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匪迦:點燃科技與文學融合的火苗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匪迦  2022年01月21日08:23

匪迦,七貓中文網簽約作家,航空航天業(yè)資深從業(yè)者,第21屆“浦東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獎獲得者。代表作《中國,起飛》《迷霧蒼穹》《北斗星辰》《畫天為牢》《關鍵路徑》。作品均以航空航天領域知識為背景,聚焦于現實和科幻題材。以我國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為題材的小說《北斗星辰》獲得國家和地方級多個獎項,入選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2020年度)。

我是一個理工男,卻又受家庭影響,小時候就喜歡讀書、寫東西,學生時代不少文章都獲得過各類征文大賽的獎勵,參加工作后時不時給一些報刊雜志投稿也屢有斬獲,于是堅定了將寫作作為終身愛好的信心。

正兒八經動了寫長篇小說的念頭,則要追溯到十年前。一方面,自己在參與航空航天領域幾個國家、國際級的項目當中產生了很多感慨,想要把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另一方面,在持續(xù)的閱讀當中,我發(fā)現文學作品在涉及航空航天領域時,總讓人覺得有不夠專業(yè)的地方。當然,術業(yè)有專攻,我們不能苛求作家們都有很強的科技專業(yè)素養(yǎng),但是,可不可以自己來寫呢?

于是,經過幾年業(yè)余時間的積累,我于2015年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中國,起飛》的創(chuàng)作,并于2016年簽約,2017年順利出版。在那個時候,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反映我國百年民用飛機歷史的紀實小說。盡管現在回看過去,我會生出“當時為什么我會寫成這樣”的慚愧,但那本書對我的鼓勵不言而喻。從此,我也開始專注于小說的素材積累和創(chuàng)作,并選擇將題材聚焦于現實和科幻這兩大方向。

2019年簽約七貓之后,我接觸到了真正的網絡文學世界。盡管我已知曉“所有的行業(yè)都會面臨數字化,包括文學”,網絡文學的創(chuàng)作方式、改稿習慣,作者與讀者關系,都跟我相對比較熟悉的傳統(tǒng)文學有不少差別。不過,編輯比較包容,而我自己也堅信,網絡文學可以做到海納百川,現實和科技題材也會有一席之地。因此,我將幾年的積累逐步成文,在過去的兩年間,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懸疑類作品《迷霧蒼穹》、現實類作品《北斗星辰》和科幻類作品《畫天為牢》。其中,《北斗星辰》有幸榮獲了一些獎項。

我是如何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的呢?

生靈感。2020年7月,我國的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全面建成并開始全球運營,這對曾經干過多年衛(wèi)星導航的我產生了很大的觸動,曾經的不少同事與朋友都成為北斗的中堅和骨干,我為他們深感驕傲。于是,寫一部北斗歷程的小說就成為心中的一團火,開始燒起來。我相信,我們很多人都經歷過人生中的“高光”時刻,這個時刻未必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別人的,但卻能讓自己產生共鳴,這樣的事情,往往會成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頭。一點火苗起來,很快便能夠燎原。

搭框架。靈感產生之后,就像破土而出的樹苗,你不需要刻意去培養(yǎng),它就會生長。于是,就要開始搭框架了,這里的搭框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搭事實框架,也就是整個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的發(fā)展歷程。前后三十年,有哪些重要節(jié)點、重點事件和重大突破,這些關鍵點確定之后,再把時間線一拉,便是一個粗略的故事框架。在此基礎之上,再放入一些穿插的事件,考慮是否要采用插敘或者倒敘的手法等,就基本形成了另一個框架——故事大綱。我有寫大綱的習慣,總覺得這樣會讓自己在之后的創(chuàng)作當中始終不忘初心,不偏主線。這個思路可能更適合類似于北斗那樣的長周期大項目大工程,如果是寫一件周期短的事件,未必適用。

設情節(jié)??蚣艽詈弥?,相當于一幅畫的輪廓基本勾勒完畢,情節(jié)則是開始將其填充得更加豐滿。圍繞著框架中的那些關鍵點,針對放進去的那些穿插事件,進一步補充要素,比如前因后果、起承轉合,設置一些困難、障礙、轉折等類似于懸念的東西,增加文章的生動性和抓人性。我認為這樣的步驟對于北斗那樣的復雜項目是有必要的,但是針對相對簡單一點的其它項目,這一步或許可以和上一步合并成一步,就叫搭大綱。

