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著先生足跡,再走一遍魯迅的南京
9月25日是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在55年的人生中,魯迅先生以筆為武器,創(chuàng)作了大量小說、散文、雜文、詩歌等作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笔撬簧钌鷦拥膶懻?。毛澤東同志曾這樣評價魯迅:“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
從1898年到1902年,魯迅在南京度過了一段重要的求學時光,此后的人生中,他又曾多次來到南京。在紀念魯迅誕辰140周年的日子里,我們根據(jù)文獻和史料,重回歷史現(xiàn)場,追尋魯迅在這座城市留下的印記。
水師學堂舊址
“我要到N進K學堂去了”
江南水師學堂舊址 中山北路346號
南京城北,建寧路上,儀鳳門高高聳立,氣派不凡,門洞內(nèi)車來車往,熱鬧熙攘。這座始建于明代初年的城門,是明清以來南京城北的咽喉要沖,出現(xiàn)在了魯迅對南京的回憶中。
“一進儀鳳門,便可以看見它那二十丈高的桅桿和不知多高的煙通……人如果爬到頂,便可以近看獅子山,遠眺莫愁湖, 但究竟是否真可以眺得那么遠,我現(xiàn)在可委實有點記不清楚了?!边@是魯迅在《朝花夕拾·瑣記》中的回憶文字,光緒二十四年(1898)五月,魯迅由儀鳳門進入南京城,江南水師學堂高高的桅桿,是他對古都金陵的第一印象。
南京,是魯迅人生中的第一個驛站。此前的兩年,也就是光緒二十二年(1896),魯迅的父親周伯宜病逝。周家臺門內(nèi),一家人的生活愈發(fā)窘迫困頓,少年魯迅難以忍受周遭太多的白眼和輕蔑,他決定離開紹興,去異鄉(xiāng)尋一個出路,找一所不要學費的學校。
“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認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進K學堂去了,仿佛是想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我的母親沒有法,辦了八元的川資,說是由我的自便。然而伊哭了,這正是情理中的事……”
《吶喊·自序》中,魯迅用“N”指代南京,用“K”指代江南水師學堂,這所學校正是魯迅想去的“無須學費的學?!?。江南水師學堂創(chuàng)辦于清光緒十六年(1890)冬,是洋務(wù)運動中興辦最早的學堂之一,專門培養(yǎng)海軍人才。于魯迅來說,選擇這所學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有一位名叫周椒生的叔祖在這里擔任漢文教習。不過,這位頑固剛愎的叔祖似乎并不歡迎魯迅的到來,覺得族中子弟進學堂“當兵”不好,不宜在這里使用家譜上的本名。他征引“百年樹人”這句話,為當時還叫作“周樟壽”的魯迅改名“周樹人”。
初到江南水師學堂,年輕的周樹人充滿了新鮮感,“在這學堂里,我才知道世上還有所謂格致、算學、地理、歷史、繪圖和體操……”(《吶喊·自序》)然而時間一長,這所學校內(nèi)部激烈的門戶之爭,森嚴的等級分別,越來越讓他感到厭煩和不滿,多年以后,他如此描述自己當時的心情:“總覺得不大合適,可是無法形容出這不合適來,現(xiàn)在是發(fā)見了大致相近的字眼了,‘烏煙瘴氣’,庶幾乎其可也?!保ā冻ㄏκ啊が嵱洝罚?898年10月,魯迅毅然轉(zhuǎn)學,進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shè)的礦路學堂就讀。
經(jīng)歷了100多年的風雨滄桑,江南水師學堂的部分建筑依然保留了下來,以“江南水師學堂遺跡”之名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存當年的英籍教官樓、四合院式寢室、講堂、半邊亭、長廊、牌樓式大門等建筑,另外還有“槍炮”“魚雷”等石刻門額。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中山北路346號門前的那座牌樓式大門,平面呈圓弧形,立面均勻分布十根裝飾門柱。從門樓正中頂部開始,設(shè)有斜向兩側(cè)的層層退臺,共有五層,上面裝飾有具有動感的、巴洛克風格的曲線漩渦花紋,旁邊一左一右還矗立著兩只威武的石獅。
礦路學堂舊址
“一有閑空,就看《天演論》”
礦路學堂校舍 中山北路283號
“這回不是It is a cat(注:英文)了,是Der Mann,Die Weib,Das Kind(注:德文)?!薄按送膺€有所謂格致、地學、金石學……都非常新鮮?!鞭D(zhuǎn)學到距離江南水師學堂并不算遠的江南陸師學堂附設(shè)礦路學堂,魯迅眼前似乎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在《朝花夕拾·瑣記》中,他這樣訴說初入礦路學堂時的激動心情。
舊址位于今南京市中山北路、察哈爾路一帶的江南陸師學堂,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由兩江總督張之洞奏請設(shè)立,魯迅在這里度過了三年多的求學時光,一直到1902年畢業(yè)。史載,江南陸師學堂共辦四期,只在第二期附設(shè)了礦路學堂,聘請德籍教師向?qū)W生傳授采礦、鐵路方面的知識。
