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林白:《北流》是一個容器,它可以無窮無盡地注下去
來源:澎湃新聞 | 羅昕  2022年06月28日07:58
關(guān)鍵詞:林白 《北流》

2020年,林白62歲,她的寫作發(fā)生了兩件大事。

一是在上半年,她突然冒出了自1987年后就消失了的寫詩沖動,瘋狂地想要寫詩。二是到了下半年,對于那部繼2013年《北去來辭》之后漸漸拉坯成型的長篇小說,她一次次得到新的靈感,一次次重塑小說的模樣:火車筆記版、氣根版、注疏版……如此改動十?dāng)?shù)次,她于2021年完成了她心目中最美妙的“容器”——約55萬字的長篇小說《北流》。

《北流》單行本剛剛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北流》的起點是林白的故鄉(xiāng),廣西邊城北流。在林白過往的小說里,北流作為地理背景出現(xiàn)過,然而這一次它變成了林白寫作的主體,包括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與萬物,歲月變遷下的“面目全非”,以及精神世界里的虛構(gòu)與依托?!侗绷鳌烦錆M了飽滿的情感,它依然從林白的個人生命出發(fā),是屬于林白也屬于每一個澄澈心靈的作品。

在某種意義上,《北流》是難以進行內(nèi)容簡介或情節(jié)歸納的。小說打破了線性時間敘事,以長詩《植物志》為引,借傳統(tǒng)注疏體例安放了各種龐雜的東西:它們是往時記憶,是現(xiàn)實經(jīng)歷,是內(nèi)心波瀾,是外在影響,它們就像是《植物志》中各種各樣的植物,枝繁葉茂,纏繞共生。如果說《北流》的注卷可看成林白“從世界走回北流”,疏卷又可看成是林白的“出北流記”。在一進一出之間,“回望”與“打量”兩種目光相互交織,彼此影響,更無限延長,伸向無邊無際的想象。

《北流》首發(fā)于《十月·長篇小說》2021年第3、4期,同時登上了2021年度的“收獲文學(xué)榜”和“《揚子江文學(xué)評論》文學(xué)排行榜”?!侗绷鳌穯涡斜疽灿砷L江文藝出版社剛剛出版。

“這本書裝下了我?guī)缀跞康母惺?,同時與世界更有了聯(lián)系?!痹谛聲霭嬷H,林白就《北流》和最近的寫作狀態(tài)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專訪,“《北流》這個容器可以隨意放大和收縮,可以無窮無盡地注下去,無窮無盡地疏下去?!?/p>

【對話】

所有的紛繁復(fù)雜都是對北流的注解

澎湃新聞:在我有限的閱讀里,你有不少長篇小說都出現(xiàn)了家鄉(xiāng)北流的影子,比如《致一九七五》里的“南流”,《北去來辭》里的“圭寧”。而你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創(chuàng)作的一批中短篇小說,比如《北流往事》,也遙望了那個名叫北流的廣西邊城。家鄉(xiāng)北流是否是你寫作中難以回避的存在?你會有“我只要寫作,就是回家”的感覺嗎?

林白:回的這個家,也不是現(xiàn)實中的家。是語言的,精神性的,但也不完全是。那些被砍掉的老樹、吃的東西、許多人……北流下的雨,那肯定跟北方不一樣,老下雨,下了馬上出大太陽,然后特別潮濕,家家戶戶都買了烘干機,只有一個馬達在底下轉(zhuǎn),上面就像一個帆布衣櫥。然后呢,北流具體的人,親人、同學(xué),他們說的話,等等等等。一個切實的北流。40年前的北流、更早的時候,半虛半實的,半是現(xiàn)實半是精神性的,一樣一樣的在虛空中浮現(xiàn),長成文字有的那樣子。

澎湃新聞:《北流》的文本結(jié)構(gòu)很有意思,它以長詩《植物志》為引,由注卷、疏卷、散章、后章、時箋、異辭、尾章等部分組成正文,另附別冊《織字》和支冊《李躍豆詞典》。從文末記錄來看,這一文本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了十幾次。它最后的定稿,是否是2013年動筆時自己都意想不到的?

