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生活在樹上”:卡爾維諾100周年誕辰紀念活動舉辦
來源:澎湃新聞 | 高丹  2023年10月18日08:52

10月15日,是當代最具世界影響力的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百年誕辰紀念日,形式多元的紀念活動在世界各地全面展開。

卡爾維諾100周年誕辰紀念活動現(xiàn)場

15日下午,卡爾維諾作品中文版的出版方譯林出版社,在北京舉辦了卡爾維諾100周年誕辰紀念活動。活動分四場“圓桌論壇”,回顧了卡爾維諾作品在中國的譯介、出版與傳播歷程,并以此致敬歷代翻譯家、出版人和一代又一代讀者。

老一輩出版人章祖德和譯林出版社總編輯袁楠在開場致辭中介紹道,上世紀中期我國文化界便開始自發(fā)翻譯卡爾維諾作品,八九十年代隨著中國文學界興起的世界文學熱潮,卡爾維諾進入文學愛好者的視野。但真正引起廣泛關注則要等到新千年之際。

在呂同六先生的推薦下,譯林出版社開始系統(tǒng)性引進卡爾維諾作品,于1999年獲得《我們的祖先》《看不見的城市》《命運交叉的城堡》等重要作品的獨家版權,并于2001年出版了由呂同六、張潔主編的“卡爾維諾文集”。這之后的二十多年,譯林社又陸續(xù)出版“卡爾維諾作品集”平裝單行本、“卡爾維諾經(jīng)典”精裝典藏版、更具現(xiàn)代感的“卡爾維諾作品”套系,以及2023年全新的“卡爾維諾百年誕辰紀念版”;至今“譯林版”的卡爾維諾作品已逾三十種,包括小說、隨筆、文論等。

這些成就的背后是歷代譯者孜孜不倦的耕耘,翻譯家如呂同六、蕭天佑、吳正儀、張密等,扛起了八九十年代意大利文學翻譯的大旗,完成了卡爾維諾作品從轉(zhuǎn)譯到從意大利語直譯的歷史性轉(zhuǎn)變。后輩青年翻譯家們,也接過了譯介的火把,不斷將卡爾維諾更豐富的作品呈現(xiàn)給熱愛他的讀者。

分論壇第一場:做卡爾維諾的“擺渡人”

論壇第一場“做卡爾維諾的擺渡人”,邀請了三代意大利語文學翻譯家分享了翻譯背后的故事和他們對作品“第一手”的解讀。

翻譯《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舊譯《寒冬夜行人》)等作品的前輩意大利語翻譯家蕭天佑稱,卡爾維諾的獨特性就在于他的多變性,源自于作家對事物無限豐富的感受。吳正儀介紹了1987年翻譯《我們的祖先》三部曲的經(jīng)過。在她看來,讀卡爾維諾作品可以解惑。因為卡氏預見性地看到了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異化,并尋找到了精神上的解決之道。

翻譯了《看不見的城市》等作品的張密回憶了當年受命翻譯時如履薄冰的心情和篳路藍縷的艱辛,并比喻稱:如今的翻譯工作如果是高速公路,那么當年沒有電腦和網(wǎng)絡,只能依靠極有限的文字資料的翻譯就如同越野;但當年那種原始的翻譯工作模式,也磨練了她們那一代翻譯家的功力?!动偪竦膴W蘭多》的譯者趙文偉老師介紹說,“精準”是對卡爾維諾最精準的描述,他的用詞總能讓你在中文中找得到唯一對應的詞。翻譯了《美洲豹陽光下》等作品的魏怡老師則從意大利羅馬發(fā)來視頻稱:卡爾維諾作品的輕盈,讓我們得以擺脫沉重的日常。

卡爾維諾為世人留下了太多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作品,用“輕、快、精確、形象、繁復”定義了新千年的文學圖景,對現(xiàn)代小說藝術和文學先鋒思潮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以王小波、阿城為代表的一批中國當代作家都曾從卡爾維諾的作品中汲取靈感。

分論壇第二場:如果在冬夜,一個作家

在論壇第二場“如果在冬夜,一個作家”,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卡爾維諾作品譯者文錚,意大利漢學家、意大利駐華使館前參贊孟斐璇,作家、媒體人苗煒,作家飛氘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卡爾維諾的世界性和獨特性。

