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評論始終在尋找同路人
一篇受普通大眾歡迎的評論,無論在學術上多么遠見卓識,都需要接地氣,說人話。而科幻評論其實是在尋找同路人,也是在照亮別人的科幻之路。
想談科幻評論,第一個蹦進來的念頭,試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想了又想,其實我不是干這行的。我只是一個深度科幻迷,對一些我真正喜歡的作品,不吐不快。這是我寫劇版《三體》評論的初衷,也是我完全沒想到自己能獲獎的原因。
首先,很感謝讀者朋友們對這篇評論的喜歡。其次感謝編輯當初對我那篇稿子精心的修飾和對我本人不斷的鼓舞(他總是說,“一定要有信心”“你肯定可以的”)。
當初寫這篇評論,一方面是因為喜歡《三體》原著,另一方面是一直擔心《三體》過于宏大的敘事,會讓編劇和導演很難演繹,畢竟小說的敘事結構與影視作品完全不同。而且,原著小說里面的角色大多是紙片人,或者說是工具人,這對演員的要求就非常高了,角色的塑造全靠導演和演員對于人物的理解和演繹。結果,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就感覺“穩(wěn)了”——這部劇無論編劇、導演還是演員,都用了十二萬分的心思。于是,就有了這篇評論。
但其實,我并不真正知道該如何寫一篇好的科幻評論。我只是平心而論,把自己的想法如實表達了出來。就像我的第一篇科幻評論,發(fā)表在1999年第二期《星云》上的那篇《呼喚科幻影視》一樣。
我從小就是個科幻迷,家里有很多的科幻小說和雜志,但在我身邊,真正喜歡科幻的朋友非常少。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放眼望去,最火的是武俠和言情,無論小說還是電視劇,科幻的占比少之又少。等我上了大學,總是覺得很孤獨,只有圖書館里那些科幻小說能讓我開懷,還有就是《大西洋底來的人》《太空堡壘》《銀河鐵道999》和《星球大戰(zhàn)》《外星人E.T》《異形》《終結者》《機械戰(zhàn)警》《藍血人》,等等。我會很輕易地沉醉在科幻劇情里,甚至想象著校園被外星人占領了,我們要如何反敗為勝。然而,一睜開眼,無論老師還是同學,都說我個性古怪(也有說古靈精怪的),不知道我整天在想啥。好在,我在大學的班級信箱里發(fā)現(xiàn)了一張油印的傳單,上面寫著“中國科幻迷協(xié)會招新”。于是,我就上船了。
再之后是遇見了科幻刊物《星云》,正是因為這份雜志,我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如鄭軍、蘇學軍、星河、吳巖、劉維佳等多位老師。那時候,我們都曾經在《星云》上投稿,都紛紛捐款用愛發(fā)電,維持著我們心愛的科幻事業(yè)。
我還記得,在1999年那篇科幻評論里,我提出“科幻所面對的受眾,年齡范圍極廣,不僅有少兒科幻,也應該有成人科幻”,而且,“如果有好劇本,再加上好導演及一個相當水平的班底,相信一定有能力拍出既賣座又好看的電影。”只是,當時的我可能過于樂觀,沒想到足足用了20年,才有了2019年的《流浪地球》和2023年的《三體》。
“推出中國的科幻電影,一方面可以讓中國科幻與世界接軌,讓國人改變對科幻的看法;另一方面也讓世界更了解中國,為影視界添一筆亮麗的色彩。同時,借助影視這一通俗的傳媒方式,也能夠加速科幻成為雅俗共賞文學形式的進程,使之進一步在古老而年輕的中國開花結果。”
那時候的科幻評論,或許從學術的角度而言,沒有那么嚴謹,更多的只是給科幻迷們一個發(fā)表自己觀點的板塊而已。但對我們科幻迷而言,能看到其他科幻迷發(fā)聲,本身就是一種鼓舞了,因為看到了同好,看到了同行者。大家的觀點未必一致,但很明顯,大家都愛科幻,都愿意為愛發(fā)電。
這些年來,我寫的科幻評論并不多,大多數(shù)與其說是評論不如說是隨筆。因此,我總在問自己,這些評論是給誰看的,我們又為什么要寫科幻評論?
學術論文的目的當然很單純,發(fā)表在雜志上的評論呢?又是給誰看的?那些讀者又為什么愿意花時間來看評論?我想,答案可能沒那么復雜,無非是幾個因素:有些人是因為看過了某部作品,心中有很多感觸,所以想看看別人是怎么評價這部作品的;有些人是沒看過這部作品,想先看看別人的評價,再決定要不要花時間去看;還有些人是偶爾看到評論,本來沒啥想法,順手翻一翻,萬一有朋友問起,自己也能說出個四五六七八。當然,總還有其他的原因,篇幅緣故,此處就不一一列舉了。
所以,要我說,一篇受普通大眾歡迎的評論,其實無論在學術上多么遠見卓識,都需要接地氣,說人話。第一要務當然是共情和共識,和讀者產生共鳴。第二是對作品的深刻理解,不能流于表面,人云亦云。第三要言之有物,把道理掰開來講明白,讓讀者能夠快速理解。第四要在態(tài)度鮮明的基礎上,保持對作品的尊重和公允,無論捧還是踩,都要有道理。當然最好,還要能從不同的視角,帶著讀者深入分析作品里面那些隱秘而未及被眾人關注的角落,讓讀者有“挖到寶”的感覺,讀完評論恨不得馬上再去把原作翻出來看一遍。
事實上,當年給《星云》投稿的同好中,竟有將近一半的人后來都成了科幻從業(yè)者。有科幻作者、科幻編輯、科幻編劇、科幻出品人、科幻活動組織者,等等。所以,從某個角度而言,我覺得,科幻評論其實是在尋找同路人,也是在照亮別人的科幻之路。
所以,讓我們呼喚更多的科幻評論吧,期待未來有更多人寫科幻評論,看科幻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