林白:最早動筆的時候是一個短篇,賴詩人那個?!侗比磙o》之后我就不打算寫長篇了,當(dāng)時徐曉在《財新周刊》主持副刊,她讓我寫個短篇,我就寫了一個。之后回了兩次北流,去了一次香港,想寫的東西越來越多,然后就寫了《降落傘》。但我對這個結(jié)構(gòu)是不滿意的,容納的東西太少。又試了《巨象》,寫了氣根版,加了很多氣根,仍然不滿足,覺得很臃腫。又寫了《織字》等。不停地調(diào)整書名,調(diào)整一次就換一次結(jié)構(gòu)。最后有朋友建議叫《北流注》,所有的東西都是對北流的注解,這樣注疏箋結(jié)構(gòu)一下子就出來了。當(dāng)然最后是用了《北流》,這個題目是很好的,當(dāng)時我也不覺得好,覺得太實,其實,實也可以非實。

澎湃新聞:對于《北流》,你說過:“只想著把那些紛繁雜蕪的名堂一一摁倒放平——讓那些紛繁復(fù)雜既保持原貌,又能舒服地進入一本書?!痹谶@次的“摁倒放平”里,傳統(tǒng)的注疏體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你是圖書館學(xué)出身,對古籍并不陌生,你如何看待中國文章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文學(xué)里的重?zé)ㄉ鷻C?

林白:在武大的時候,從宿舍到教室都要翻山越嶺的,每次路上有人看見有人抱著大部頭的書喘噓噓爬臺階,就會說這肯定是圖書館學(xué)系的,我們自己笑說,看,圖書館學(xué)系的最有學(xué)問,書最厚。那些大厚本估計主要是工具書,《佩文韻府》厚不厚我忘記了,《太平御覽》有沒有一本總目我也忘記了,我們有一門課叫“古籍整理”,還有一門課叫“古代文獻編目”,老師要求背一些古籍的書名,《十三經(jīng)注疏》孔穎達注,這些。我雖然對注疏體有印象,但基本是一個沉睡狀態(tài)。況且,我上學(xué)時“古籍整理”課只考了六十多分。勉強及格。

教古籍整理的老師我倒還記得,廖延唐老師,他腿不方便,走路是一瘸一瘸的,用他的話說,是“不良于行有年”。記得他家住在漢口,每次來上課都得從漢口坐公交車到武昌珞珈山,然后再翻山越嶺到教室,真是難為他了。他的著作《古籍編目》《古籍整理》《中國古籍整理分類》都是高校專業(yè)教材。五經(jīng)中,《禮記》他用功最多??上М?dāng)時我都不知道學(xué)。他后來調(diào)到湖北十堰去了。

對于現(xiàn)代文學(xué)和當(dāng)代文學(xué),我腦子里有一條僵硬的鐵線,就是以1949年劃分的。我不能以宏大的思維來考量這個問題,具體到《北流》這本書,就是,注疏箋體例,給了《北流》一個最完美最恰當(dāng)同時也最開放的容器,這個容器可以隨意放大和收縮,無窮無盡地注下去,無窮無盡地疏下去,如果不剎住,還可以裝下很多東西。這個正是我需要的。

澎湃新聞:個人感覺長詩《植物志》是這篇小說特別好的引子,它的語言節(jié)奏、生命意象、繁雜氣息、飽滿情感都和整部小說非常“搭”。我覺得《北流》就像一塊長滿了各種植物的土地,每種植物郁郁蔥蔥,千姿百態(tài),又盤根錯節(jié),纏繞共生。比如表哥羅世饒在《小五世饒的生活與時代》那卷里肆意生長,又在龐天新的世界里露出一角,還在賴詩人的世界里留下痕跡,使得這一小說人物充滿了生氣。更不用說植物本身在這部文本里幾乎無處不在。植物是否是我們理解《北流》的一把特別的鑰匙?

林白:你這種閱讀感覺我很中意。是盤根錯節(jié),纏繞共生的意思。寫《植物志》是極之(極之:極,非常。這個詞林白小時候經(jīng)常用,后來忘了,寫《北流》也沒有回憶起來,最近她看到林棹的小說,于是又撿起來用)超常的一個狀態(tài),是我四十多年寫作史上從未有過的。一天寫完。前一天下午四五點開始,到第二天下午三四點寫完。這幾天我在想,真想寫一首詩懷念一下2020年的寫作狀態(tài),尤其要懷念的就是寫《植物志》的狀態(tài)。

所說鑰匙,之前并沒有特別設(shè)計。只是那段時間寫詩的狀態(tài)比較好,總有一種想寫點詩的愿望,寫什么呢,我想就寫北流各種各樣的植物吧,我就命名叫《無窮無盡的植物》,寫許多植物……寫的植物越來越多,就成了一首長詩。

一次次想象,一次次記憶

澎湃新聞:如果把《北流》比作一塊土地,我們還可以看到其中有些“植物”在你過往的作品里出現(xiàn)過,比如因為一盞道具燈混進禮堂、1969年的失學(xué)、雞血針和紅茶菌、先進知青的落選……你怎么看待自己又一次寫到了它們?這里是否有“某種無法舍棄的東西,或者某個既不能理解也不能忘卻的問題”?

