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沖:沒有滄桑很難被美麗所感動
作為陳沖的影迷,我對她的影視作品,不論是她參演的,還是導演的,可以做到如數(shù)家珍。而讀完《貓魚》這本書后,我要再加上一條:我是她的書迷。很多明星都出過書,但論寫作質(zhì)量,能超過這本書的屈指可數(shù)。陳沖的哥哥陳川是一名畫家,年輕時哥哥在畫畫,她在旁邊觀看,她看到哥哥畫的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油畫肖像,感受到了一位畫家的凝視,“他仿佛在著魔的同時施魔,把被凝視的對象從習慣性的印象流中分離出來,變得異常清晰和重要?!边@句話用來形容《貓魚》這本書的寫作特點,也是非常貼切的。陳沖生于1962年,而今已經(jīng)年過六十,在她如此豐富多彩的人生中,該有多少可以寫的內(nèi)容,而她從這條漫長的生命河流中只攫取了一小部分變成文字,極為坦誠,也極為深情地寫家人、電影、愛情、朋友……這些書寫對象都是她著魔的,而寫出來就是在“施魔”,連我們這些無關的外人都被深深地吸入其中,感受她的愛意,她的遺憾,她的渴盼,她的擔憂。這樣的寫作,對陳沖只此一次,因為太過真切,無法重來。
“悲傷是黑鏡中的美”
2014年,歷史紀錄片《客從何處來》在央視播出,其中一期的嘉賓是陳沖。從這檔節(jié)目,再加上之后的陸續(xù)了解,我才知道陳沖出生在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她外公張昌紹是中國藥理學奠基人,外婆史伊凡是知名社會學家,大爺爺陳文貴、爺爺陳文鏡和父親陳星榮都是享譽國內(nèi)外的醫(yī)學專家,母親張安中是復旦大學教授……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里長大,陳沖自然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優(yōu)越條件。按照常規(guī)的人生規(guī)劃,她很有可能會延續(xù)家庭傳統(tǒng),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醫(yī)生或者學者,可她卻走上了演藝之路,成為家族里的異數(shù)。1976年,年僅14歲的她因出演電影《青春》而嶄露頭角。1980年,才16歲,就憑借電影《小花》獲得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年紀輕輕,就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很多人可能會因此膨脹迷失在盛名之中。而她卻于1981年赴美留學,通過獎學金和在圖書館、餐廳打工來維持生活,一切從頭開始。同一年,她就讀于紐約州立大學新帕爾茲分校,但發(fā)現(xiàn)電影仍然是自己的熱望,此后在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學習電影制作。1986年起,只身勇闖好萊塢。在此之后,她逐漸成為大家熟知的那位成績卓著的演員和導演。
回頭看,我們會欽佩陳沖的勇氣和決絕。因為已經(jīng)看到了她后來取得的成就??墒侨绻悰_一起回到那段未來并不明朗的青春歲月,會看到她處境的復雜和內(nèi)心的掙扎。她在書中以歡暢的語氣回憶了在上影演員劇團的生活,在那里她結識了一幫同樣年輕的演員,他們一起拍戲一起玩耍一起經(jīng)歷各種有意思的事情,但是她還是決定離開,“我到底要什么?人只活一回,既沒有上一生可以做出比較,也沒有下一生可以使之完善。一切都只能走著瞧。我不清楚自己要什么,只感到劇團的那種快活讓我空虛、窒息。我必須離開。在以后的歲月里,也總是這份與生俱來的憂患意識,這份靈魂深處的不安,在舒適的時候,放逐我去陌生的險境;在枯萎的時候,逼迫我生出新枝嫩芽;在迷失的時候,提醒我觀照命運的軌跡?!比绻麤]有這種憂患意識,她就不會離開中國去美國闖蕩;如果沒有“這份靈魂深處的不安”,她也不會一次又一次試探自己的極限,去做更復雜更艱難的事情。