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素人新作不斷 文學期刊“愛”上直播 改編劇集帶熱文旅 文學破圈發(fā)展 深度參與生活
回首2024年,文學展現(xiàn)出歷久彌新的力量,深度參與人們的文化生活,留下一個個矚目時刻。作家們深耕創(chuàng)作,優(yōu)秀作品紛紛面世。
作家蘇童(左一)、余華(左二)、《收獲》主編程永新與董宇輝暢談文學。
一批厚重之作令人回味
2024年,作家們不斷蓄力,開拓寫作疆域,留下一批令人回味的作品。
這一年,眾名家以昂揚姿態(tài)展示了對文學的探索和追求。劉醒龍的《聽漏》、張楚的《云落》、葉兆言的《璩家花園》、張煒的《去老萬玉家》、麥家的《人間信》、格非的《登春臺》、楊少衡的《深藍》、李修文的《猛虎下山》、馬金蓮的《親愛的人們》、達真的《家園》……文學評論家白燁給出評語:“這些作品大都是文學名家和實力派作家的小說新作,都是作家基于長期生活積累的苦心經營之作,在看取生活的角度、閱讀生活的深度、表現(xiàn)生活的力度等方面都有藝術突破?!?/p>
這一年,《花燈調》《蘋果紅了》《東山坳》《草木志》等一批飽含時代氣象的文學精品接續(xù)涌現(xiàn),多角度展現(xiàn)出新時代的“山鄉(xiāng)巨變”。據(jù)統(tǒng)計,“新時代山鄉(xiāng)巨變創(chuàng)作計劃”入選作品和選題已有29部,正式出版13部,其中既有名家新作,也有青年力作。
這一年,素人寫作開掘一片新天地。黑桃《我在上海開出租》、王計兵《低處飛行》、陳年喜《峽河西流去》、胡安焉《生活在低處》等陸續(xù)與讀者見面。素人作家紛紛擴大寫作視野,陳年喜首次給家鄉(xiāng)作傳,王計兵堪稱文學界派到外賣行業(yè)的“臥底”,用詩句和靈感捕捉這個群體的喜怒哀樂。
這一年,回望歷史、回望故土成為關鍵詞。王樹增新作《天著春秋》以十場古代大戰(zhàn)為軸,縱覽夏商周春秋千年歷史。陳繼明蓄力幾十載,以松弛方式寫就長篇小說《敦煌》。邱華棟《空城紀》以繁復的歷史,蒼茫的廢墟,復雜的人物,瑰麗的風情和奇異的傳說,構成西域兩千年的史記、傳奇和贊美詩。作家鬼子磨礪18年推出《買話》,追問“你和故鄉(xiāng)的關系到底怎樣”。
文學的破圈效應不斷放大
2024年,文學的跨媒介轉化、破圈發(fā)展,成為一個顯著的現(xiàn)象,文學帶來的無限可能早已不是停留在紙面上,而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斷印證,不斷拓展,不斷延伸。
這一年,那些傾注了幾代人記憶的文學雜志在直播間開啟“新征程”,意味著文學在積極融入現(xiàn)代傳播格局的過程中,與熱愛文學的讀者相遇,實現(xiàn)從墨香到心靈的精神鏈接。
年初,《人民文學》雜志率先走進“與輝同行”抖音直播間,這次有著破冰之旅意義的直播活動累計觀看人數(shù)895萬,最高同時在線70多萬人,獲得上億次點贊。最終成交金額1785萬元,銷售碼洋1983萬元。年終歲尾,《人民文學》再度“故地重游”,在約兩個小時活動中,累計700多萬觀眾觀看,最高在線人數(shù)27.8萬人,2025年全年12期的《人民文學》雜志共售出2.9萬套。《人民文學》主編施戰(zhàn)軍發(fā)出感慨:“《人民文學》不孤單了,跟大家在一起,我們找到了更多讀者,也遇到了更多知音?!?/p>
國內頂級文學雜志的直播間之旅,《收獲》同樣留下難忘印記。今年2月,《收獲》主編程永新,作家余華、蘇童做客“與輝同行”抖音直播間,暢談文學,暢談《收獲》,銷售額1246.2萬元,給無數(shù)讀者帶來歡樂和感動。
這一年,文學的破圈效應,構成一個個全國熱議的文化現(xiàn)象。外景讀書類紀實節(jié)目《我在島嶼讀書》談文學、談閱讀。從第一季至今,節(jié)目全網(wǎng)曝光量已超100億,今日頭條上的累計播放量已經超過4.5億。由茅獎獲得者金宇澄作品《繁花》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爆火,帶動上海冬日打卡文旅熱,也讓圖書銷量加印了20萬冊。由李娟散文改編的同名劇集《我的阿勒泰》,成為現(xiàn)象級作品,平實、利落的文字,帶著理解萬物的強大力量,通過成功的影視轉化,不僅帶熱了阿勒泰的旅游,更打動了無數(shù)觀眾的心。
圖書市場“懷舊風”強勁
2024年,向經典致敬,向好作品致敬,圖書市場“懷舊之風”強勁。
這一年,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對曹禺系列、王朔經典作品集、《城南舊事》《四世同堂》等經典之作進行了全新改版。林白三十年寫作的《一個人的戰(zhàn)爭》《說吧,房間》《北去來辭》,以“女性三部曲”重裝亮相。長江文藝出版社推出《二月河長篇歷史小說典藏版》,是對二月河先生逝世六周年最好的紀念。
歷經歲月、歷經市場、歷經讀者檢驗的圖書才擁有典藏版、紀念版的榮光,而這些濃縮著一代代讀者閱讀經驗的圖書即便在數(shù)字時代的今天也依然表現(xiàn)搶眼。在今年秋季的北京地壇書市上,《我與地壇》(2024典藏版)一經亮相,就征服了無數(shù)讀者,作家史鐵生大致不會想到,他的心血之作不僅馳騁在文學世界,更成為人們詩意生活的美好象征,很多讀者手持這本書打卡地壇書市,通過鏡頭留下永久紀念,經典閱讀與時尚文化實現(xiàn)完美對話。
當然,典藏版、紀念版的不斷到來,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出版機構對于圖書市場抱有謹慎的態(tài)度。應該說,出版業(yè)在不斷尋求突破、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的同時,穩(wěn)扎穩(wěn)打的姿態(tài)同樣是彌足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