林白:道具燈、1969年的失學(xué)、雞血針和紅茶菌、水龍頭旁邊的芒果樹、中學(xué)禮堂門口前的大人面果樹、用削鉛筆的小刀把楊桃切片在玻璃小藥瓶里腌半小時就吃,還有番石榴……這些是構(gòu)成北流這個世界的基本元素吧,如同粵繡里,那些特異的絲線鑲嵌進繡品會熠熠生輝,就是那種感覺??傄磸?fù)寫到的。順便說一下,禮堂兩個字不是李宗仁的題字嗎,最近看到王彬彬的一篇文章,寫沈從文的一篇文章,才知道李宗仁當(dāng)年在廣西北流還駐扎過兵,還賣過槍籌集軍餉。

澎湃新聞:就《北流》的人物而言,我們也能在你的舊作里看到一些身影,比如《北去來辭》中的慕芳似乎有遠照的影子,《北去來辭》中的海豆又有米豆的樣子。我猜想,會不會是《北去來辭》寫得意猶未盡,因而你在《北流》中讓這些人物更豐滿,更動人了?

林白:一次次出現(xiàn),是因為人物或事物的能量沒有散盡,我稱之為“重疊”。這樣的“重疊”以后還會有,不過不會大量出現(xiàn),微弱一閃,效果不錯。

同樣的人物、事件進入不同的作品,人物每次有變化,在作品里的感覺也不斷變化。仿佛你站在池塘邊,有時候你挽起褲腿走到池塘的水中,下一次你到了更深的地方,某次撈一些螺螄,某次撈一些水草。有時候你站得遠一點,在岸邊遠遠地看。有時候你爬到番石榴樹上,從高處看池塘。池塘還是那個池塘,但是看的感覺不同了。文學(xué)里可能也會這樣。我想起莫奈畫的池塘荷花,他年輕時好像也畫過,到了晚年再畫,就完全不一樣了。

不同的內(nèi)心世界,呈現(xiàn)不同的樣貌。即使同樣的樣貌,在不同的作品里,喚起我的感覺也是不同的。所以我會深切地沉浸其中。

澎湃新聞:你對一些人物或細節(jié)的“執(zhí)著”是否也有記憶的因素?比如《致一九七五》里的學(xué)生宋謀生在《北流》里重現(xiàn)了,《北流》還寫了:“我往時寫過這一段,事實上,這不是真的?!蔽覀兛赡苡龅竭^這樣的情況:對過往的某件事印象深刻,但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記錯了。你認為記憶中存在真實嗎?

林白:記憶中不存在絕對的真實,都是篩選過的。愿意記住的就記住了,不愿意記住的就忘記,《北流》里寫的宋謀生,無論在《致一九七五》還是在《北流》,都不是真實的,是虛構(gòu),或者說只是一種敘述。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關(guān)于小蛋糕的味道,他在門廊等待弗朗索瓦斯的時候潮濕而陳舊的墻壁散發(fā)出的清涼霉味、5點鐘的鐘樓、太陽照臨廣場時的顏色、氣溫、市場上的塵埃、斯萬夫人所用的香水的氣味,這些,以他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奇妙地接收到的過往的信息,似乎極其真實,但實際上也是非常主觀的。

澎湃新聞:在你的小說寫作中,“回望”是你常有的一種姿態(tài)。你認為記憶與想象是一種怎樣的關(guān)系?