魯迅同班同學伍仲文回憶:“路礦同學共二十四人,魯迅先生最年幼,學堂功課有國文、算學、測量、地質(zhì)、冶金、機械畫圖,外文有德文和日文兩種,隨同學自由選讀一種。”另一位同學張協(xié)和說:“魯迅在下課后從不復習課業(yè),終日閱讀小說,過目不忘,對《紅樓夢》幾能背誦。由于他的聰慧過人,所以在考試時,總是他第一個交卷出場,而考的成績又是名列前茅?!?/p>
在礦路學堂就讀期間,魯迅受到新思潮的深深影響,他最愛的是嚴復譯述的《天演論》?!翱葱聲娘L氣便流行起來,我也知道了中國有一部書叫《天演論》。星期日跑到城南去買了來……”“一有閑空,就照例地吃侉餅、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論》”,到了后來,他對《天演論》已熟悉到能夠隨口背誦的程度。
礦路學堂的設(shè)立和南京東郊的青龍山煤礦密切相關(guān)。1901年11月,魯迅和同學們在青龍山煤礦實習,親眼目睹煤礦的糟糕狀況,看到礦工“鬼一般”的凄涼工作環(huán)境和悲慘生活。盡管第二年他以“一等第三名”的成績從礦路學堂畢業(yè),但對自己的前途卻日益迷茫,“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鉆下地面二十丈,結(jié)果還是一無所能,學問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了。所余的還只有一條路到外國去?!保ā冻ㄏκ啊が嵱洝罚┻@年三月,他踏上遠渡東瀛求學的征程。
如今,在南京中山北路283號大院,保留著一棟建于清末的二層小樓,這正是礦路學堂當年的校舍之一?!棒斞笀@是南京唯一以魯迅命名的地名,居民們習慣將這座飽經(jīng)滄桑的礦路學堂校舍稱為‘魯迅樓’,現(xiàn)在已成為社區(qū)書房和公共文化空間?!蹦暇┦泄臉菂^(qū)挹江門街道魯迅園社區(qū)書記滕道香說,在妥善保護文化遺產(chǎn)的基礎(chǔ)上,該社區(qū)依托魯迅樓,打造了全國首家面向公眾、服務(wù)黨員群眾的社區(qū)魯迅紀念場所,不但陳列魯迅的各種著作,還定期舉辦和魯迅相關(guān)的專題講座和讀書分享活動。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魯迅樓內(nèi)陳列著青年魯迅銅像,還原了“三味書屋”場景,就連室外的空地也被還原為“百草園”,用各種方式營造出濃濃的魯迅文化氛圍。
南京魯迅紀念館
“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
南京魯迅紀念館 察哈爾路37號
除了中山北路283號,當年曾經(jīng)有百余間房屋的礦路學堂,還留下一座“礦路學堂德籍教員宿舍舊址”和一對石鼓,位于察哈爾路37號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內(nèi)。如今,這里已建成南京唯一的“魯迅紀念館”。
“南師附中所在的位置,與百年前礦路學堂大致基本重合。”南京魯迅紀念館館長、南師附中倪峰老師講述南京魯迅紀念館的淵源。早在上世紀70年代后期,南師大、南師附中一些熱愛魯迅的語文老師,搜集魯迅在南京的相關(guān)資料,在礦路學堂德籍教員宿舍內(nèi)建了一座“魯迅紀念室”,由魯迅弟弟周建人同志題字。2003年開始,在政協(xié)委員的提議下,南師附中魯迅紀念室擴建為南京魯迅紀念館,彌補了南京作為魯迅生前生活較長時間的國內(nèi)城市一直沒有專門魯迅紀念館的遺憾?!敖?jīng)過幾次擴建和提檔升級,當年的教員宿舍樓全部打造為南京魯迅紀念館,展陳面積200多平方米,用大量的實物、圖片、書籍、場景,加上多媒體互動展陳方式,還原了青年魯迅在南京的求學、工作經(jīng)歷?!?/p>
南京魯迅紀念館入口處是一幅場景還原圖,紹興的石板路上,拖著辮子,背著行囊的少年魯迅慢慢走向遠方。步入展廳,記者耳邊回響起用紹興話朗讀的《吶喊·自序》。展柜內(nèi),陳列著魯迅手抄講義《求學入門》《開方提要》《地質(zhì)學筆記》,魯迅以優(yōu)異成績從礦路學堂畢業(yè)時獲得的“執(zhí)照”,魯迅在讀書期間刻印的“戎馬書生”等三枚印章……雖多為復制件,卻能清晰反映歷史細節(jié),“當年的教學沒有教科書,學生必須自己根據(jù)老師講述整理講義。從魯迅手抄講義來看,他不但字跡工整,且聽講認真,善于歸納;而印章則體現(xiàn)魯迅愛國報國、激揚文字的壯志豪情,對我們的學生無疑具有激勵的作用?!?/p>
人生旅途中,青春是生命活力最充沛的時期。魯迅在南京接觸現(xiàn)代科學、探索精神啟蒙,這里留下他最愿意回憶的青春時光。后來的魯迅對青年人也關(guān)愛有加,引導他們走新文藝的創(chuàng)作道路。倪峰介紹,南京魯迅紀念館另一個策展理念,正是展示“魯迅與青年”。1920年代,胡風、巴金、黃源三位受“五四”感召的年輕人曾在南師附中就讀,他們后來與魯迅相識于1930年代的上海,共同投身文藝批評、編輯出版與文學翻譯事業(yè)。南京魯迅紀念館用圖片和文字,呈現(xiàn)了這兩代“新青年”的文學經(jīng)歷和情感交流。
“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這是印刻在南京魯迅紀念館墻上的一段話,出自魯迅的《隨感錄四十一》?!霸谶@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和百年前幾乎與他們同齡的魯迅,展開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話,不但走近魯迅,更能讀懂魯迅?!蹦叻逭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