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紙上變遷
來源:文藝報 | 馬金蓮(回族)  2022年12月05日10:12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我父親年華正好,愛好文學,做民辦教師和鄉(xiāng)鎮(zhèn)文秘之余,經(jīng)常寫一些新聞稿件郵寄給縣廣播站和報紙。初稿寫在用過的紙頁背面,再次謄寫時,再換成單位用的通訊稿紙。也許受了父親啟發(fā),也許時代變遷的腳步在我生活的西海固太慢,八十年代末我念書的時候,村小學對作業(yè)本要求很隨意,買的作業(yè)本可以,用白紙裁訂的本子也可以。為了省錢,我喜歡買白紙,很大的那種開本,買一兩寸厚的一沓子,才花幾毛錢。卷個卷兒,舉在手里,一路小心呵護帶回家,對折,用刀刃裁,再對折,再裁,一直裁到需要的尺寸,對齊了,拿大針和白粗線縫,縫制出32開的小本子、16開的大本子,再打漿子糊個封皮,便宜又結(jié)實耐用的本子就成了。這種白紙其實很薄,用來糊墻沒有問題,寫字的話,稍一用力就被筆頭戳破了。我們用尺子和鉛筆給一張紙打滿格子,然后撕下來,就是襯格了,寫一頁,換一次,這個襯格紙往往能陪伴我們很久。

三年級時,我得了三好學生獎,獎的是筆記本,硬皮,里頭的紙頁比較厚,還帶有淺綠色格子。我像寶貝一樣把它捧回家,工工整整寫上名字,然后在上頭寫日記。村莊里的生活形形色色、活色生香,值得書寫的事情很多,我就天馬行空地寫,今兒心情怎么樣,明兒天氣如何如何,后天呢某人和某人吵架,再后面是東家的狗咬了西家的娃娃……寫好了合起來,母親和姐姐不識字,妹妹們還小,我的秘密沒人偷看。到四年級的時候我開始住校,那是一段艱苦的日子,好在我從小挺能吃苦,也就不覺得有多苦。夜里借著油燈看書,書是從學校圖書室借來的《十二生肖的故事》《水滸傳》《西游記》等等,看到美妙動心處,拿起本子做摘錄。這個好習慣一直保持到讀初中和師范的時候,師范畢業(yè)后我?guī)Щ丶液脦妆居执笥趾竦拈喿x筆記。有一位叫蘇霞的女士,從報紙上看到我們老師所寫的西海固兒童教育的文章,寫信來要資助兩個孩子,我被選中了。老師發(fā)了十幾個本子給我,是那種帶著格子的小本子。我當家庭作業(yè)本用了,帶著感激之情在本子上寫字,記得每一個字都寫得認認真真,總感覺那位蘇霞姐姐在我看不見的地方用期待鼓勵的眼神望著我。這時候同學中流行用教案本,教案本只有老師才有,牛皮紙封面,里頭印著教案設(shè)計格式,用來抄題再好不過。家里有人做老師的同學,這時候就分外得意,大有炫耀的意思。我多么渴望也擁有一個這樣的本子!后來同學馬小娟送我一本,她爸爸用過的,好在那時候的教案本是單面印刷,就算用過了,也可以反過來再用,也是挺好的,五年級畢業(yè)前我用這個本子密密麻麻抄滿了題。

初中時,畢竟是長大了,對世界的關(guān)注視野變得遼闊了,不再只盯著本子之類。我也每學期都考好成績,拿獎是常事,各類筆記本沒少得,寫日記,做摘抄,做課堂筆記,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來使用。上師范學校的時候,我開始寫小說,寫在用過的作業(yè)本反面,寫好了再在原位置修改,最后謄寫在方格稿紙上。那時候方格稿紙一沓子一塊錢,對我這樣的窮學生來說,挺貴。除了正式投稿,我舍不得隨便用。這時候我小叔叔在鄉(xiāng)間教書,送我三個教案本,其中兩本是用過的。我就在教案本反面練筆,寫一篇小說,再寫一篇小說,一篇接一篇寫下來,一個本子里能容納七八個中短篇,后來獲獎的《長河》就寫在教案本上。

日久生情,或者喜舊厭新,我開始十分迷戀在舊本子上寫作的感覺。這時候?qū)懽鲗τ谖页蔀橐患粘4嬖诘拇笫?,也就看重起來,省吃儉用買了幾個工作筆記本,正反面都可以寫小說,很耐用,也好保存,那幾年時間我就一直用這樣的本子。這樣的寫作很有感覺,是筆和紙的深情結(jié)合,有一種擁抱的美感,尤其筆尖滑過比較粗糙的紙頁,發(fā)出疼痛般的沙沙響,作為書寫者,我心里有一種奇異的享受感,好像某些憂傷被釋放了,某些閃光的東西被捕捉且定格了下來,那感覺是幸福的。當然也有不足,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外界有了網(wǎng)絡(luò),投稿不再歡迎手寫的稿件,越來越多的編輯約稿時會告訴你,電子版哦,發(fā)郵箱。其時我在西海固鄉(xiāng)村做代課老師,山村學校除了遠程教育信號,沒有網(wǎng)絡(luò)。我更不知道電子版是何物,“伊妹兒”如何操作。