林白:是同構(gòu)關(guān)系?記憶就是想象,想象就是記憶,一次次想象,一次次記憶,一次次想象改寫了記憶,一次次記憶又覆蓋了想象。就像一個萬花筒,四面都是玻璃,一些碎片不停地折射,折射之上再折射,思維和現(xiàn)實糾纏在一起,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存在。這樣的折射,可能不僅僅是水中的倒影,也許比某種現(xiàn)實更豐實更富有本質(zhì)性。也許吧。這些也只是我想象的結(jié)果。

或者凡俗一點,記憶是切好的五花肉,想象就是鍋底下的火,加上料酒生姜蔥,然后共同變成一碗紅燒肉。不能說它不是肉了,但味道肯定不同了,它可以吃到肚子里。

如果不用語言固定下來,就永去不返了

澎湃新聞:《北流》時箋部分的傾偈(傾偈:聊天)記到了2021年8月,這部分是不是頗有《婦女閑聊錄》的味道?但它的述說主體更豐富了,有私人,也有群體。

林白:之前之所以改了很多稿換了很多結(jié)構(gòu)都不滿意,就是因為傾偈這部分不能很好地安放到書里,放在哪里都覺得有些累贅多余,搞得整個文本有些臃腫,沒有一個縫隙能夠插入,但是沒有這一部分就沒有我們所處時代的質(zhì)感,這是極之重要的。最后一直到了注疏箋結(jié)構(gòu),才能安放進去,而且安放得舒服、恰當(dāng)、不覺得有什么不對。

澎湃新聞:為什么說“所處時代的質(zhì)感”是極之重要的?確實,《北流》不僅回望了過去,也看見了當(dāng)下,包括“兩微一抖”、新冠疫情,等等,一些當(dāng)下的碎片。

林白:時箋是從自己年輕時候到現(xiàn)在常見的社會情形,是天天在耳旁升沉回蕩消長的,像水一樣流過去,如果不用語言固定下來就永去不返了。小時候聽見的,和現(xiàn)在聽見的有非常大的不同,一個初中畢業(yè)文化很低的人,到了現(xiàn)在他就可以取笑特朗普,實在是太爽了,這就是我們時代的中下層人民普遍的情緒。不過這一部分好像被刪掉了,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沒有刪,如杭州的機器人快寶,這些都很有時代的質(zhì)感。還有玉葵鞋廠里科長偷鞋的,偷了幾百雙鞋底。廠里拍了偷鞋人的照片,每個車間都貼……有人偷懶也拍照張貼,玉葵還認為臺灣老板的管理嚴格。時代性,時代氛圍,體現(xiàn)在這里。

澎湃新聞:我想《北流》也承載了你關(guān)于語言的種種思考:方言的生存危機、規(guī)范性語言的局限、個人與語言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等等。你認為語言的活力從何而來?

林白:語言的活力在于,千軍萬馬解甲歸田。把刀槍劍戟鎧甲統(tǒng)統(tǒng)都解了扔掉,想跳就跳,想唱就唱,想呼喊就來一句,想不說了就靜默吧。長的長短的短,密的讓它密,疏的讓它疏。“石分三面”陰陽相背,都由它去。但要注意墨法,線條的質(zhì)量……這個說的是中國山水畫,正好這幾天電視上有人講了幾集從北宋到民國的中國山水畫,覺得挺有興趣。

我想就像北宋的山水畫,如果沒有皴法的發(fā)展,山水畫的山石就會語言貧乏,畫面就會無味。語言,最基本的,是一種肌理吧。昨晚臨睡前我翻了幾頁《宋畫史稿》,我就牽強地想,好比皴法出現(xiàn)之后,畫家們在山水畫以往的空白區(qū)域中發(fā)現(xiàn)了巨大的發(fā)展空間,將現(xiàn)實生活中千變?nèi)f化的石頭通過筆墨創(chuàng)新轉(zhuǎn)變?yōu)樯剿嫷闹黧w。那么,在長篇里加入方言,就相當(dāng)于使用了某種特殊的皴法,小說整體出現(xiàn)某種明暗度、某種語感上的陰影,從而有了一種變化的質(zhì)感。讀者開始當(dāng)然可能對此不適,但小說家要大膽前行。

澎湃新聞:在寫作中,不少南方作家可能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方言,以尋求共同語的表達。你會有這樣的困擾嗎?也因為語言轉(zhuǎn)換,有觀點認為南方作家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書面語的貢獻大于北方作家,你認同這一觀點嗎?

