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本周之星 | 劉文邦:每一天都不是多余的(組詩)(2023年第19期)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2023年06月09日13:48

“本周之星”是中國作家網(wǎng)原創(chuàng)頻道的重點欄目,每天經(jīng)由一審和二審從海量的原創(chuàng)作者來稿中選取每日8篇“重點推薦”作品,每周再從中選取“一周精選”作品,最后結(jié)合“一周精選”和每位編輯老師的個人推薦從中選出一位“本周之星”,并配發(fā)推薦語和朗誦,在中國作家網(wǎng)網(wǎng)站和微信公眾號共同推介?!氨局苤恰钡脑u選以作品質(zhì)量為主,同時參考本作者在網(wǎng)站發(fā)表作品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涵蓋小說、詩歌、散文等體裁,是對一個寫作者總體水平的考量。

——欄目主持:鄧潔舲

本周之星:劉文邦

劉文邦,筆名笑生春風(fēng),山東聊城市茌平區(qū)人。中國詩歌學(xué)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已出版詩集《搖曳歲月》《歲月有痕》。作品散見于《詩刊》《綠風(fēng)》《詩選刊》《詩歌月刊》《陽光》《山東文學(xué)》《安徽文學(xué)》等。有詩歌入選中國詩歌網(wǎng)“每日好詩”。

作品欣賞:

每一天都不是多余的(組詩)

花瓶

兩只花瓶,分別抱著各自的年輪與色彩

在窗臺上屹立不動

時間久了,就會有日子滲出

在各自的胸前,結(jié)晶出大紅的玫瑰

這神來之筆,應(yīng)是畫師馬良的絕世之作

花瓶是空的,仿佛空著深深的虛無與寂靜

有時我似乎聽到里面呼呼的風(fēng)聲

仿佛來自遠方

又仿佛來自另一種空無

其實花瓶里也曾養(yǎng)過兩枝玫瑰

它們仿佛是花瓶活在世上的生命

飽滿而旺盛

玫瑰枯了之后,水也慢慢干涸

仿佛一切又回歸原始

回歸更大的落寞與虛空

空著的花瓶,在等著一場風(fēng)

