信仰的尊崇,喇嘛行醫(yī)的善舉,指向行善救贖的精神旨歸。娜仁高娃的小說從家鄉(xiāng)庫布其沙漠出發(fā),書寫沙漠深處人的絕望、欲望,以及溫暖的回憶,以個體影射出群體的命運和悲歡?!蹲黻枴芬簧嗍氐睦戏蚱迣σ磺惺挛锢斫庵蟮某?,對善和惡一視同仁,用悲憫的目光看待世界?!栋遵劇分惺刈o母親和白駝骸骨的老喇嘛就是守護祖宗、守護傳承民族精神的文化?!恶R楠河的禮物》《巴岱的愛情》《雌性的原野》書寫孤絕的大漠中隱秘的性沖動,更書寫著人的孤獨。作為年輕一代的書寫者,娜仁高娃無論是書寫溫暖,還是冷硬,都小心著珍藏民族精神中那些具有永恒價值的品質(zhì)。

五 圖畫草原與被遺忘的存在

1990 年代以后,內(nèi)蒙古作家也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們經(jīng)受的不安、奔突、撞擊和重組,特別是人們所經(jīng)歷的情感彷徨、性格扭曲、行為變異尤其是觀念裂變的心理路程,給予相當?shù)拿枥L。季華的“朵倫的故事”追問傳統(tǒng)價值破碎之后的重建,荊永明的《狹長的窯谷》是當代草原農(nóng)民在金錢面前困惑不堪的文化危機,肖亦農(nóng)的《同路人》追問“我”在哪里?這些小說都是在改革中面臨新舊觀念的撞擊后,把藝術(shù)的筆觸探伸到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書寫。這一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是黃薇的小說《影子》《流浪的日子》《血緣》,書寫當代草原青年的焦躁不安和憤世嫉俗,集中反映了草原書寫在風景話語、書寫內(nèi)容和審美方面的拓展。23

黃薇的小說中,人物生活的地理空間在城市,但草原依然是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堆墶分械牟菰芯G色的太陽、紫色的牛羊、紅色的草地、活了的白霧,這是變異的、奇特的、怪誕的草原。而且,這個草原獨立于作品的情節(jié)之外,以“圖畫”的形式出現(xiàn)。草原不是城市里生活的蒙古人生于斯、養(yǎng)于斯,血乳交融的家鄉(xiāng)了,草原已成為遠遠眺望著的圖畫,成為了民族、祖先、根基的象征。圖畫草原表現(xiàn)出城市蒙古人在城市中邊際化的生存狀態(tài)和沒有根基的恐懼。這種飄零和懸浮,是對無根的現(xiàn)實生存的延展和擴充,像米蘭·昆德拉所說,是“對被遺忘了的存在進行探究”。黃薇書寫存在,書寫一種可能性的現(xiàn)實,一種被民族、被文化、被草原遺忘的存在。

小說《流浪的日子》從靈魂的“流浪”切入,追問血緣。德吉說,“你必須堅信自己的血緣。你必須知道自己是誰。但他真的堅信嗎?他也說不清。世界上根本沒人能說清血緣、血脈的秘密”24。在變革的浪潮中,血統(tǒng)的面目日漸模糊、混沌、消散,根在那里?人們“始終在人魂靈和精神之中拷問自己血統(tǒng)、血脈的‘根’,始終熒熒不息著關(guān)于‘我是誰’的詰問和反省”25。黃薇稱自己的小說是“自省小說”,并把這種“自省小說”看作一種“尋根”意義上的小說,是“對由于失去本民族顯性標志而感到的惶惑和失落,以及對無以表現(xiàn)和證明自己民族身份的反省與懺悔”26。在城市生活的蒙古人,尋找血緣、血脈、根基,就是尋找自己的歸屬、群體以及被群體所認同的行為?!拔沂钦l?”“我從哪里來?”這樣的追問,是追問民族身份,更是人類下意識無根的焦慮和生存困惑的追問。