林白:我的第一反應(yīng)是,所有方言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書面語的貢獻都是大的。第二反應(yīng)是,南方作家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書面語的貢獻大于北方作家。

一段文字加了方言馬上變得生動有表現(xiàn)力,哪怕加一兩個詞,面目也會煥然不同。南方方言,除方言的字、詞,南方方言還有語法的不同,這樣,和北方標(biāo)準(zhǔn)語的差別自然比北方方言更大。用南方的語言表達,這句話是這樣說的:南方方言與標(biāo)準(zhǔn)語的差別大過北方方言。這是一。

另外南方方言保留的古音古語比較多,保留了古代漢語的各個地方的發(fā)音系統(tǒng)和語法習(xí)慣,這對以中原北方語言為基礎(chǔ)的書面語是很大的豐富。像北流話,有研究者認為,廣西北流話就是唐宋普通話,依據(jù)是:海絲路古道的節(jié)點北流必定流通官話;南宋初該海絲路古道的改道形成北流河自然封閉,封閉后流通程度低,必會形成語言化石。比如,北流話幾乎保留了古入聲字的發(fā)音。而玉林,離北流只有三十公里,但兩地的話很不相同,廣東人能聽懂北流話但聽不懂玉林話,玉林話更古,有不少類文言文的合音詞。秦朝馬援平交趾后在玉林屯軍,后來漢朝也在玉林屯軍,玉林和北流之間的鬼門關(guān)就成為了軍事要隘,是東漢時期的“山海關(guān)”,“玉林八音”是漢代的宮廷軍中樂……等等,所以有研究者說,玉林話就是秦漢官話,北流話就是唐宋官話。至于北流話,在語義語法上與文言文相差甚遠,主要是北流話不是書面語(文言文),而是口語。

現(xiàn)在正是“卸甲歸田”,寫到什么時候得靠天

澎湃新聞:業(yè)內(nèi)對《北流》評價很高,去年在《十月》出版后就上了幾大文學(xué)排行榜。會對此感到意外或者驚喜嗎?

林白:是呀有意外有驚喜,就是這種心情啦。說老實話我對《北流》不能說是很有信心的,現(xiàn)在雜志、出版社、讀者的接受度,對這些沒什么期盼。當(dāng)然我寫作的時候,要寫一本跟以前不同的書,這一條還是比較肯定。

澎湃新聞:你過去的小說成功塑造了多米、海紅等等女性角色,但我感覺你也越來越會寫男性人物了,《北流》中的米豆、羅世饒、龐天新、賴詩人都是讓人印象深刻的男性人物。你有察覺到這一點嗎?

林白:你這么一說……我第一次聽到有人這么說,你說了我才意識到,大概視野比之前開闊了,對人的認識擴大了。

榮格說,人都是雌雄同體的。大概年輕的時候,只記得自己的給定性別,忘記了更深處是雌雄一體。年輕的時候,我也會有一些階段是完全忘記自己性別的,比如大學(xué)時代,我就不太意識到自己是女性。1980年代初,有一次,我和《廣西文學(xué)》主編張辛、廣西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許敏歧一起去梧州開詩歌創(chuàng)作座談會,我們一起坐船從南寧去梧州。那時候的船是個大通鋪,我們?nèi)齻€人的鋪位連在一起,這樣睡了一夜,我完全沒有覺得自己是個女的,在兩位男士旁邊有什么不妥,而且我那次連護膚品好像都沒帶。其實,很多時候,我是一種混沌狀態(tài)。

這個問題我一直沒有意識到,此前好像總是有人就性別問題給我提問,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你這么一問,我覺得我需要重新認識自己。這些年會寫男性了,大概是因為內(nèi)在的什么覺醒了吧?可能真的是?!侗绷鳌穼懗鰜砼c以往還是有較大不同。

澎湃新聞:你給《北流》定稿的那一刻,有預(yù)想它的命運嗎?

林白:它的命運,不用我來預(yù)想的,命運都是天定。萬事萬物,個人的主觀意志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我向來是有些懷疑的,只能是盡量做,最后是什么結(jié)果肯定不是某個個人決定的。會是各種力量融合,最后達到的一個結(jié)果。在后章《語膜》,我還自己講了一下,說這將是一部被湮沒的、少為人知的小說,這也是有可能的。但畢竟寫下來了,所以我也就安心了。

其實這個作品的發(fā)表和出版,在我所有的書中不能算是順利的,應(yīng)該算是最不順利的。中間又碰到疫情,寫作的時候是疫情,到了出版發(fā)行,疫情還沒過去。還有別的原因等等吧。這些都是始料未及的。

澎湃新聞:寫完《北流》,也到了60+的年紀了。對這個年紀的你而言,寫作意味著什么?

