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時代書寫也需要上“高速公路”
何建明,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七、八、九屆駐會副主席?,F(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報告文學委員會主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上海大學中國創(chuàng)意寫作研究院院長。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六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多次獲得全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中國好書”等獎項,首位獲得俄羅斯國家圖書獎的中國作家。(攝影:徐其飛)
寫了一輩子報告文學,何建明沖到了中國報告文學的頂峰位置——3次獲得魯迅文學獎,6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多次獲得全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中國好書”等獎項,他還是首位獲得俄羅斯國家圖書獎的中國作家……然而,這位19年前就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的作家,不但沒有停下前進的步伐,反而節(jié)奏越來越快。
《煉獄》對何建明來說,是又一次難忘的創(chuàng)作歷程。這部關于中國共產黨人在特殊之地經受了敵人設下的各種考驗,最終呈現(xiàn)的是共產黨人和革命者在信仰與忠誠的絕唱;作為老黨員,他也在寫作中受到了又一次精神與靈魂的洗禮。
“40多年前我第一篇報告文學就取材于貴州,這些年來陸續(xù)寫了關于黃大發(fā)、畢節(jié)脫貧攻堅戰(zhàn)和少年英雄袁咨桐,這回又寫了《煉獄》?!币宦渥?,何建明就談起自己和貴州的緣份,從成名作《騰飛吧,蒼龍》開始,他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山神》等報告文學,每一部都擲地有聲,引起極大反響。
《煉獄》首次披露了息烽集中營的來龍去脈,并挖掘到了關于息烽集中營成立的獨家歷史資料,全書40余萬字,通過史料、歷史細節(jié)、幸存革命者采訪等多維度,描繪了在息烽集中營中堅持抗爭的共產黨員及愛國人士人物群像。在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75周年的日子里,《煉獄》的出版意義非同一般。
“我還要繼續(xù)去寫去,只要還能走得動?!苯陙?,何建明常遭遇各種疾病的困擾。但是依然保持著高強度的寫作。自年輕時他心里的偶像就是保爾·柯察金,創(chuàng)作45年來,軍人出身的何建明正是以保爾式的忘我的獻身精神和堅強的意志,不斷挑戰(zhàn)自我,邁向新的高度。但是他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要寫的重大題材太多,幾乎排到了三年以后。一種舍我其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驅使著他,他必須親自采訪,幾十年來的記錄的采訪本有上千本;他必須親自走到,曾跟著貴州山區(qū)支部書記黃大發(fā)爬上一千米多的天渠,而他的身后就是懸崖峭壁;他必須親自創(chuàng)作,考慮如何布局謀篇,在短時間內完成一部部宏章巨著。
3月16日,以“共產黨人的忠誠與信仰史詩”為主題的《煉獄》作品研討會在中國作協(xié)舉行。與會專家高度評價《煉獄》,認為作品真正體現(xiàn)了共產黨人的正氣凜然和壯烈情懷,寫出了共產黨人的風骨、氣節(jié),寫出了在歷史的深處仍然挺立的脊梁。
1
中華讀書報:您創(chuàng)作過“革命題材三部曲”(《忠誠與背叛》《革命者》《雨花臺》),是什么原因又寫了第四部《煉獄》?
何建明:寫《忠誠與背叛: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紅巖》時,我去了重慶紅巖紀念館,發(fā)現(xiàn)真實的紅巖和小說里的故事完全不一樣,我想挖掘被遮蔽的文學和歷史的價值。忠誠與背叛是每個革命者、每個共產黨人都無法回避的選擇,即使在和平時期,忠誠與背叛的考驗不像當年那么嚴酷和尖銳,但是也不比當年簡單,甚至更復雜。所以我說一定要寫一本中國共產黨怎么走過來、未來怎么走的書?!吨艺\與背叛》5年時間發(fā)行90多萬冊,我當時就想,紅巖“燃燒”了一把,我老家的雨花臺的故事也很值得寫,沒想到雨花臺還沒寫,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館長找到我,希望在中國首個公祭日之前寫一部《南京大屠殺》;寫完以后又回過頭來寫《革命者》《雨花臺》。我想“革命題材三部曲”可以到此為止了。沒想到前年到貴州,發(fā)現(xiàn)息烽集中營(即息烽監(jiān)獄)里有更多的故事,紅巖的故事都是從息烽出來的,幾乎所有的人物原型來自息烽集中營。國民黨軍統(tǒng)撤銷后,息烽集中營里的那些共產黨“要犯”被押解到重慶,才引出了紅巖故事。息烽集中營才是多數(shù)紅巖烈士們英雄事跡的發(fā)源地,是紅巖精神的主要誕生地。如果沒有息烽集中營,紅巖故事和紅巖精神就不完整,所以我必須寫下來。
中華讀書報:從《忠誠與背叛》到《煉獄》,您認為前述這兩個地點之間有什么關聯(lián)?