黃薇的小說里沒有草原書寫中一貫秉承的激昂向上的理想主義精神;以圖畫形式出現(xiàn)的草原,展示著無根的存在,散發(fā)著憂郁、凄涼的調(diào)子。她的小說借鑒現(xiàn)代主義的手法,在“敘事圈套”中虛構(gòu)故事,書寫恐懼、焦慮、絕望與死亡。故事側(cè)重對外部世界的不真實的描繪,偏于情緒性和非常個人化的感覺方式;用夢幻和下意識進行寫作,有意識將作品的背景和時間混淆,給人一種不可捉摸,不可把握的感覺;“人物被改變成一個角色,一個在虛構(gòu)空間和似是而非的現(xiàn)實中隨意出入的角色,人物、敘述人和現(xiàn)實中的作者,經(jīng)常混為一談”27;小說敘事自由變換,幾個故事似乎隨意連結(jié)在一起,互相映襯,充滿了神秘、宿命和感傷的氛圍。黃薇以個體的感覺寫作,引入了現(xiàn)代性的書寫技巧,對于草原書寫的藝術(shù)探索是獨樹一幟的。

六 神奇草原與超越之精神

1980年代理想主義文學肯定了人的存在、價值和尊嚴,把人從1950 年代的政治文化中解放出來;1990年代,在市場經(jīng)濟的助推下,以利益為中心的物質(zhì)文化把人推向了更為嚴重的異化之中。進入新世紀,解放了的自由精神和禁錮人的社會文化的矛盾,必然激起精神對現(xiàn)實的超越,激起自由心靈對有限存在的超越。這一時期的小說面對廣袤的地理空間,超拔了大地和大地上勞作的男女,或回到心靈,或向著天空,書寫著不同時期人類的夢想和存在,草原書寫走向了具有崇高感的嚴肅書寫。冉平的《蒙古往事》,馮苓植的《忽必烈大帝與察必皇后》,阿云嘎的《滿巴扎倉》,路遠的《布里亞特女裁縫》,肖睿的《生生不息》等長篇小說,以及白雪林的中篇小說《霍林河歌謠》《巴爾虎情感》都是這一時期的嚴肅書寫的代表作品。

從風景話語而言,《蒙古往事》《忽必烈大帝與察必皇后》回到夢想和神奇的歷史草原,在群雄并起,逐鹿紛爭之時,一批改變歷史進程的人物在這片草原上用金戈鐵馬書寫恢弘的蒙古歷史,書寫人類的夢想和存在?!稘M巴扎倉》《布里亞特女裁縫》的草原是記憶草原,也是象征性的草原。小人物或為民族利益,或為個人生存,在廣袤的草原中艱難前行?!栋蜖柣⑶楦小分行袑⒕湍镜睦先私虒O子打旱獺、打狼、搟氈子、做蒙古象棋、做蒙古包、做勒勒車,追憶似水年華,把往昔的美好化作了永恒,再現(xiàn)了一個日漸遠去的神奇草原?!渡幌ⅰ分心切吧衩氐?、未知的以及不可能把握的東西”藏在絕域蒼茫的大漠里,吞噬一切的黑風暴里,有著長生天神跡的尚喜樹上,以及森林和草地里。而且,這些帶著崇高性的風景話語啟發(fā)了心靈。阿茹娜在尚喜樹的枝葉里明白了在抗爭中痛苦的生長才是生命的真相。她與沙漠抗爭,與“大旱”抗爭,與命運抗爭,成全了毛烏素沙漠變綠洲的夢想;與杰克的毒品抗掙,與宏博的金錢抗爭,也與阿木爾這個“騙子”的抗爭,成全了人心的綠洲?!胺彩撬幕孟胨芟胂蟮模伎恐叛鰧崿F(xiàn)了。”28毛烏素郁郁蔥蔥,毛烏素活了,毛烏素人有了靈魂。

