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追憶與溯源的詩意表達 ——讀李自國詩集《富順,和它醒著的魚》
我不是搞生物的,更談不上對生物學家們所研究的物種及其生活規(guī)律有更多的了解。比如年羊馬驢,比如自國在他的詩集中形象展示的魚。不讀其詩集《富順,和它醒著的魚》,你真不知這詩意化的魚所反映的本真內核。
詩評家葉延濱在其序言中寫到,“醒著的魚,讓我想起了那些回溯出生地的魚。這是自然界奇觀,在河流上游出生的魚,沿河而下,漫游大江大海,最后溯流而上,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逼嬗^,真是奇觀。詩評家的一語解讀,讓我醍醐灌頂,厚厚一本詩集,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核,非常醒目而莊重地鉛印在書的封面上。
這是自國剛剛出版還帶著墨香的寫給富順人民的一本專集,一曲贊歌,一部詠嘆,歷時近半個世紀,一萬八千多個日夜,從離開富順龍萬鄉(xiāng)開始,寫到縣城,寫到自貢,寫到成都,及至大江南北,情感自四面八方而來,像崇山矗立,像江河噴薄,綿延不絕,終于在花甲之年后,和盤端出,結集奉現(xiàn)。作為富順群體中的一員,當我手捧詩集,注目詩行,無限感慨憂傷,什么叫母親,什么叫兒子,什么叫赤誠,什么叫報恩,對比自國的桑梓情懷火熱詩心,我們幾乎無地自容。
這是作為詩人的李自國宏闊的家國情懷,沉甸甸的故土恩情。
整部詩集厚達300多個頁碼,5個篇章共收輯124首詩歌。“第一輯 背負千年古縣的行囊”“第二輯 才子之鄉(xiāng)打開詩歌的候鳥”“第三輯 為富順豆花泅渡,此去路遠”“第四輯 一個人的月亮所呈現(xiàn)的姿勢”“第五輯 我和森林一道涉足千古沱江”。每一輯都有其獨立的選題與抒寫,都有其獨到的思索、發(fā)掘與延展。富順素有“千年古縣”“才子之鄉(xiāng)”“豆花之城”三張金字名片,在自國的詩集里,可以說前三輯的選題與三張名片一脈相承,這是一個詩人的慣性思維與詩思哲理所決定的。“千年”“才子”“豆花”成了三個詩輯各自的詩眼,鮮明而精準,節(jié)制而不延宕,為千年、才子、豆花賦予了豐沛的詩意和生動的遙想。第四與第五輯才是對老家與本人生命歷程的回瞻與傾訴,由此,構成了自國為家鄉(xiāng)奉獻的一場絢爛的詩歌盛宴。
富順自北周天和二年建縣,距今已一千四百五十七年。而富順又因鹽設縣,鹽業(yè)與農業(yè)并舉,曾經(jīng)富曱一方,所以,富足而興文運,僅宋元明清四朝便出進士二百多人,在偏居西部內陸區(qū)域的一隅,實屬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了,于是,自國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用他的慧眼與手中的筆,不斷掘進,為我們洞開了一幅幅極富生命力的人文場景?!肮陪~色的燈盞,輕盈而飽滿/你就是我風調雨順的搖籃/那扇鄉(xiāng)愁的門,一經(jīng)被夜色煮沸/你絲綢般的童年/就長滿了老老少少的河流/那些穿越千年的一脈靈根”(《富順,穿越千年的一脈靈根》),這是寫富順古老的沱江河對后世子孫的滋養(yǎng),無聲的善良?!皳?jù)說是北宋一位富順知監(jiān)/不小心扔出的一塊石頭/將千秋文廟的鼾聲/留宿在人間”(《文廟》);“瓜子臉的湖。荷花臉的湖/鴨蛋臉的湖,清水臉的湖/極目湖水氤氳彌漫,落花飛絮/滿城醉管弦聲,湖光山色平漪/水面倒映著山居秋月,云卷去舒/星光揉得滿湖、滿臉的金光閃爍”(《疏鑿千載之夢的西湖》);“這里是普天之下/離鹽最近的一口井/這里是上帝不慎遺落在世間的/一闋咸味最濃的詞”(《富世鹽井》);“刀光劍影,威風凜凜/它用刀頭斬斷洪水的噩夢/它用刀身償還了堤壩的外債/它用刀柄挺立一派河山”(《關刀堤》),還有《在鄧關鹽場》《獅市古鎮(zhèn)》《閑話老街》《韋家巷老屋的心跡》等詩篇,都是對千年古縣厚重遺跡的獨特抒寫,再現(xiàn)了富順這座古縣城的悠久榮光。
