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兒童文學應該是“兒童化”的文學
來源:中國文化報 | 馬 忠  2024年04月25日08:17

兒童的文學,還是成人的文學?這本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但事實上,我們看到當下的一些“兒童文學”就是這樣,并不完全由“兒童”和“文學”組成,出現(xiàn)了與適應兒童心理、滿足兒童審美要求、為兒童創(chuàng)作的兒童文學不同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兒童文學。其較為明顯的特征就是在原有兒童文學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上,不斷融入一些成人文學的東西,向著兒童文學成人化的方向發(fā)展。

兒童文學重點在于“兒童化”,要考慮“為什么寫”“寫什么”“怎么寫”。在各種文學樣式繁榮發(fā)展的今天,兒童文學的面貌與以往兒童文學相比有了些許變化,這是正常現(xiàn)象,但有些作品離兒童較遠、與兒童生活脫節(jié),這就不正常了。有些寫兒童文學的作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對色彩斑斕的童年生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回避當下的兒童生活,使得這些作者的寫作變成了隔著“玻璃”的寫作。

當創(chuàng)作不再追求意義的傳達, 閱讀必然成為純粹的消遣。這也是導致一些兒童文學作品顯得輕、薄、飄,缺乏深厚的底蘊和必要的承擔的重要原因。以備受關注、爭議較多的兒童詩為例,作者的眼里不能只剩下所謂的“詩”,而沒有兒童和兒童生活。所謂的“兒童詩”,如果以成人的眼光、思維、理解,代替了兒童的感知、想象和情感,那么作品實際上是借兒童的身份來表現(xiàn)成人趣味,即將成人的意識和審美理念強塞到兒童形象中去,讓稚氣的孩子傳遞成人的意識和情感。如果這樣的詩大行其道,“抒兒童之情,寄兒童之趣”勢必會淪為一句空談。

兒童文學是“兒童”的文學,其創(chuàng)作必須考慮到它的特定讀者對象——兒童,而且要注意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生理、心理發(fā)育狀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年齡特征。作家為了寫出兒童喜歡看的作品,要“和兒童站在一起,善于從兒童的角度出發(fā),以兒童的耳朵去聽,以兒童的眼睛去看,特別以兒童的心靈去體會”(陳伯吹語)。但一些作家可能不具備“兒童的角度”和“兒童的眼睛”,寫著寫著就把讀者忘了,變成了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所以兒童文學寫作首先要“兒童化”,既不能將兒童內心世界簡單化,也不能將兒童內心世界夸大化,而是要從孩子的需要、愛好和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審美能力來決定寫什么和怎樣寫。

兒童文學應該是“兒童化”的文學,“兒童化”是兒童文學區(qū)別于一般文學的關鍵所在。成人化的兒童文學雖然并不能取代純粹的兒童文學,但也會面向它的接受群體,而且兒童也屬于它的接受群體,并占一定的比重。因此,就其與兒童的關系而言,成人化的兒童文學是教育工作者和兒童文學研究者、創(chuàng)作者等需要關注的問題。

兒童文學除了成人化,作品的粗鄙化傾向也不容忽視。粗鄙化不單指成人世界的一些內容,還包括對孩子的幼稚無知、淘氣、惡作劇等的欣賞和夸大,雖然與兒童文學成人化不同,但也是成人運作下的產物。有些作者為求銷量,不重視精品生產,而是想方設法用作品刺激兒童,在作品中制造淺薄無聊的鬧劇,以“好玩”為手段,生產快餐文化。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兒童文學的趣味問題,在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中注重趣味,是為了使兒童文學作品更為少年兒童所喜愛,以便寓教于樂,從而產生更好的社會效果。近些年來,確實有為數(shù)眾多的作品成功地把健康有益的主題思想融合于生動的、富有兒童趣味的描繪之中,吸引了廣大小讀者,但是,我們又不能不注意到在不少作品中存在著為趣味而趣味的現(xiàn)象,有的所謂“兒童趣味”,實際上不過是孩子的幼稚無知、淘氣、惡作劇等,作者卻以贊賞的筆調描寫這些內容,而不加以正向引導,這樣的作品實際上是沒有什么積極意義可言的,但作者往往“自己感覺不出來”,這個現(xiàn)象是值得引起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