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蔣寅:“看書就要看偉大的書”
來源:文匯報 | 蔣寅  2024年11月18日08:15

千帆先生談次曾言:“你們現(xiàn)在最好的就是有老師批評指點,我現(xiàn)在老師都故去,有誰來指點我的不是呢?”(《立雪私記》1985年11月12日)當(dāng)時先師年七十三,現(xiàn)在我還沒到老師的年紀(jì),已深有同感。延君壽《老生常談》卷一云:“人到?jīng)]人敢說他不是處,則日流于怪僻而不自覺,所以士有諍友也。從小有嚴(yán)師,有父兄,自可受教。此病多在中晚年,自以為老于世故,邃于學(xué)問,無人能更置一辭,此而無密友以婉致或明告之,其昏背尚可問乎!”此言不僅適用于學(xué)問,做人亦然。

延君壽《老生常談》雖為詩話,論學(xué)每多精警之語,如云:“心不虛,意不下,斷斷無成。人生才智稍稍上于人者,皆有傲人之心,然遇當(dāng)服善處,不可不低首自謝也。凡人不肯自道己短,必己無一長者也,作籠統(tǒng)樣子以罔人耳;凡不肯稱人之長,必己先有所短者也,作忌刻心腸以自欺耳?!边@不但論學(xué)如此,推廣到應(yīng)世接物,小至友道,大至邦交,無非都是這個道理??偸浅治冶?zé)o愆、過皆在彼的態(tài)度,終究是不會長進(jìn)的。

壞人只會變老,不會變好。此言看似很絕對,卻絕對千真萬確。人沒有生下來就壞的,正常人初犯錯誤,都會改正并反省自己,以后就會不犯或少犯錯誤。人的反省能力就是人生的糾錯機(jī)制,最終避惡向善,成為一個好人。有些人犯了錯誤不會改正、不會反省,沒有糾錯的可能,以致一錯再錯,始終悖善趨惡,失去成為好人的可能。壞人就是缺乏反省能力的人,永遠(yuǎn)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于是只會變老,不會變好。反而像王朔小說里寫的那些時時意識到自己是壞人的人,終究天良未泯,讓我覺得他們其實還是好人,因為他們對是非善惡還有著反省、辨別的能力。

在聊音樂的群里,有朋友說買了翻版的瓦爾特指揮貝多芬《田園》交響曲,覺得還不如QQ播放清晰。我們都經(jīng)歷過圖便宜買翻版的階段,如果是限于經(jīng)濟(jì)能力那另說。但有些朋友以為聽音樂不必講究版本,只要專注于音樂本身即可,或者說業(yè)余愛好者,重在陶冶情操、提升修養(yǎng),版本不是什么問題,那就不妥了。錄音版本對于音樂,就像照片之于人。不聽優(yōu)秀版本,根本無法感知樂曲的真髓。就像看一張不出彩的明星照,不會知道真人有多美。瓦爾特指揮哥倫比亞交響樂團(tuán)1958年錄制的《田園》,優(yōu)雅明快而有很好的平衡感,錄音也很出色,被許多評論家推為首選版本,CD以1985年CBS發(fā)行的所謂“報紙版”音效最好,這是有定評的。但這款錄音也有一點不足,就是電平低,要開較大的音量才能盡顯風(fēng)采。

聽黑膠唱片的好處,除了音效好之外,還經(jīng)??梢月牭揭恍┎恢赖囊魳泛脱葑嗉?。最近偶得一張匈牙利HUNGAROTON公司1981年發(fā)行的女鋼琴家Donatella Failoni彈奏的意大利作曲家奇馬羅薩的31首奏鳴曲。奇馬羅薩(1749—1801)以歌劇聞名,一生寫作了80多部歌劇,幾十部合唱作品,被目為“意大利的莫扎特”。雖然他也有50多首鋼琴奏鳴曲傳世,但我從來不知道竟這么好聽。布達(dá)佩斯出生的Donatella Failoni,上世紀(jì)60年代后期出道,錄制這張唱片時還很年輕,未必彈到很高的境界,卻也泠泠可聽。況且這不算熱門音樂,錄音不多見。聽過這張唱片,就讓我對她的克萊蒙蒂和李斯特錄音產(chǎn)生了興趣,留意她的其他唱片。在LP時代留下的浩瀚的歷史錄音中,能被轉(zhuǎn)制為CD發(fā)行的只是少數(shù),大量的錄音也像許多文學(xué)作品一樣,逐漸被遺忘。被遺忘的東西,不都是不好,只是為無見識的出版商和市場所誤。但在黑膠唱片中,我們就可能遇到一些不該被遺忘的錄音。

《孔子家語·六本》記孔子語曰:“吾死之后,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曾子問為什么,孔子對:“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也好說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地,視其草木。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笨鬃舆@段話非常有名,后人將它濃縮成一句格言:“欲知其人,先觀其友?!泵晒抛逡灿兄V語:“如果要了解一個人,就看他的朋友。”孟母三遷而近學(xué)宮,是為了讓孟子接近文雅之士;吳之振母親看到兒子的朋友黃宗羲、高旦中,欣慰其子將來必不凡庸。凡人與人交,國與國交,這句話都適用。

小提琴家文格洛夫被問到法比派小提琴演奏的特點時,強(qiáng)調(diào)了音符之間的連接、延音和歌唱性三點,它們是相關(guān)的。他說:“即使你需要快速演奏,音符之間也總是有連接。就像是一串音符,形成了樂句,而這種音符之間的連接就是產(chǎn)生能量的來源?!边B貫的歌唱性演奏,就是說“即使音符之間有空隙,你也要呼吸。你要像唱歌一樣去處理它”。對間隙和連接的這種講究也正是翁方綱“肌理”說關(guān)注的內(nèi)容,他用了一個比喻性概念“筍縫”來指稱詩歌文本意義單位之間的間隙和連接。

陳寅恪高足閻文儒先生,住北大燕東園。老友靳大成兄曾登門請教,聽他講當(dāng)年陳先生上課的情景。陳先生說自己寫論文,大概就是引文,案;引文,案;引文,案。最后,一句結(jié)論,就寫完了。這就是老輩的著述法,教案體。錢鍾書諷刺當(dāng)時的大學(xué)老師把講義印成書,再拿書來做講義,就是指這種教案體著述。其淵源出于古代的學(xué)案,學(xué)案就是一種教材,無論現(xiàn)實中有無講學(xué)的實際需求,它都將讀者視為潛在的生徒。

閱揚(yáng)之水《問學(xué)記》,記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廿八日訪趙蘿蕤,說起近來對某某的宣傳大令人反感:“我只讀了他的兩本書,就可以下結(jié)論說,他從骨子里滲透的都是英國十八世紀(jì)文學(xué)的冷嘲熱諷。十七世紀(jì)如莎士比亞那樣的博大精深他沒有,十九世紀(jì)如拜倫、雪萊那樣的浪漫,那樣的放浪無羈,他也沒有,那種搞冷門也令人討厭,小家子氣。以前我總對我愛人說,看書就要看偉大的書,人的精力只有那么多,何必浪費(fèi)在那些不入流的作品,耍小聰明,最沒意思。”雖然這位先生最心儀的意中人就是趙蘿蕤,但當(dāng)時她就不入眼,多年后看得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