或者一場雨

把自己填滿

2023.5.31

麥子熟了

麥子熟了

而雨還在下

雨還在下

而麥子熟了

麥子在麥子上發(fā)芽

欲長成新的個體

麥子在糾著農(nóng)民的心吐綠

直到整個村子都疼得顫抖起來

而我不會疼,可我也會

顫抖

麥子綠著

仿佛在金黃的夏天身上

又嫁接了一段春天

如同,在村子本就傾斜的肩頭

又添加了一份疼痛

2023.5.29

誰又能擋得住一場雨呢

雨繼續(xù)下。在人間

誰又能擋得住一場雨呢

世間萬物,都含著一雙淚眼

鳥把鳴叫里裝滿了水

一拍打翅膀

便有一陣雨落下來

沿著花香濕潤的小徑

一直往前走,漫無目的地走到

日子深處

烏云在加重烏云,仿佛有一座山

從空中壓下來

此刻雨的小心思,無非是想

在樹葉上多寫上幾行小詩

我走著走著,就聽出了其中的奧妙

陽光走失好些日子了

也沒人把它找回來

一天的時間,只供給雨聲

不停地敲敲打打

人間足夠博大

能盛下這么多雨水

我就這樣繼續(xù)走著

既聽不見萬物的歡呼

也聽不見大地的抽泣

2023.5.29

每一天都不是多余的

五月如一枚青果,還沒熟透

就落了下來

時間就像一陣風(fēng),一旦吹過

便蹤影皆無

我甚至來不及懷念

麥子說黃就黃了

黃得竟如此豐滿

應(yīng)該感謝那場雨水

喂肥了布谷鳥的飛翔

它每叫一次

麥子就成熟一分

時間快得如閃電一樣

但每一天都不是多余的

日子按步就班地排過來

如同我這屋頂上的椽子

每一根都有妙用

接二連三的雨水從天上傾瀉下來

大地只是象征性地打了一下飽嗝

杏子,桃子,蘋果,梨……

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果子

正在時間里慢慢長大

而父親,在慢慢變老

他臉上的皺紋越來越深

足夠盛得下一場雨水

2023.5.29

五月的雨

五月的雨比初戀還黏人

都哭泣了三天了,還在哭

天空好像比人間的委屈還要多

不管怎樣,石榴花還是不遺余力地開了

自下而上,仿佛一面紅紅的墻

它為愛而來

它為人間掏出一顆更嬌嫩的心

雨繼續(xù),仿佛一個人的喃喃自語

它想說給世界聽

可它自己也不知說些什么

它說著說著就會落淚

其實高處的喬木,低處的草

都有一肚子委屈。剛好借著這一場雨

好好傾訴一下

徒駭河的水位,肯定如物價一樣

又漲了起來

一些不知名的野草肯定又陷在泥潭里

不能自拔

坐在五月的落寞里

所有的植物都輕飄飄的

都可以把情感托付給一場雨

雨多好啊,可以為所欲為地在人間

制造一場淚崩

2023.5.28

本期點評:

通讀這組詩歌,能感覺到作者在寫作中有意識地追求某種獨特性。以《花瓶》為例,“分別抱著各自的年輪與色彩”“結(jié)晶出大紅的玫瑰”“仿佛空著深深的虛無與寂靜”等句,既有視覺上的獨特性,又兼顧語言的鍛造,讓人眼前一亮。同時,“抱”“空著”等詞在靈巧地為詩句點睛,充分證明了新詩的特點:以語言抵達詩意。再來看另外幾首詩,“陽光走失好些日子了”(《誰又能擋得住一場雨呢》)、“仿佛在金黃的夏天身上/又嫁接了一段春天”(《麥子熟了》)、“大地只是象征性地打了一下飽嗝”(《每一天都不是多余的》)等句,也都體現(xiàn)了以語言抵達詩意的特征。

無論是獨特性,還是以語言抵達詩意的詩意發(fā)生路徑,都在傳遞作者的文體自覺意識:詩人知道詩歌是怎樣的一種文體,知道語言之于詩歌的重要性,知道需要在哪些地方發(fā)力。但“漫無目的”“為所欲為”“按部就班”等詞又告訴我們:如果說這組詩還有可改進之處,也恰恰就在語言上。在下一階段,作者或可在語言上多下苦工,繼續(xù)追求語言的精確性。對新詩來說,語言的精確才是獨特性的最好證據(jù)——只有精確,才具有不可模仿性與獨一無二性。而語言的精確,首先是對自我的深度發(fā)掘:一個人對自我的發(fā)掘有多深,語言背后的意蘊就有多深。在下筆前,也不妨想想:對待一個事物,我的感受只是泛泛的、表面的呢,還是深刻的,且這個深刻程度是常人所不及的?如果是深刻的,我又該用什么樣的語言傳遞出這種深刻?反過來,我使用的語言能不能讓這首詩更深刻?總而言之,新詩的語言、自我、獨特性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在詩歌寫作中,語言的鍛造與詩人對自我的召喚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可并駕而行。

——楊碧薇(詩人,批評家,魯迅文學(xué)院教師)

了解劉文邦更多作品,請關(guān)注其個人空間:劉文邦作品集

 

往期佳作:

蕭憶:舊事錄(2023年第18期)

西厙:站在秋天中央(十年十首)(2023年第17期)

雷云峰:幡然醒悟(2023年第16期)

保定許城:眉眼盈盈(2023年第15期)

九天:A.I.(2023年第14期)

王國良:老屯子的臉(組詩)(2023年第13期)

魯北明月:清明 清明(2023年第12期)

流水方舟:生命的硬度(2023年第11期)

肖笛:月亮,是一粒藥丸(2023年第10期)

劉海亮:龍湖記(2023年第9期)

程文勝:西碼頭的奤子(2023年第8期)

原莽:人間如此遼闊(組詩)(2023年第7期)

廖彩東:輕墨雜彈圍屋內(nèi)外(2023年第6期)

啟子:遼西北的月光(組詩)(2023年第5期)

歐陽杏蓬:大地之燈(2023年第4期)

余穂:如果一條河流送走很多事物(2023年第3期)

徐賦:月亮下的篝火(組詩)(2023年第2期)

蘇萬娥:火灰里的童年(2023年第1期)