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李自成》: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回顧革命征程中的文藝創(chuàng)作,姚雪垠的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是不能淡忘的,因為它在百年文學歷史中有著獨特的貢獻?!独钭猿伞穭?chuàng)作初期,曾得到茅盾的高度贊賞,還受到了毛主席的重視,并給予支持?!独钭猿伞犯σ怀霭?,便洛陽紙貴,風靡文壇,第二卷隨即獲首屆茅盾文學獎。茅盾先生評價《李自成》說:“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來解剖這個封建社會,并再現其復雜變幻的矛盾的本相,五四以后也沒有人嘗試過,作者是填補空白的第一人”。(《關于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茅盾著)嚴家炎在《讀〈李自成〉初探》一文中寫道:“《李自成》這部長篇,既有嚴格的歷史依據,又有深刻的思想見解,它真實地、深刻地反映了明朝末年由李自成領導的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戰(zhàn)爭?!彼衷凇稌r代催生文學的現代化》中談道:“《李自成》是迄今為止長篇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一部?!?/p>
就我的閱讀體會來說,《李自成》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是融為一體的。文學的藝術性,無論中外、流派有何不同,作為意識形態(tài),它是與作家的思想傾向緊密相連的,也就是說,它是服從于作家的思想需要的。由于姚雪垠是“用歷史唯物主義”來寫《李自成》的,便不能不聯想到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一個重要內容,那就是文學的階級屬性。由此又想起了魯迅那段批判“文學超階級論”的重要論述。魯迅說:“生在有階級的社會里而要做超階級的作家,生在戰(zhàn)斗的時代而要離開戰(zhàn)斗而獨立,生在現在而要做給予將來的作品,這樣的人,實在也是一個心造的幻影,在現實世界上是沒有的?!保ā遏斞溉罚拔膶W超階級論”,從上世紀30年代受到魯迅的批判,到現在仍然存活在某些人的文學思想中?!俺A級論”者不愿意承認文學的階級性,似乎一提“階級性”與“階級斗爭”,就是褻瀆了文學的微妙與純粹;而只有高談文學寫“人性”,這才是文學的“高超”。需要明確的是,“文學寫人性”是不錯的,不寫人性,如何刻畫塑造人物?但在階級社會中,“人性”本身是包含了“階級性”在內的(人的某些“動物性”除外)。這個常識性問題,有什么值得戒備與爭議的呢?在這個問題上,《李自成》與“超階級論”者截然不同。姚雪垠是無產階級革命論者,《李自成》是一部“用歷史唯物主義”來寫“階級斗爭”的小說。
《李自成》如同《水滸傳》那樣,作者站在了農民革命的立場上,將無產階級的革命激情,寄于筆下,如波濤洶涌,一瀉千里,成就了一部300萬字的革命英雄史詩。在當代某些文學史著作中,將其列為“紅色經典”,是名副其實的。(《紅色經典的文學價值》,閻浩崗著)
《李自成》的藝術思想價值,在“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這方面最為顯要。在新中國成立前夕,郭沫若寫了《甲申三百年祭》;姚雪垠在新中國成立前就開始醞釀創(chuàng)作《李自成》,兩位文學家以不同的體裁寫作同一個故事,并非偶然的巧合,而是相同的思想導向使然。這思想導向是什么?就是希望用歷史這面“鏡子”,為剛剛誕生的新中國“江山永固”做鑒戒!這種出自革命意識的家國情懷,首先體現的是作家與文學的思想稟賦,古人有謂:“摛文必在緯軍國,負重必在任棟梁。”(《文心雕龍·程器》,劉勰著)寫文章要有益于國家,身負重擔要想到棟梁的作用。這是古人對于文學家的要求,也是對于文學思想的闡揚。當今文學,以小說最為繁榮,尤以長篇小說為重鎮(zhèn)?!熬曑妵保叭螚澚骸边@樣的“定義”,看似期許過高,卻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中國古代大文學家,如屈原、賈誼、范仲淹、王安石等等,無不既是文學大家,又是政治思想家。他們的文學作品,傳之千秋而不朽,其原因當在于此。
進步的中國文學藝術家,有一個寶貴的思想傳統(tǒng),就是憂患意識和家國情懷。當代作家,不少人繼承發(fā)揚了這個傳統(tǒng),在新中國成立前后的幾十年中,出現了一批優(yōu)秀作家,創(chuàng)作出了一批堪稱“紅色經典”的文學作品,《李自成》是其中之一?!独钭猿伞芳仁且徊哭r民革命的頌歌,也是一部慷慨悲壯的英雄失路的祭歌。它描寫農民起義軍,堅持革命戰(zhàn)爭十余年,給封建勢力以沉重打擊,橫掃大半個中國,以摧枯拉朽之勢,攻占明王朝首都北京,建立了大順政權。但在政權建立之后,卻犯了戰(zhàn)略性錯誤。一是政權內部居功自傲,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滋生了享樂思想與腐敗行為;二是放松了對內外敵對勢力的警惕和防御措施,于是,北京“大順政權”僅僅維持了42天,便在外敵入侵下,敗如秋風落葉,一蹶不振,遂成千古恨!這是多么深刻的歷史教訓!
《李自成》這部歷史小說,反映了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不怕犧牲、勇于開創(chuàng)歷史新天地的奮斗精神;同時也在作品營造的悲劇氛圍中提供了沉痛的歷史借鑒,足以啟迪來者。
中國文學的社會主義性質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不會改變的。隨著中華民族的崛起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深入發(fā)展,回首前塵,重讀《李自成》,依然令人獲益良多。透過《李自成》那復線結構的繽紛恢弘的社會畫面,我們看到了它的“文心”所在:革命的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永遠是一個民族前進和崛起的精神燈塔。社會前進的光輝途程,就像一面鏡子的視頻,隨時映照著人們前進的腳步。無論是勝利的,還是失敗的,它給現實的人們留下的,都是彌足珍貴的路標。
中國文學“紅色經典”的產生不是偶然的,它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同中華民族“文心”相融合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文學藝術的獨特“江山”!在中國文學藝術史的長廊中,“紅色經典”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恢弘篇章,必將奕世長存,永放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