2007年,我考上了公辦教師,拿到前半年的工資后,我毫不猶豫地買了個筆記本電腦。這就一頭撲上去,學會了文檔打字,一個寒假,我窩在鄉(xiāng)村學校,除了做飯帶孩子,用電腦寫出了長篇小說《馬蘭花開》。接著考上公務(wù)員,到臨近的鎮(zhèn)政府去做文秘。如今想來那是一段挺矛盾的日子。鄉(xiāng)鎮(zhèn)辦公室的工作很忙,我有女兒需要照顧,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只能不停地兩邊跑。這期間學會了處理各種文檔,會收發(fā)傳真,使用打印機,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收發(fā)電子郵件。三年后到市里某單位工作的時候,我已經(jīng)完全和小城市的現(xiàn)代化接軌,能夠自如運用現(xiàn)代化手段辦公,其實無非就是在電腦上處理文件材料,打印、裝訂、收發(fā)、歸檔以及各種雜事。這時候所有單位都有電腦,電子產(chǎn)品是必需品。大家上班后不再像過去一樣看報喝茶聊天,而是一到辦公室就對著電腦,幾乎所有人都這樣,從早看到晚。

電腦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材料幾乎全是打印,很少有手寫。再后來,用手寫字似乎只成為還在上學的學生們的事情,就連老師也用電子黑板上課。提筆忘字成為全社會的常見現(xiàn)象。好在我一直堅持了一個習慣,就是用手寫小說。尤其是中短篇小說,幾乎全寫在黑皮筆記本上。草稿落成,再敲到電腦里變成電子版,再修改后發(fā)給編輯。這樣其實很耗費精力。我也曾試著用電腦寫作,但試了幾次都失敗了,前些年持續(xù)的紙上寫作,讓我很難將面對紙筆的感覺遷移到屏幕上,一到電腦上就思維亂跑,無法很好地把握中短篇小說的分寸,于是我選擇了“落伍”,重新回歸老老實實的紙頁寫作。用傳統(tǒng)的手法,寫傳統(tǒng)鄉(xiāng)土文學,似乎是大多數(shù)西海固作家命定的選擇,至今安心于這樣的寫作,安心于對鄉(xiāng)土的癡迷和堅守,從不被外界的浮華與喧囂帶跑,這是西海固作家群體骨子里的優(yōu)良品質(zhì)。有一回和石舒清聊天,得知他也至今用紙筆寫小說,讓我深感欣喜,很有同道中人的溫暖。長篇小說我用電腦寫,這是沒辦法的事,畢竟工程量太大,手寫不現(xiàn)實。奇特的是,長篇我能在電腦上找到創(chuàng)作的感覺,這也算天無絕人之路吧。

多年的機關(guān)工作經(jīng)驗,讓我會操作電腦、打印機、傳真機、碎紙機、復(fù)印機、掃描機……辦公和寫作常用的功能基本上都會。無紙化辦公在機關(guān)推廣以來,更多的材料在電腦上處理。我覺得這樣真好,早就應(yīng)該倡導節(jié)能環(huán)保。其實早在鄉(xiāng)鎮(zhèn)府上班那會兒,我就很注意節(jié)約用紙,尤其那白花花的A4紙和A3紙,要是有人單面打印,或者故意浪費,我是很生氣的,浪費紙就等于要多砍樹。我們經(jīng)常抱怨造紙廠造成環(huán)境污染,可怎么就不知道節(jié)約用紙呢。一度我喜歡把單面打印過的紙收集起來,下次再用,或者訂起來,在上頭寫小說。只是白紙沒格,不太適合寫文學作品,我只能放棄。后來國家安全工作得到重視,打印廢紙也得銷毀,就只能塞進碎紙機,聽著嘩啦啦一陣響,變成雪花一樣的一捧捧碎屑。

如今我們編輯校對稿件,更加注重節(jié)約用紙,能在電子版階段處理的問題,盡量不帶到紙質(zhì)版校對程序。這時候我依舊在筆記本上手寫我的小說,本子改進了,十幾二十塊錢買的皮面筆記本,柔軟又漂亮,紙頁潔凈,印刷精美,在這樣的本子里寫稿,一筆一畫好看,龍飛鳳舞也不難看,寫完一本,收藏一本,厚厚地收了一摞,閑來翻看,心頭暖暖的,有一種沉甸甸的收獲感。如今和別人交流,尤其是和作家同行們,不再因為自己沒有用電腦寫作而自卑,反倒會因依舊堅持古老的手寫而自豪。當然,每每會引起他人驚嘆,現(xiàn)在還手寫???是啊,現(xiàn)在還手寫。這聽似挺落后的手法,其實自有趣味在里頭,聽著筆尖流淌,聞著紙的馨香,看著一個個漢字像隔世的親人一樣站在紙上看著你,這感覺既讓人肅然生畏,又倍感溫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