何建明:息烽集中營曾關押過黃顯聲、羅世文、許曉軒、張露萍,也是年齡最小的烈士“小蘿卜頭”的主要關押地點??箲?zhàn)期間,這里是國民黨設立的關押共產黨人和愛國進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監(jiān)獄,與重慶白公館、渣滓洞集中營、江西上饒集中營同為抗戰(zhàn)期間國民黨設立的四大集中營。在我看來,紅巖的故事實質上講就是好人與壞人、生和死的關系。紅巖中,共產黨被抓起來以后就兩種選擇:要么當叛徒,要么就槍斃,所以《紅巖》中有30多個叛徒;息烽集中營8年間關押1200余人,被秘密殺害或折磨致死的有600多人,敵人用的是軟化的手段,一個叛徒沒有。從革命信念、忠誠程度來看,息烽集中營挑戰(zhàn)更大,面臨的困難更多,一個人在和平時期是容易被糖衣炮彈等等誘惑的,恰恰沒有一個共產黨人當叛徒,中國共產黨人經歷了關于忠誠與信仰的考驗,這就是息烽監(jiān)獄的精神所在。紅巖精神我們弘揚了幾十年,其實紅巖的歷史脈絡沒有理清的,在《煉獄》中理清楚了。這是《煉獄》的寫作意義。
中華讀書報:報告文學寫作首要的一步就是掌握素材??墒窍⒎榧袪I陳列館的內容95%都是從紅巖那兒找來的材料,怎么發(fā)掘新的史料?
何建明:息烽集中營的整個故事需要重新書寫,挖掘材料確實有很大困難。韓子棟是《紅巖》中被演繹成假裝啞巴和瘋子而逃出虎穴的共產黨員,也是唯一從息烽和紅巖活著出來的人物,韓子棟留下了五六萬字的回憶錄,但是也很有限。寫作線索是沿著他從北京到南京,從南京到益陽再到貴陽、重慶的生命軌跡,但是息峰監(jiān)獄是什么時候開始的、為什么有這個秘密監(jiān)獄,還是要找史料。比如韓子棟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共產黨員,另一個身份是國民黨最核心的復興社社員。特務懷疑他是共產黨人,又沒有證據(jù),抓住他以后不知道怎么辦,所以要設一個秘密監(jiān)獄,就是息峰集中營的前身。這些檔案從哪里來?因為之前寫過《雨花臺》,我知道國民黨的資料集中在南京第二檔案館(當然還有很多被蔣介石帶走了),果然,我的一個學生在南京幫我找到一份報告,就是當年成立息烽監(jiān)獄時,是戴笠給蔣介石打了一個報告。這個報告就是重要線索。
監(jiān)獄轉移的過程跟抗日戰(zhàn)爭是連在一起的,國民黨要離開南京了,秘密監(jiān)獄開始要轉移到湖南益陽,后來撤到重慶……《煉獄》不是片段,是作為一部紅色革命史完整地記錄,不僅僅是簡單的精神層面,還有歷史價值。在寫作的時候我有兩個追求,第一,是息烽監(jiān)獄的來龍去脈是怎么回事,要把它敘述清楚;第二,息烽監(jiān)獄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成立了以羅世文為書記的地下黨臨時支委會,這個秘密支部如何開展工作,這里的情節(jié)和故事是非常動人的。
中華讀書報:也就是說,既要尊重史實,也要尊重讀者。比如第一章有70多頁,但是閱讀起來并不覺得累,因為您寫的時候特別注意設置懸念,或者采取蒙太奇等藝術手法,是有意調動讀者的興趣嗎?
何建明:我必須要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最有價值的意義提煉出來,也要思考讀者的閱讀興趣在什么地方。我對文體充滿自信,任何一個標題、開頭、序言都要考慮讀者的感受,這段文字是不是你最好的選擇,是不是讀者也喜歡的,兩者找到最佳融合才是好的作品。如果過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是不可能成功的。
中華讀書報:也許正因為您比較重視可讀性,所以中國報告文學中被改編成影視的作品,您占了三分之二。您的作品總是格外受關注,比如由《山神》改編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去年在央視綜合頻道熱播,1.37%的平均收視率高居全國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榜首。您如何看待報告文學被改編為影視作品?