立人物。為什么到現在才立人物呢?我的原因是:類似于北斗這樣復雜項目的成功,一定是團隊貢獻的結果,哪怕有多名院士起到“擎天柱”和“指南針”的作用,依然要靠一個龐大的團隊去實現。因此,在我看來,框架和情節(jié)優(yōu)先,再選擇典型人物。這個思路應該不適用于所有現實題材的創(chuàng)作,因為很多題材可能主要是靠主人公推動,所以必須先把人物立起來。另一方面,主人公不太適合立得太高,比如以院士、大領導等作為主人公。雖然他們的確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他們的生活并非普通人接觸得到,寫出來之后不容易讓讀者有代入感,也不太好發(fā)揮。因此,我選擇了幾個有代表性的小人物,聚焦于他們的成長。北斗是國之重器,不光可以幫我們的軍事力量拱衛(wèi)國土,還能夠服務于國計民生,各行各業(yè),同時,她的國際合作也非常密切。因此,我設置了三類主人公,分別聚焦于北斗衛(wèi)星本身的研制,國際合作和產業(yè)發(fā)展。當然,在整個過程中,院士與領導們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我也安排了他們在關鍵時刻出場,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敘重點。上面幾步完成之后,就可以開始寫文(敘事)了。為什么要強調敘重點呢?類似于北斗這樣的復雜長周期項目,整個過程其實是很枯燥的,日復一日的鉆研、實驗和試驗,各種各樣的會議,有時候幾個月就干一件事,如果不分重點,很容易變成流水賬或者帶有文藝色彩的工作報告。因此,我會圍繞上面的關鍵點來重點描寫,其它就一筆帶過,甚至不提,比如北斗的亮點短報文、百分百國產化、自主技術突破(如原子鐘、星間鏈路等)是一定要寫的,北斗與GPS、伽利略等世界主流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的“愛恨情仇”也是一定要寫的。

除此之外,我個人認為:飯局(包括公務宴請和私人聚會)、會議室大會、辦公室小會和談判一定要寫。這些內容雖然有些乏味,可能也不起眼,但在復雜項目當中,它們所起到的作用絕對不容忽視。十幾年來,我的親身體驗就是:在復雜項目中,“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是個硬道理,很多正式工作場合解決不了的問題,推進不了的關系,通過飯局往往可以取得突破。談判就更不用說了,在這樣的項目中,談判無處不在。

做減法。由于北斗本身的長周期和復雜性,加上自己又有真情實感,往往寫著寫著就不免寫多,這時候就要做減法。

第一,是出于保密的考慮。北斗畢竟是軍方項目,我得確定其中寫到的技術參數、技術思路和相關內容是完全公開可查的,如果查不到,我就會毫不猶豫地刪掉。怎么確定這一點呢?沒必要去問專業(yè)人士,他們往往見多了,反而不容易給出可操作的建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查百度等搜索引擎,如果能夠搜到,那就但寫無妨,如果搜不到,那就刪掉。我前面提及的短報文、國產原子鐘和星間鏈路就是各大媒體都公開報道過的北斗亮點,所以寫出來很安全。

第二,是出于商業(yè)侵權的考慮。有些東西,或許不屬于保密內容,但是有可能是商業(yè)秘密,或者涉及到商業(yè)權利也刪掉為宜??梢杂猛瑯拥霓k法來確定到底所寫的是不是這類內容。我也會在作品中把參與北斗項目的真實單位名字全部都改成虛構的,并且注意不跟現實情況一一對應,減少不必要的猜測和麻煩。就連北斗,我也用了“天罡”來代替。當然,這是我的做法,我也知道,有作者會采用原名,讓讀者的代入感更強。

第三,刪掉一些重復描寫的內容和過于夸張的描述。

但對現實題材來說,尤其是對北斗那樣的重大項目來說,基于事實是底線。有時候寫著寫著容易寫嗨,當時還沒有察覺,就需要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找到并刪掉。

潤稿件。由于我一直走傳統(tǒng)文學路線,觸網是2019年的事,所以養(yǎng)成了改稿的習慣。以往的做法是成稿之后,放一段時間,再回過頭看,改掉邏輯錯誤、情節(jié)矛盾和描寫粗糙的部分。網絡文學需要每天都更新,除非簽約之前就存了幾十萬字的稿件,但這又很有風險,因為跟編輯開文時,往往要提供一萬字左右的開篇,大概率需要進行修改。而一旦開文簽約,就回去存稿,似乎也不好。所以,我采取了折衷的方式,稍微寫一周左右的存稿,采用滾動改稿的方式,每天更文時,就可以至少參照一周以后的發(fā)展來進行對比,這樣比完全不改稿,每天隨心所欲地寫要更加可控一些。對于現實題材,我認為這樣的實踐是有幫助的。

以上就是我在《北斗星辰》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拋磚引玉。

總的來說,我覺得自己運氣算是不錯,也很感恩得到的認可,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發(fā)現,像我這樣有某個領域專業(yè)背景,進而用小說記錄的作者們越來越多。同時,受到我們的鼓勵,開始去關注一些專業(yè)領域,嘗試以它們?yōu)轭}材進行創(chuàng)作的非科班作者也越來越多。對此,我是非常開心的,這意味著網絡文學百花齊放,萬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