如果說一步一景一畫卷,移步換景畫中游是對富順古縣城的外在描寫,那么,接下來的人物雕刻就是詩人內心的又一種情愫的反映了?!兜谝贿M士李冕》《知監(jiān)周延俊》《夢見梅澤和他的井》《晏鐸》《熊過》《劉光第》《新學巨子宋育仁》《有人敲門——致雷鐵崖》《獨步<自流井>——致敬小說家王余杞》《讀陳銓<天問>》《青花瓷——致作曲家王錫仁》《遠走他鄉(xiāng)的樹——寫給當代詩評家朱先樹》《張新泉的鐵或他橫飛的笛音》《才子縈繞的人間——回鄉(xiāng)痛悼伍松喬》等,一輯收錄人物有限,但他在眾多歷史文化名人中所輯錄的,都是能嵌進“鄉(xiāng)賢祠”“名宦祠”里具有聲光效應的杰出人物。詩人寫名人,其實是在尋找名人,探索名人,推崇名人,敬重名人,希望自己的執(zhí)著生命與名人相熨相貼。
富順既是人文重地,更是美食之城,一碗豆花就能讓一座千年古城清心蕩漾起來,禮趣起來,并以其悠久的歷史、美麗的傳說、無窮的思辨,讓豆花成為了富順美食的翹楚。盡管自國很早就離開富順離開家鄉(xiāng),但幼小心靈里種下的這一粒粒蓄勢待發(fā)的優(yōu)良品種,早就在他的心中開出了花,并且綻放了美妙的聲音。像《富順豆花》《更像是一朵白云,豆花姓富》《豆花醉酒》《一座城市與一斗碗豆花》《豆花西施》《我在豆花里,好好的活著》《聞香品茗豆花女》《豆花莊里的男人與女人》《香辣醬,醬做的辣妹》等,每一首詩都是詩人對家鄉(xiāng)美味的記憶與思念。豆花以前是鄉(xiāng)下的味道,現(xiàn)在早已化作城市的味道,總之,這一切,都是兒時的味道,母親的味道,不然,怎么會一直魂系游子,牽腸掛肚呢?
再比如他寫《祖屋》寫《出生地》寫《萬家坳》寫《童寺鎮(zhèn)的橘》,還有他的《自畫像》《我原本的職業(yè)是太醫(yī)》《那個童年不再回來》《父親》《母親》《盆地里長大的孩子》等,這些對老家念念在滋的記述與描寫,實在是那條“醒著的魚”回溯故里的真切向往,父母的墳頭,青山的翠柏,手里的供品,腳下的步履,沒有哪一樣不是詩人回向內心深處的叩問,沒有哪一樣不是詩人日夜輪回的悵惘。明月夜,短松岡,費思量,自難忘,惟有淚千行。
或許,自國永遠無法拋開這些深埋內心的記憶,還跟他的勃發(fā)青春的經(jīng)歷有著極其緊密的關系,少年輟學,爾后又去了涼山州雷波林場勞作,再后來回到富順,仍與林場打交道,在龍貫山林場、青山嶺林場作護林工,前前后后一干就是十多年,這段青少年時期的繁重而繁復的經(jīng)歷,就像泥濘的小路,彎彎的山道,緊緊地纏繞著自己的身體,烙印在自己的腦際,揮之不去,揮之沉重,揮之心痛,正因如此,站在今天城市的高度回望過去,那些生生不息的山的記憶、水的記憶、樹的記憶、葉的記憶、鳥的記憶、泥土的記憶,讓他找回了曾經(jīng)生命的擔當、毅力的錘煉、不竭的源泉,對灌溉了一座座大山并讓大山不斷雄渾不斷巍峨的嘉陵江沱江,他用如篆的筆力,抒發(fā)了幾十年留存心底的磅礴之勢與浩然之氣,《嘉陵江,與一條停泊晚清的鹽船》《森林人》《沱江,滄浪之書》均是幾十行上百行甚至近兩百行的抒情長詩,足見詩人對那片土地的真情實感,足見詩人對那片土地的刻骨銘心,深刻的意境,獨特的視角,氣貫長虹的吟唱,熔鑄于字里行間,襯托出詩人高潔的形象與血肉靈魂。
揮不去的是記憶,留不住的是年華,拎不起的是痛苦,放不下的是情感。故鄉(xiāng)是舔舐心靈傷口的港灣,是游子們心中永遠的結。“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這是自國最喜歡最愿意深情吟誦的詩句。企愿他,這條“醒著的魚”,日日遨游在故鄉(xiāng)的層層梯田、一坡一坎、綠水青山。
簡介:
李自國,筆名西村,四川富順縣人,中國作協(xié)會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四川詩歌學會副會長,國家一級作家,《星星》詩刊原副主編。1983年棄醫(yī)從文,已出版詩集《第三只眼睛》《告訴世界》《場——探索詩選》《生命之鹽》《西村詩話》《行走的森林》《2018——2019我的靈魂書》《騎牧者的神靈》(中英文)等16部。作品入選百余種選集,曾獲四川省文學獎、郭小川詩歌獎、2020年度十佳華語詩集獎、第六屆中國當代詩歌獎。
周春文,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協(xié)會員,四川省自貢市作協(xié)副主席。長期從事散文和詩歌創(chuàng)作,有作品發(fā)表在《首都文學》《四川文學》《青年作家》《星星》《邊疆文學》等報刊。有散文集《一生的陽光》《光陰的路口》、詩集《為你轉身》《云上行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