文錚介紹說,早在1956年,中國就已有卡爾維諾的小說集出版,當年印量就已超過一萬三千冊。因為有“寂寞的擺渡人”翻譯家們的努力,卡爾維諾作品的中文版幾乎是世界范圍內(nèi)最全的。孟斐璇則介紹說,卡爾維諾是意大利學生從中學到大學必讀的作家,他對意大利人的影響是從文學情調(diào)而到思想品格的,堪稱作家中的典范。作家苗煒現(xiàn)場朗讀了《分成兩半的子爵》片段,稱卡爾維諾的“輕逸”在某種意義上與中國文學傳統(tǒng)息息相通,或許也因為此,卡氏更多地影響了當代中國作家的寫作。飛氘則分享道:卡爾維諾跟同時代的作家都經(jīng)歷過二戰(zhàn),他卻選擇了用童話式的筆法去洗練現(xiàn)實的殘酷和沉重,這或許是他自己的救贖之道,也因此使閱讀者感受到一種別樣的輕盈。

論壇第三、四場,邀請到兩組來自當代原創(chuàng)文學、文藝評論、紀錄片領域的中堅力量,作為卡爾維諾的“中國讀者代表”座談,他們暢談了閱讀卡爾維諾帶來的自己職業(yè)上的、人生上的改變,分享了自己親歷的卡氏文學與中國文學、中國電影的共鳴共振。

分論壇第三場:我“紀錄”下了他的宇宙奇趣

例如論壇第三場“我‘紀錄’下了他的宇宙奇趣”中,紀錄片導演徐童分享稱,他和制片唐小雁在東北的冰天雪地中拍攝紀錄片《養(yǎng)老院》時,卡爾維諾的作品給了他們莫大的啟發(fā)和鼓舞,作家直接現(xiàn)身在作品中對讀者說話的寫作模式,讓他們大膽地打破了電影的“第四堵墻”。并感慨道,卡爾維諾讓他換了一雙眼睛去看自己要記錄的現(xiàn)實。他們也在嘗試將《宇宙奇趣全集》中的奇想風格,引入紀錄片拍攝。

分論壇第四場:為什么今天我們還在愛著卡爾維諾?

論壇第四場“為什么今天我們還愛著卡爾維諾?”上,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慶祥、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范曄、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叢治辰結合自身經(jīng)歷回答了論壇主題的提出的問題。

叢治辰稱卡氏的《美國講稿》(舊譯:《新千年文學備忘錄》)啟發(fā)了他的文學研究之路,書中提出的理念至今仍是他做文學批評的標準。《看不見的城市》瑰奇的想象力則令他大受震撼,他說,這是一部結束但不完結的作品,因為你閱讀它的同時,它也“發(fā)明”你。范曄談到卡爾維諾在世界文學中廣泛的影響稱,即使你許久沒有讀卡爾維諾的作品,你也依然會頻繁地從那些他之后的作家作品中讀到他的影子,卡爾維諾是無處不在的。楊慶祥說,讀者的一大幸事是可以遇到一位值得一生持續(xù)閱讀的作家,而遇到卡爾維諾就是他的幸運。他相信一百年、一千年后,仍會有很多人愛讀卡爾維諾,從思辨性的層面說,卡氏的作品其實離今天的我們更近了。

譯林出版社與意大利駐華大使館文化處、合和工作室聯(lián)合發(fā)起的卡爾維諾主題視覺作品征集大賽也在活動上舉行了頒獎儀式。二十年來主持多版本卡爾維諾作品裝幀設計的中央美院教授蔣艷點評了獲獎作品,并介紹了自己的設計理念,她表示:盡管人們公認卡爾維諾的作品寫的是幻想,但對自己來說,那就是藝術的現(xiàn)實。她也在不懈追求一種和時代、和讀者一起面向未來,不斷蛻變的設計。譯林出版社總編輯袁楠宣布譯林社將參與全球“伊塔洛·卡爾維諾宇宙”的紀念展覽,帶著中國“卡迷”的藝術作品加入到全球卡爾維諾百年誕辰紀念活動。

另外,本次活動也發(fā)布了全新的圖文傳記《生活在樹上:卡爾維諾傳》,首度披露了作家大量的珍貴圖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