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一直提到的“不自信”。她在《一號人物》里寫到一個細節(jié),那時謝晉導演每天都會拿出新寫的小品,讓她和張瑜排練,“我害怕排練,害怕謝晉導演,總覺得他會在開拍前覺悟過來,發(fā)現(xiàn)我不可調(diào)教,不要我了。”為什么呢?因為她是這樣看待自己的,“我永遠覺得不夠好,是偽劣品?;蛘?,這份不安全感是與生俱來的,它一直都在折磨我的同時鞭策我?;仡^看,我一生的努力都是企圖把自己從偽劣品變成真貨。”這樣的不自信貫穿了她的一生,哪怕后來她到了好萊塢,因《末代皇帝》的“婉容”一角成為知名演員,也無法改變其自卑的底色。在與魯特格爾·哈爾一起參演《壯士血》時,她看到皮普爾斯這樣描寫了主人公潔達的出場,“她的兩條長腿大口吞食著一條泥路”,而她沒有兩條長腿,“我堅信自己不能勝任這個角色,但又絕對不能讓他們看到這一‘真相’。我總是認為必須把自己的本質(zhì)面貌隱藏起來,別人才能看得上我?!辈蛔孕趴赡軙屖虑椴豢杀苊獾刈呦蚴?,為了避免失敗,所以要一直鞭策自己。這樣的特質(zhì),讓陳沖一直在努力精進自己。哪怕在常人看來,她已經(jīng)非常成功了。
在《我怎樣才能理解他》一文中,陳沖回憶了自己的外公張昌紹,曾如此感慨,“細想起來,我似乎總是情不自禁地被他們那樣的人所吸引——那些擁有道德勇氣和高貴靈魂的‘失敗者’,而不是那些春風得意、爭榮夸耀的‘勝利者’。生活中如此,創(chuàng)作中也是如此。”在回憶母親張安中的文章《悲傷是黑鏡中的美》中,她說:“也許悲傷是黑鏡中的美,看到了美,就能瞥見更深遠的東西……”失敗者、悲傷,還有前文提到的不自信,其實都可以指向一點:陳沖有一顆極為敏感纖細的心,這既是上天賜予的禮物,當然也是沉重的負擔。所以在自己身上,她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在他人身上,她也總是對那些缺憾、損傷和破碎的部分投注情感。這是她之所以成為一個好的藝術家的原因所在。陳沖在《悲傷是黑鏡中的美》有一段非常美的自白,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創(chuàng)作的饑渴和激情,常常來自某種基于哀思的記憶和想象——那個用清澈雙眼望著你說‘我愛你’的孩子,終將長大離家去尋找別的愛;那段令你神魂顛倒死而后已的戀情,終將這樣或者那樣地結束;那個晨光里完美的蜘蛛網(wǎng)、蒲公英、鳳尾蝶,那道劃過夜空的火流星……一切穿刺到你靈魂的美都與母親一樣,終將逝去。這不可名狀、無法安慰的渴望和騷動便是藝術的源泉?!?/p>
“在無法預料的時刻達到欣喜若狂的巔峰”
電影與愛,是陳沖在全書反復書寫的主題。在陳沖這里,這兩者是不可分的。年輕的時候拍電影,“那時候我太年輕,每一次分離,我都還沒有準備好。每拍完一部戲,我都像被戀人拋棄?!钡搅嗣绹c戀人W發(fā)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之后,她躲到朋友家里。她朋友后來回憶,“有一天你去面試,回來到我家,你說看到鏡中濃妝艷抹的自己都討厭自己。我說既然這樣就不要演電影了,你說不,它是我的生命?!痹谘菟嚱缃櫠嗄?,知道這是一個努力和成果不成比例的職業(yè),它時而讓人狂喜,時而讓人絕望,一切似乎都很偶然,跟自己的努力與否沒有關系,“我想過改行,也在學校選擇了一些其他領域的課程,希望被生理學、人類學或者天文學所吸引、征服。它們的確是很有意思的課題,但是只要新的拍片機會一出現(xiàn)——不管多小的角色,我就拋下它們,飛蛾撲火般撲向電影?!边@份濃烈的熱愛,反映在書中,就是有很大一部分內(nèi)容與電影有關。她在《就像雨中的眼淚》一文中感慨,“我出道雖早,在藝術造詣上卻很晚熟;當年我全是本能,現(xiàn)在我全是道理。電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人生又何嘗不是?!?/p>
