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良:澳門文學獎描繪了澳門文學界的群像
第十四屆澳門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序
澳門文學獎作為一個鼓勵澳門文學創(chuàng)作、推動文學發(fā)展的平臺,已經進入了而立之年。自從舉辦以來,澳門文學獎得到了廣大澳門文學愛好者的積極響應、支持和參與,設立公開組之后,也得到了海內外文學工作者的踴躍投稿參評,在這個意義上,澳門文學獎不僅系統(tǒng)推動、見證、參與了澳門文學的發(fā)展繁榮,也明顯增加了澳門文學和城市文化形象的能見度和影響力,令人振奮鼓舞,我們也倍感自豪驕傲。
回想1993年春夏之交的某一天中午,我約請澳門日報李成俊社長、李鵬翥總編輯、澳門筆會陶里理事長和澳門大學中文系李觀鼎教授在國際銀行四樓海洋酒樓一起餐敘,試探性地提出設立澳門文學獎和讀后感征文比賽的構思。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很爽快就答應支持。那時候,澳門基金會給人的印象就是管理澳門東亞大學的機構,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事實上,因為澳門東亞大學、澳門理工學院和亞洲國際公開大學1991年相繼成立,澳門基金會在高等教育領域的主要任務已經完成,正要轉型,尋找新的發(fā)展方向。我們除開推動與內地交流和中葡合作之外,也試圖更多參與澳門的學術文化事業(yè)。這次聚會,打開了與本地文化機構和社團的緊密合作之門,也找到了合作的有效路徑和模式。這兩個獎項就這樣應運而生,不知不覺,已經歷了30個寒暑,并且成為文學界的知名品牌,李成俊、李鵬翥、陶里三位澳門文化界的前輩如果泉下有知,也應感欣慰。如今,海洋酒樓已不復存在,但我們在澳門文學獎三十而立之年,必須飲水思源,對三位前輩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不僅因為這個獎項的設立,更因為他們畢生為澳門文學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杰出貢獻。毋庸置疑,他們是澳門當代文學其中最突出的的開荒牛和奠基者。
澳門本土當代文學發(fā)軔于1950年創(chuàng)辦的《新園地》,其真正興盛當始于1983年《澳門日報?鏡海》純文學版的創(chuàng)刊。1986年和1988年兩次澳門文學座談會的召開,是澳門文學界集體意識的全面覺醒,大大激發(fā)了本土文學創(chuàng)作的熱情。澳門文學獎的設立,則為這股熱情的抒發(fā)創(chuàng)設了一個更大的平臺。隨后,澳門基金會編輯出版的澳門文學“八選”──《澳門離岸文學拾遺》(上、下冊)、《澳門當代詩詞紀事》(上、下冊)、《澳門短篇小說選》《澳門散文選》《澳門新詩選》《澳門文學評論選》(上、下編)、《澳門當代劇作選》以及《澳門現代詩選》(上、下冊),并在澳門回歸前夕,與中國文聯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一套20卷本的“澳門文學叢書”?;貧w后,又與作家出版社和中華文學基金會連手出版了一套全新的“澳門文學叢書”,目前已經出版了66冊,還有13冊今年推出。同時,我們又從2011年開始與文化局合作出版年度文學作品選和演藝評論選,如今已分別出版了11冊和4冊,其他機構和社團也出版了很多文學期刊和作品。至此,澳門當代文學全貌的脈絡和輪廓已基本清晰,澳門文學界的群像也樹立起來了。
澳門回歸25年,是澳門歷史上發(fā)展最快最好的時期,也是澳門文學最活躍最繁榮的時期。我們有幸成為這個激情澎湃時代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更有幸成為這個翻天覆地時代的記錄者和書寫者。澳門的文學不僅書寫小城的景物事件、社會變遷和人情世故,已經逐漸將視野拓展到更大的時空,將城市的命運與國家和世界命運更加緊密相連,澳門文學作品的讀者也擴展到中原大地,不少優(yōu)秀作品還翻譯成外文出版。一句話,澳門文學創(chuàng)作大大豐富了澳門文化的內涵和市民的精神生活,令城市的文化形象、韻味更加親近、可愛、鮮活,也大大促進了人們對澳門文化的了解和認知,增強了澳門文化的知名度和傳播力,澳門作家也成為了澳門這個偉大時代的積極建設者和貢獻者。
當然,與其他城市相比,澳門文學雖然綠草成蔭,生意盎然,但我們必須承認,還缺乏標桿性作品和標志性作家,我們期待,在澳門這片擁有豐富歷史文化底蘊和充滿人性光輝的沃土上,有一天參天大樹拔地而起,創(chuàng)造澳門文學耀眼的高峰,照亮更多的人。我們相信,如果我們繼續(xù)保持旺盛的創(chuàng)作熱情,追尋歷史,探究文化,深入民間,緊跟時代,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衷心感謝澳門文學獎過去30年的所有合作者、支持者、參與者,祝賀所有的得獎者,因為你們才有澳門今天的文學盛景,因為有你們才有文化澳門的未來。愿我們齊心協(xié)力,一如既往做好文學百花園的園丁,用心栽花種草植樹,共同迎接百花齊放的新時代;更盼百家爭鳴中,長出參天大樹,為文學立碑,為澳門爭光,為國家建功,為文明添彩。
吳志良
2024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