林白:項靜有篇評論《北流》的文章,《驅(qū)使萬物如部隊,不如讓萬物卸甲歸田》,說的是我的語言和文本。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正是卸甲歸田的狀態(tài)。本來不是這個狀態(tài),還是可以寫東西,可以同時寫詩和小說。開始接受訪談之后忽然就覺得,我為什么要做這么多事情呢,又要回答訪談又要寫小說,干脆就別寫了。于是馬上就卸甲歸田。就像一頭驢子自動卸下來大石磨?!膀?qū)使萬物如部隊,不如讓萬物卸甲歸田”這個話的出處是張愛玲,意思是把體系什么的去掉,讓萬物自由運行。

前十幾年碰到海男,每次她都說我們要寫到80歲,后來變成線上說,最近幾年她不說80歲了,她說我們都要寫到90歲。說兩句閑話,齊白石90多歲的時候畫畫,到最后90的九字往哪邊拐彎,那個鉤,他都不知道了,得問旁邊的人才知往哪邊拐彎。但還能畫個牡丹什么的,畫得出神入化,作家要是到九字鉤往哪邊拐都不知,就不知道能不能寫出來了。不記得是哪一位美國女詩人,阿爾茨海默癥以后還寫了很多詩,好像是從張新穎的文章里看到的。阿爾茨海默癥還能寫詩,這最值得羨慕。我總覺得,寫到什么時候得靠天,對我而言,寫作可以收放身心,最好不過了。

澎湃新聞:你現(xiàn)在如何理解小說里出現(xiàn)的那個符號——無限∞?這個符號在這個小說里太妙,無窮無盡。

林白:我始終覺得這是個神秘的符號,包含著無限的宇宙奧秘,也或者它同時也是個空,或者說是非空非有。總之是,妙不可言吧。

【后記】

眼下,林白正處于一種對她而言極其少見的狀態(tài),想寫小說,也想寫詩。如果沒有創(chuàng)作談和作品訪談,她會更自在。

她一向?qū)ψ髌吩L談比較抗拒,一旦被問起某部作品為什么寫、怎么寫,作品好像就不是她自己的了。同理,碰上創(chuàng)作談一類的寫作,她也直嘆“如何是好”。

對于要做的事,尤其是與寫作相關(guān)的事,她總是需要某個點,某個能讓她感到興奮和激情的點。就像她寫小說,一直以來都偏散文化(到了《北流》依然如此),沒有一條從頭到尾的情節(jié)推動。對于部分讀者而言,這樣的小說“不像小說”,但她堅持如此,因為只有這樣的筆法,才能喚起她繼續(xù)寫作的熱情。她向來認為小說和散文沒有什么界限,《北流》還加入了一些詩,如果可以,她甚至希望能把所有不是小說的東西都整合進小說里,她說:“寫一部特別像小說的小說對我沒有什么吸引力,我打不起精神來。”

打起精神,這對她很重要。

寫詩也是這樣。在成為小說家之前,林白先是詩人。1980年代中期,林白是以詩歌創(chuàng)作成為廣西文學(xué)的主力軍之一。但到了1987年,29歲的林白突然對寫詩失去了興趣,索性停筆,主攻小說。她怎么也沒有想到,在2020年上半年,寫詩的欲望爆炸性來臨,以至于她前所未有地一連寫出158首詩。

所以我猜,這一次她愿意接受訪談,應(yīng)該也有某些問題激發(fā)了她講述的熱情。我想起采訪間隙發(fā)生的一些小插曲,比如我們無意談到畫時,她發(fā)來幾張自己“頭腦一熱”時的畫作,它們用色飛揚,張牙舞爪,很有意思。她自嘲它們都是“亂來”的,絕對談不上創(chuàng)作,但我卻覺得那些隨意和任性的畫筆別有生機。她說后來覺得畫不出新鮮東西了,也就不畫了。這真的很林白啊。

在讀完《北流》之后,極富生命力的植物意象總是在眼前晃動,林白也曾形容《北流》是一棵樹,會自己從內(nèi)部慢慢生長出來,若有力氣了還會生長出更多根須。這個說法很恰當(dāng)。事實上,林白本人也給我一種植物感,看似柔弱,內(nèi)里有勁,亦有足夠的耐心慢慢攢出更大的力氣。于是,我們不妨抱著一種靜候花開的心態(tài),去期待林白之后的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