對陳沖來說,電影關乎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金宇澄曾經(jīng)問過她,“為什么你往往記不得拍電影過程中的專業(yè)細節(jié),只記得感情上的事?”陳沖答不上來,“我只知道,千里迢迢跑到那片沙漠拍電影,為的就是那樣的時刻,讓我在蒼蠅彈指一揮間的生命中,感受到人類存在的不可思議的美麗和悲劇?!痹凇锻A粼诨氖徍秃诎档牡胤健芬晃闹?,陳沖回顧了自己為何要自己寫劇本,我們知道很多導演是依賴于其他編劇的劇本,而她不行,“我腦海里那部電影是從哪里來的呢?我猜跟其他電影人差不多吧,對一部電影的想象,是從某種強烈的共情與挑戰(zhàn),從某種道德或視覺的審美感受中來的。具體說,可能是一幅令我內(nèi)心戰(zhàn)栗的畫面,一個無法忘懷、甚至無法理解的場景,一段魂牽夢繞的音樂,一個非典型性的人物,或者一個具顛覆性的想法……”在回憶參演《末代皇帝》時,有一次導演貝托魯奇拍完后非常滿意,此時陳沖看到,“他的眼睛里有很多愛,一股幸福的電流擊中我的身心,原來一切就是為了這個淋漓盡致的時刻而做的準備。其實我這輩子對電影的癮,就是為了偶爾在某個完全無法預料的時刻,能到達這樣欣喜若狂的巔峰?!薄澳X子里全是戲”,對陳沖來說絕不是妄語。她是一位真正的戲癡。從在國內(nèi)得到百花獎最佳女主角,到美國餐館打工;從演沒有臺詞的小配角到奧斯卡頒獎臺,這些年來有多少酸甜苦辣,有多少苦痛挫敗,還是依舊全身心投入其中,全是因為“愛”。
“只有此刻的愛不朽”
愛,不只是她與電影之間的關系,也是貫穿她生活的核心,在《回不了家的人》中,她說:“在我的個人世界里,愛情應該算是最重要的內(nèi)容了。其他一切只是為了她而存在,為了她而做的準備工作。我永遠都在生活中平凡和非凡的跡象中尋找和體味她的暗示。”在書中,她毫不避諱地寫到自己的情感生活。青春年少時,她與M有一段清純的柏拉圖之戀。到了美國后,她的感情生活并不順遂,“那段時間我迷戀上了愛爾蘭女作家艾德娜·奧布萊恩的書,她書中的女孩就跟我的處境相像,我能從她描寫的每個愛情故事里看到自己,感受到所有的溫柔、所有的激情、所有的心碎。”直到后面,遇到了她的愛人彼得,生了兩個孩子,有了一個美滿的家庭。在《被遺忘的愛之夜》中,她多年后回望,“我曾經(jīng)以為,我的青春被毫無意義的兒女情長燃燒掉了,但也許正是那些灰燼的記憶鑄就了我,并仍然鑄就我。”“鑄就”,這個詞非常準確地道出了陳沖的過人之處。她是一個藝術家,她有能力把愛情轉(zhuǎn)換成藝術的養(yǎng)料。比如在拍攝《末代皇帝》時,陳沖與N的婚姻正瀕臨崩潰,她把感情中的絕望融入到婉容的角色里,才有婉容在長春偽滿皇宮里吃花的經(jīng)典一幕。正如她說的,“也許愛情是人類體驗的最高倍放大鏡,通過它我們所有的希望、欲望、恐懼都被放大,讓我們從最小的巧合中看到寓意,感受到命運之手的撥弄?!?/p>
當然,在書中“愛”并不局限于電影之愛和戀人之愛,還有親人之愛和友人之愛。陳沖有豐沛的愛意,還有袒露的勇氣,才能凝結成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一篇篇文字。她感慨事業(yè)上的進展讓她變成一個忙碌的人,整天拋頭露面跑碼頭,很不可愛。她想成為一個賢惠、恬靜的人,可是做不到,“她剛強、頑固,不撞南墻不回頭;她愛大笑,笑得很不文雅,也許這是她保持健康、蔑視困難的法寶;她提起來一條,放下去一攤,伸縮性極強;她沒有成為一位賢妻良母,她失敗了,但在挫敗中她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學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認為值得;她屢次失望,但仍然相信秋天金色的陽光,相信耕耘之后一定會有收獲?!边@是陳沖眼中的自己。而在我眼中,她是一個大美人,容貌之美不用多說,精神上的豐美也不遑多讓。這種美,歷經(jīng)時間的沉淀和人世的變幻,愈發(fā)迷人。這讓我想起陳沖有一次帶她大女兒去海邊,大女兒問她來這里干什么,她回說看風景。她大女兒說:“我們是小孩,你怎么能指望我們欣賞風景呢?”陳沖詫異地看著自己的孩子,半天答不上來,“她簡直一針見血,沒有滄桑很難被美麗所感動”。而我們這些在塵世間摸爬滾打多年的人,之所以會被陳沖的美深深打動,是因為我們不再是那個一無所知的小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