何建明:今天的影視作品改編,導演抓題材更注重商業(yè)性,千方百計找到好題材化為資本、成為產業(yè),而我的作品恰恰體現(xiàn)了當今社會最閃亮的精神,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比如《煉獄》,其中的許多人物如韓子棟、張露萍、“小蘿卜頭”等人物的精彩故事,都可以拍成紅色題材影視作品;其次,我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深深地感受到:報告文學作品再偉大,也沒有影視作品影響大,老百姓的閱讀或者是對藝術的審美,影視作品的影響不可替代;第三,我們的作品想表達的思想,確實能通過影視作品的改編在更大范圍內得到提升和傳播。
2
中華讀書報:《煉獄》的開頭從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對話寫起,引人入勝。剛才您也提到,寫作時從標題到結構、開頭、序言,無一不講究。能重點談談作品的開頭嗎?萬事開頭難,您是怎么處理開頭的?
何建明:所有的作品,第一句話和第一個情節(jié)我都非常認真。我是在寫報告文學、是在書寫歷史,除了所有情節(jié)都必須真實,還要有內在的邏輯關系。秘密監(jiān)獄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抗日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是從西安事變開始;為什么是西安事變而不是盧溝橋事件,是因為這里邊有個重要人物楊虎城——所有的材料都在那里,關鍵是在于如何抓住一閃而過的感覺,藝術化地呈現(xiàn)真實,使得真實更精彩。比如《革命者》里,我用黃炎培和他的兒子黃競武的故事作為開篇。我在看材料時發(fā)現(xiàn),1949年10月1日正是黃炎培的生日,當時我激動得都快跳起來了。你想,一個老人,一生追隨孫中山革命,沒有成功,但最后他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勝利,70歲生日那天,他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看著新中國的誕生,多么有意義??墒蔷驮谒膫€月前,他的次子黃競武的遺骸在上海原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監(jiān)獄所在地被發(fā)現(xiàn),在上海即將解放的前夕,黃競武為了保護屬于人民的財產,慘遭殺害。我想象當時黃炎培的心情,一方面是改天換地喜的極致,另一方面是痛失愛子的極度悲傷,這樣的解讀完全是文學的解讀,所以這個故事我是按照小說的方式來敘述的。
中華讀書報:這樣的寫作技巧,會不會被質疑報告文學的真實性?
何建明:報告文學要強調客觀真實性,這是我們講究的。報告文學寫真人真事,有的時候也會寫情感、寫情緒、寫環(huán)境……難道這些東西是小說家的嗎?我認為最高級的技巧就把文學手法全部練熟了,想什么時候用的時候就把它抽出來,這才是高招。很多包括作家或者評論家,這個問題的了解都不夠。小說家如果寫作時采用真人真事,一定是更有震撼的。我認為報告文學的寫作中,各種文體的技巧都可以為我所用,只要用的時候符合想表達的內容就可以了。寫報告文學,主觀真實、客觀真實還不夠,最后我們要上升到哲學高度和思想高度,本質真實才是最重要的。
中華讀書報:您的很多作品,在強調題材的重大性,文本的創(chuàng)新和文字可讀性的同時,思想性也是非常重要的特點。
何建明:對于作品的藝術性,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有各自的認知、審美和判斷,但思想的閃光點是可以照亮每一個人的,是相通的。好的思想可以對所有人、尤其是迷茫的、浮躁的人有一種力量和啟發(fā),在某種意義上,思想的光芒在報告文學排第一,第二才是藝術性。當然好的藝術性能使我們的思想性產生更好的效果,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光有思想而沒有表現(xiàn)手法,作品沒人看,思想也就無從談起。
3
中華讀書報:許多革命者在這場斗爭中成長起來,《煉獄》成功地塑造了很多傳奇人物,比如韓子棟的內心世界挖掘得非常充分,還有黃顯聲、張露萍等等,樹立了革命者的高大形象。
何建明:作為革命史,息烽監(jiān)獄的故事第一次相對完整地呈現(xiàn)出來。以前我們不太了解息烽,現(xiàn)在了解清楚了,比如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人物黃顯聲。黃顯聲的故事以前在紅巖中就提了一兩筆,但這個人非常了不起,他是一個秘密共產黨人,也是紅巖和息烽監(jiān)獄里特別重要的人物。他在息烽監(jiān)獄里面當生產組組長,秘密支部才可以正?;顒印|S顯聲是有機會從監(jiān)獄出去的,但是作為一個硬骨頭的共產黨人,他說我要出去也是堂堂正正地出去。我寫的時候就是把這種人格的力量呈現(xiàn)出來,展示共產黨人強大的、真實的人格魅力。
“小蘿卜頭”的故事一直在紅巖當中呈現(xiàn),但小蘿卜頭最重要的故事是在息烽監(jiān)獄。紅巖中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故事就是繡紅旗。其實繡紅旗的故事是在白公館,黃顯聲當時在白公館二樓住著,他在《中央日報》看到了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把報紙塞給了旁邊的羅廣斌和陳剛,大家高興得不得了,要繡紅旗慶祝新中國成立。紅旗怎么來?羅廣斌把自己睡的被子扯下來當紅旗,拿黃色的草紙剪了五顆星,這個紅旗現(xiàn)在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這都是真實的歷史,以前沒有把這個過程闡述出來。所以《煉獄》也是對真實的紅巖故事完整的補充。
中華讀書報:您如何評價《煉獄》的特點?能否概括一下革命題材這一系列作品對于當下的意義?
