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聲一代》 呈現(xiàn)新生代與聲音的“相處過程”
聲音是人類社會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時至今日,聲音更以音樂、音樂劇、話劇、廣播劇、有聲書等多元化形式,給人以或優(yōu)美、或震撼的聽覺享受,滿足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根據新華社聯(lián)合喜馬拉雅發(fā)布的《2023國民收聽趨勢白皮書》顯示,在音頻使用者中,18—30歲的青年群體占據了40%,而30—40歲的中青年占據36%。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由聲音所構成的多元文化產品和精神食糧,“聽”也成為一種很潮的生活方式,從2023年掀起的播客熱浪便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在不同聲音領域內,一系列深受年輕人關注和喜愛的垂類圈層文化正在蓬勃生長。
新近在騰訊視頻、愛奇藝、優(yōu)酷同步上線的紀錄片《新聲一代》正是一次對新興聲音文化的敏銳捕捉與呈現(xiàn)。該紀錄片共八期,將目光聚焦于音樂劇演員、配音演員、歌手等來自不同聲音領域的“90后”新生代青年,深入到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從日常練習和彩排,到正式的舞臺演出、線下活動等進行跟拍記錄,將他們與聲音的“相處過程”,對聲音的表達盡數呈現(xiàn)給觀眾,同時配合深度采訪,娓娓道來他們的成長故事和心路歷程。
作為紀錄片中的人物傳記類型,《新聲一代》有著異常清醒的創(chuàng)作意識和邊界,尊重并主動擁抱垂類圈層文化。《新聲一代》中的四位青年主人公:歌手、音樂劇演員高楊,配音演員吳韜,男高音歌唱演員馬佳和配音演員谷江山,他們有著不俗的專業(yè)實力和成績,已經在各自的聲音領域里收獲了很多來自當代年輕群體的關注和肯定。
聲音創(chuàng)作的根本問題是如何使用聲音創(chuàng)造更多精彩的內容,核心是解決人們“聽什么”的問題。近兩年,無論是演唱會、音樂劇、音樂類綜藝,還是脫口秀、有聲書、各類播客等,圍繞聲音的各類創(chuàng)作都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迎來了行業(yè)蓬勃發(fā)展的熱潮,無一例外都找到了各自的受眾群體,形成了既公開又相對固定的愛好者群體。這也是大眾文化內容愈發(fā)豐富從而導致專業(yè)受眾細分的必然結果。片中的四位聲音創(chuàng)作者,涉及了流行音樂、古典音樂、音樂劇、廣播劇、影視劇配音、動漫游戲等領域,《新聲一代》對他們臺前幕后工作的記錄,不僅滿足了特定圈層觀眾群體的探究興趣,也讓更多普通觀眾了解這一群體,在圈層文化和大眾文化之間起到溝通與連接的作用。
聲音這一藝術形式看似居于視覺藝術之后,實則旗鼓相當、蘊含無限,并且聲音能夠提供一種無可取代的即時感和在場感,特別是在新媒體技術和網絡科技普遍應用的當下,人們聽到聲音作品的途徑和方式都更加便捷,因此聲音媒介必然具有用戶黏性高、場景限制少且情感氛圍強的特點,同時,行業(yè)賽道的不斷細分和音頻模式的延展與再構,也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用戶的選擇,受眾越來越專業(yè)化、圈層化了。
紀錄片中的四位主人公,他們一方面為聽/觀眾創(chuàng)作優(yōu)質的聲音表演,塑造音樂劇或影視劇中的角色,提供聲音陪伴,兩者是創(chuàng)作者與聽/觀眾的關系;另一方面,具有辨識度的音色又是屬于他們本人的個性化標簽,“聲音”傳遞情感,觸發(fā)聽/觀眾對“發(fā)聲者”全方位的凝視、窺探與消費。
通過影像記錄這些優(yōu)秀的新生代青年們的蛻變與成長,紀錄片《新聲一代》還向我們傳遞了當代青年凸顯自我的獨特表達。雖然他們已然是行業(yè)細分領域內的佼佼者,他們依然和每一位普通年輕人一樣,會遭遇難題、瓶頸,會偶爾感到不安、膽怯,但他們都會以自身的努力、堅定與堅持,表現(xiàn)為對工作的熱愛和對生命、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這些無疑都為當代年輕聽/觀眾在建立聽覺自我中心主義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積極影響。相較于傳統(tǒng)流行文化中所打造的完美明星形象,作為當代年輕人的聲音偶像,“新聲”們真實地展露自我,更接地氣,既能出色工作又懂享受生活,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價值觀能夠得到年輕人的認同,他們與聽/觀眾的關系更像朋友。釣魚、露營、插花、籃球、動漫……總有一個愛好會讓他們在聲音之外再相遇。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新聲”一代無疑是一張面向新世代社交的音頻文化名片。每個年輕人都希望找到更多能懂他們的人,而在圍繞著“新聲”聚集起來的人群中更容易找到同類,“新聲”既是他們聲音的陪伴與精神的引領,又在用實力演繹“世上另一個我”。對于想深入新世代青年亞文化場域的人來說,這部紀錄片無疑是打開聲音垂類的圈層文化的一把鑰匙。
(作者系上海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