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葉草”論叢》:文學批評對話意識的自覺
《“四葉草”論叢》由王力平《水滸例話》,郭寶亮《滄桑的交響》,桫欏《把最好的部分給這個世界》,王文靜、王力平《文學是一次對話》4部著作組成。這4部著作的評論對象不盡相同,但都聚焦文學經典與文學傳統,關注創(chuàng)作現場與文壇生態(tài),以新鮮活潑的話語方式,呈現文學世界的斑斕圖景。
《“四葉草”論叢》不是文藝評論的集子,更不是自說自話的理論獨白,而是有趣的靈魂——批評家與作家、批評家與讀者、批評家與批評家之間以文本為紐帶的對話,是同氣相求、將心比心、相互發(fā)現,共同實現文學意義和可能世界塑造的過程。王力平《水滸例話》是30余年來細讀《水滸傳》的結晶,作者以輕松閑適的心境和靈動有趣的隨筆方式走進《水滸傳》,分析《水滸傳》里的人物、語言、敘述和結構等方面的匠心獨運的安排,為讀者提供一條登堂入室、領悟奧妙的門徑。對細節(jié)和個別性的關注,顯示了作者高超精湛的文本解析能力和對古典詩話、評點等古代文論與批評話語方式的嫻熟掌握。郭寶亮《滄桑的交響》拈出與王蒙、陳超和王力平的3次對談作為全書的開篇,力圖展示作者筆下的當代文壇既搖曳多姿又與眾不同的精神風貌,文筆老道,見解犀利,有一種置身文壇現場批評家的身份自覺。桫欏《把最好的部分給這個世界》里的文字一如他的為人,樸素鮮活而又人情練達。他的評論領域橫跨詩歌、小說、網絡文學和戲劇影視等,通過作者與魯敏、薛舒、黃詠梅等14位“70后”作家的對話一次次走進這些青年作家的精神世界,傾聽他們的所思所想?!段膶W是一次對話》是兩代學者之間的一場理論和智力的游戲,對話所涵蓋的內容涉及女性文學、非虛構寫作、生態(tài)文學、鄉(xiāng)土文學、文學里的城市、現實主義等??梢钥闯?,這些話題都是影響著文學認知、亟須澄清的問題。為了回應這些問題,兩位作者也是做足了功課,既要言不煩、言而有據,傳達一種“有根據的知識”,又明心見性、直逼本質,從而使對話成為一種彌漫著氣息,攜帶著溫度,傳遞著能量的交流場域。
《“四葉草”論叢》體現出4位作者對話意識的自覺性。對話意識是批評家深入到文體實踐中的理論氣質和價值取向。文藝批評從根本上說是對話性的,對話意味著批評主體始終是以復數形式存在著的,每一位批評主體在文學面前享受平等的權利,誰也不是文本唯一正確的解釋者,都是參與者、傾聽者、闡釋者、書寫者,文學的魅力即在于這種思想、意蘊、精神的豐富性、差異性、多樣性和敞開性?!丁八娜~草”論叢》里的作品都是對話性的,這里不僅有批評家與作品的對話、批評家與作家的對話,也有批評家與批評家、批評家與潛隱的讀者的對話。對話的前提是對文本的心存敬畏和暖意,而不是居高臨下地發(fā)號施令。由對話帶來文學批評的柔性筆調,充滿了詢問、磋商、探究的語氣以及對自身有所不能的警覺。對話也培育出文學的富饒性,通向了多聲部的文學實踐與文學生態(tài)。《“四葉草”論叢》就是這樣一套由對話意識的自覺而帶來的富有美學氣質的文藝批評叢書。
不僅如此,《“四葉草”論叢》還是對對話式批評文體的勤勉踐行。對話體作為古老的文體,不只屬于文學批評,古代哲學、經學的典籍里都有對話體。通過對話體的批評實踐,可以有效抵制職業(yè)性寫作的程式和教條,帶來批評文風的靈動、活潑、細膩和優(yōu)美。對話體寫作一點兒都不允許思想的偷懶,背后是極其繁重的累積工作,事前必須做好功課。對話的雙方不僅要有共同的精神旨趣,而且要以獨立的個性特征顯示出才情和思想的交換與碰撞。還要巧設問題情境,引導對話者敞開胸懷,打開話題,說出對話才能說出的那部分內容。
《“四葉草”論叢》的出版為我們提供了理論何為、批評何為的反思契機。毋庸諱言,文藝評論不是文藝生態(tài)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其有機的組成部分。批評家率先進入到作品的探險之中,有能力引領讀者一起參與文本的閱讀。沒有批評,讀者有可能就會陷入無所適從的境地。從這個意義上說,批評的作用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它幫助我們實現對于文學的理解。
當前,人們呼喚批評的在場性、及物性,對話體是一種很好地實現上述目標的方式。對話體有助于實現批評文體的解放,但這并不意味著批評對理論的棄用。事實上,好的批評不僅是在場的、及物的,而且也是有理論的。對話體固然有助于實現批評的“輕理論”性質,但它不應該以犧牲理論特有的力量為代價。因為,對話是充滿現場感、靈動的,也交織著隨機性、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的知識生產場域,這個特點內在地要求理論積極有效地介入其中,以保證對話是理性的、有根據的,而不是主觀的、任性的。而理論也需要在這個介入過程中降下身段,以謙卑的心態(tài)傾聽來自文學性的呼喚。
如果說對話體可以穿透由概念、思辨、推理所構置的理論的堅硬的外殼,喚醒理論的文學性表達,那么,以這樣的理論做底色、背景和工具,批評將有能力以文學性和理論性的雙重視域打開文本、體驗在場、形成判斷、引領風尚,與文學一道完成對可能世界的塑造。這也許就是對話性的文藝批評文體提供給我們的最寶貴的啟示。
(作者系河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河北師范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