何建明:《煉獄》是對忠誠和絕對忠誠的探源。到底什么才是忠誠和絕對忠誠?在書中可以找出答案。共產黨人在特殊的環(huán)境中用智慧跟敵人作斗爭,這在目前的國際大環(huán)境下都有現(xiàn)實意義。目前還沒有哪一部文學作品揭示過息烽集中營的斗爭精神,《煉獄》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今天的社會就是兩種狀態(tài),一種狀態(tài)是平平和和過日子,一種狀態(tài)是浮躁地過日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追求。第一,平平淡淡中能不能堅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還得有所追求?《煉獄》中,大家的前途一切都是未知,敵人還在不斷地軟化、誘惑革命者的信念和自由,在這種情況下,繼續(xù)往前走而不是陷入泥坑,共產黨人的定力非常重要;第二,通過《煉獄》,你會看到羅世文、黃顯聲這些高級干部的心態(tài),在忽上忽下的人生命運中他們從來沒有改變信念,一直是堅定的共產黨員的形象。《煉獄》傳達的就是“煉獄”的信念、意志、人性,最后的結果是淬煉了我們的生命價值。我們的血是不是還是熱的?我們的血是不是還是紅的?作為一個老黨員,我在寫作中精神境界也得到了一次升華。
中華讀書報:您如何看待報告文學之于時代的重要性?
何建明:小說家可以沉浸在歷史的隧道中,報告文學作家一定要站在時代的高速公路上,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狀態(tài)。整體而言,文體決定了形態(tài),報告文學作家要更多地接受時代的召喚。即使寫歷史題材,依然要在時代的高速路上,只有這樣,才能對我們的今天和未來的高速路起到加油的作用,這也都是報告文學的特性。
4
中華讀書報:全媒體時代,您如何看待網(wǎng)絡的影響?您的作品出版后是不是也在考慮不同的傳播方式?
何建明:手機給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6年前,就是因為在手機上看到“豆腐塊”的小文章,我決定去“高山清渠”上找那位用了32年時間,帶領草王壩村鄉(xiāng)親們開山筑渠、致富的老支書黃大發(fā)。那時,黃大發(fā)除了在貴州被評為“優(yōu)秀黨員”外,其他地方很少有人知道。一次不平常的尋找,讓我真正見到了一位“山神”,當代的“愚公”。網(wǎng)絡對于我們報告文學作家來說有極大的好處,我們利用先進技術省去了很多麻煩。但是實地走訪是網(wǎng)絡替代不了的。
在今天的社會中,優(yōu)秀作品應該讓它有更多的傳播,這對于報告文學的文體,對我們整個文學都是有極大的好處。我們的目標是讓更多的讀者去閱讀和欣賞優(yōu)秀作品;如果說作品的思想光芒是溫暖的,應該讓更多的人去感受這份陽光溫暖的照耀。
中華讀書報:您現(xiàn)在的創(chuàng)作是什么狀態(tài)?仍然不斷地下去跑嗎?您對自己有怎樣的要求?
何建明:必須不斷地跑。我采訪黃大發(fā),想了解他為什么把泉水從險峻的擦耳巖引到自己的村里,想親眼看一下水源,不然他不可能花幾十年的心血去鑿那么一條“天渠”。那天我走了六個小時,已經好幾年沒有人走過的十來厘米寬窄的渠壁上,青苔和殘泥混在一起,天還下著細雨,開始還正常走,后來拄著竹竿橫著走,一步一移,后背的汗水比落在身上的雨滴還多,回北京一個多月腿腳還發(fā)酸。
每寫一本書都會積累好多材料,要認真閱讀、搜尋,同時還要不斷地深入生活,采訪調查,寫作的時候才可以隨時從“庫存”里調動素材。我從來沒有間斷過學習,而且這種學習強度很大。我們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社會的先進知識,注意社會發(fā)展的動態(tài),這對報告文學作家非常重要。寫完《背叛與忠誠》,我賣掉的相關資料大概有100多斤。每次寫作都是這樣。技巧更不用說,每一部作品都要求不一樣的,要超越自己。
我經常在考慮:我到底寫不寫?幾乎每一部重大題材都是在趕時間的狀態(tài)下完成,但是我又要迎接這種挑戰(zhàn),一方面是責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我不服輸,是跟當兵的經歷有關。我所有的創(chuàng)作、所有的努力都是跟著這個時代節(jié)奏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