從書寫內(nèi)容而言,《蒙古往事》“最可貴的品質(zhì)之一,是呈現(xiàn)事實背后的心靈跋涉”29。父親面對狼群的鎮(zhèn)定,母親訶額倫的擔當,妻子孛兒帖的支持,伴當者勒蔑、博爾術(shù)的不離不棄,以及義父王罕、安達扎木合的離棄,都是成吉思汗成長中的力量。一代偉人,就是在忠誠與背叛、仇恨與戰(zhàn)爭中,經(jīng)歷了殘酷、強悍的生存真實和心靈苦難后走向成熟。《蒙古往事》從就歷史寫歷史事件的局限中走出來,通過想象,寫出了一群人的靈魂的秘密和精神的奇跡,展示個人的夢想和存在,展示人類的夢想和存在30?!栋蜖柣⑶楦小分嘘P(guān)于蒙古象棋的細節(jié)敘事極具文化意味。蒙古象棋中“狗就是蒙古人的兒子”,因為狗忠誠;下棋中,黑白棋子交叉先行,這是禮讓;對王有所制約,這是制度;對哈屯(王后)沒有格數(shù)的限制,這是對女性的尊重;不吃掉最后一個狗,這是對孤兒的憐憫;馬不能將死對方,這是等級。這是蒙古象棋的規(guī)則,更是古代蒙古人生活的準則。這些具有無可辯駁的真實性和表現(xiàn)力的細節(jié)使主題有了飽滿的內(nèi)容和沉甸甸的分量。作者用細節(jié)努力隱藏這些,又誘引讀者把文中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連綴起來,去感受、發(fā)現(xiàn)、理解其中的蒙古氣息和蒙古精神。草原、蒙古包、駿馬、勒勒車漸行漸遠了,但是蒙古包天圓地方的哲學觀、面對惡劣環(huán)境時戰(zhàn)勝自我的勇氣、危難時的團結(jié)和對于別人危難時的憐憫,都將生生不息。31

《生生不息》具有崇高感的書寫體現(xiàn)在主人公阿茹娜的一生“動人和驚駭?shù)氖鹿省焙兔\的錯位中。為報答對父親的救命之恩,阿茹娜嫁給了巴根,從水草豐美的草原到了絕域蒼茫的大漠;為了活下來,她決定種樹,把沙漠變成可以生活的地方。阿茹娜種樹的歷程奇崛而艱難。大女兒其其格被黑風暴卷走,與丈夫濃烈的愛情、憤怒的婚姻,小女兒伊云娜叛逆的愛情,搭救自殺詩人巴音,救贖癮君子杰克,收養(yǎng)棄嬰圖雅,呼喚“騙子”阿木爾回家。在“危機”的處境中,在與巴根,與依云娜,與杰克,與阿木爾的極端沖突中,阿茹娜暴風般的心靈和擇善而固執(zhí)的勇氣讓靈魂震撼。而且,這些事故和沖突在夢想、詩歌、小說和音樂中完成。阿茹娜有夢想,要把沙漠從毛烏素趕出去;巴根有歌聲,他為阿茹娜種樹,用音樂洞開妻子的心扉;依云娜有愛情,無論是《悲慘世界》還是巴音的詩歌,都是她的陽光;巴音有詩歌,當形式的詩歌死了,他把詩歌種在了沙漠里,種在了人心里;麥克、阿木爾有青春,成長中體味生命。他們扎根在大地,不畏現(xiàn)實的嚴酷,在沙漠中種下一片又一片的樹林;他們也向著天空生長,順應著天地創(chuàng)生萬物的美德,讓生命繁衍生息,長流不滯。小說始終洋溢著濃烈的抒情意味,人物、故事、風格,三者保持平衡,和諧地體現(xiàn)著作者以崇高為美的寫作理念。

這一時期小說可貴的突破之處在于,在理想和現(xiàn)實的神奇草原中,看到了人內(nèi)心潛層的風景線和靈魂的地理學,成全了人內(nèi)心的風景話語,展示了不同時期,走下神壇的英雄和平民的夢想,以崇高性的嚴肅書寫為草原書寫注入了新的美學特質(zhì)。

草原書寫隨著時代風氣的演變,書寫內(nèi)容不斷拓展深化,風景話語從美麗草原、詩意草原、記憶草原、荒漠草原、圖畫草原到神奇草原,審美風格也呈現(xiàn)出激情、理想、反思、探究和超越等特點。這些是內(nèi)蒙古小說發(fā)展中積累的寶貴財富,會一直發(fā)揚并將繼續(xù)光大。當然,縱觀70 年草原書寫的過程,可以看到因為理想,從某種程度削弱了對于人、生活和歲月的深度思考;因為詩意,減弱了更多面向現(xiàn)實的觀照和犀利的批判;因為邊地,限制了面向世界的胸懷,限制了藝術(shù)手法的深度探索。盡管如此,內(nèi)蒙古文學用文字照亮光輝歲月,“借助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優(yōu)勢,歷史和傳統(tǒng)提供的豐富素材,以草原書寫展現(xiàn)草原記憶、民族記憶和時代記憶。感傷憂郁的情調(diào),如詩如畫的語言,鮮活、樸質(zhì)和有手感的描寫,浪漫主義的情懷形成了內(nèi)蒙古文學的整體風貌。從優(yōu)美的草原風景畫到草原風俗史,從風俗史介入到人類發(fā)展歷史,在新時代文藝春天的鼓舞下,在內(nèi)蒙古文化強區(qū)建設(shè)的有力推動下,內(nèi)蒙古文學將走向更加豐厚深廣的未來”32。

注釋:

1 4瑪拉沁夫:《瑪拉沁夫文集》(第三卷),廣西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第310、18 頁

2敖德斯爾:《敖德斯爾文集》(第一卷),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第92 頁。

3張檸:《再造文學巴別塔1949—1966》,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 年版,第248 頁。

5阿云嘎:《浴羊路上》,《民族文學》1988 年第1 期。

6 7 9白雪林:《藍幽幽的峽谷》,《草原》1984年第12 期。

8 黃薇:《城市化進程中的蒙古族小說—自省小說分析》 ,《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 2001年第6 期。

10 參見路遠《在馬販子的宿營地》,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第4頁。

11 12烏熱爾圖:《七叉犄角的公鹿》,《民族文學》1982 年第5 期。

13烏熱爾圖:《琥珀色的篝火》,《民族文學》1983 年第10 期。

14 15滿都麥:《滿都麥小說選》,作家出版社2005 年版,第229、230 頁。

16阿云嘎:《大漠歌》,《民族文學》1986 年第6 期。

17 中國作家協(xié)會編《中國夢的多民族文學書寫:2013·中國當代少數(shù)民族文學論壇論文集》,作家出版社2014 年版,第55 頁。

18王慶生:《中國當代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第388 頁。

19 馬明奎:《游牧文明的憂思—滿都麥小說評論選》,遠方出版社2013 年版,第69—71 頁。20 丁琪:《當代蒙古族小說:以游牧文化魅力彰顯文學特色品質(zhì)》,《文藝報》2017 年8 月25 日。

21 29謝有順:《文學及其所創(chuàng)造的》,海峽文藝出版社2016 年版,第67、155 頁。

22《中國學術(shù)文化九講》,錢穆講述、葉龍記錄整理,天地出版社2017年版,第142頁。

23 參見闞小琴《草原畫卷的多彩描摹和審美超——對1978 年—2007 年內(nèi)蒙古中短篇小說的幾點思考》,《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第十屆文學創(chuàng)作“索龍嘎”獲獎作品》(上),遠方出版社2015 年版,第462 頁。

24 那順德力格爾主編《遙遠的草原》,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第391頁。

25 26黃薇:《自省小說的反省意識: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的沖突》,《草原》1996年第8期。

27 陳曉明:《中國當代文學主潮》,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年版,第342 頁。

28 [法] 丹納:《藝術(shù)哲學》,傅雷譯,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 年版,第376 頁。

30趙富榮:《個體 感官 敘事 現(xiàn)代性——近幾年內(nèi)蒙古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幾個亮點》 ,《草原文藝論壇》2018年第2期。

31趙富榮:《我和我的思想在文字中飛揚》,遠方出版社2016年版,第16頁。

32趙富榮:《內(nèi)蒙古文學:用文字點燃光輝歲月》,《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年4月3日。[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作家協(xi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